
曾有一知名報刊評選出當代人追求的十大奢侈品:一是生命的覺醒與開悟,二是一顆自由喜悅與充滿愛的心,三是走遍天下的氣魄,四是回歸自然……當代人所追求的十大奢侈品,沒有一件與物質有關,強調的都是一個人的生活與行為方式,強調的是用詩意的眼光去看生活。
日新月異的現代技術使人類步入了一個快節奏、大變化、物質異常豐富的社會,人類的精神、思想、倫理等遭到了巨大的挑戰,也產生了各種心靈危機。莊子說:“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如果內心完全被物欲包裹,對真實的情感與美失去了感知,那實在是人生中最悲哀的事。
葉嘉瑩告訴學生:詩歌不能用來評職稱、漲工資,但可以讓你的心靈不死。當大部分人在為分數和成績、職稱和工資而奔波勞碌時,我們是不是該留點時間給我們的心靈。或許我們已經意識到精神世界的疲憊不堪,枯涸索然,因為我們常說“讓生活多一點詩意”“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但現實是那些杏花微雨、大漠孤煙、春花秋月、名山秀水,喚不回步履匆匆的我們。在我們靈魂深處,缺少心靈的感動,缺少安詳與篤定。“詩意”二字,只能寫在紙上,飄于云端。
那么,詩意人生,難道真是水中月嗎?
有人說:“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萬籟俱寂的黃昏,在暗霜凝聚的深夜,在夕暉余照的古城,在秋風瑟瑟的邊塞,你發現了嗎?詩意,一直安靜地棲息在我們身邊。生活總歸平淡,我們需懷一顆博大而善感的心去感知它,“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詩意,無關年齡,無關地位,它只關乎一點,那就是源自內心的對生活的熱愛。
詩意人生不僅是平凡生活中品茗賞花的閑情雅意,更是身在井隅仍眼觀星光的從容淡泊。外賣小哥,來去匆匆,很難想象他們會有時間停下來,靜靜地欣賞詩詞。當雷海為在書店里默默背詩,當他利用送餐間隔的碎片時間讀書,當他承受著生活的奔波與辛苦,他沒有自怨自艾,“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世間喧囂與我何干?真正影響我們的還是自己的心境。縱使困頓,也不改內心的篤定、不棄生命的高貴,這正是真正的詩意所在啊!
海德格爾說:“人生的本質是一首詩,人是應該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的。”生活本該少一些俗氣,多一些雅趣;少一些功利,多一些淡泊;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豁達。
愿我們褪去浮華,感受生命的本真,尋得內心的安寧,面對生活的千淘萬漉,仍能“尋勝在清幽”,活出自己的詩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