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菲
根據實際情況訓練幼兒行為,有效培養良好思維品質,這是幼兒過渡到幼小銜接的最終目標,對小學學習和生活有著重要意義。圍繞一日生活,策劃幼小銜接主題活動,不斷創新訓練形式,有利于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一、依靠生活,寓教于養
(一)基于“吃”方面
在餐前準備時,值班生會按照當前桌子人數分發餐具,并且保證人數與餐具配對合理,在這一環節中,不僅能提高幼兒的算術能力,還能鍛煉幼兒社會實踐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進餐時,熟練運用餐具學會自己就餐,培養幼兒動手能力。同時,在進食過程中也要注重個人衛生,切記不掉飯、不撒飯,訓練幼兒左右手合作均衡性。
在餐后收拾時,面對不同餐具進行合理分類,做好衛生清潔工作,通過生活細節讓幼兒養成良好維持秩序好習慣,做到井然有序,鍛煉幼兒的思維。
(二)基于“廁”方面
“廁”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個人衛生和集體秩序。秩序方面是幼兒做事情中的時間秩序,另一方面是空間秩序。在一日生活中,幼兒園個人衛生涉及許多學科元素,不僅鍛煉幼兒各方面技能,還能養成維持秩序習慣。比如。在幼兒進行獨立如廁之后,先提里面褲子,再放下上衣,護住肚臍,最后提起外面褲子。這一過程不僅培養幼兒雙手協助能力,還能增強幼兒秩序意識。
二、開設家園共育課程
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幼兒教師作為家園共育課程開展的執行者,也是幼兒生活中的培育者,更是家長的“陪練指導者”。幼兒教師不僅參與幼兒的“吃、廁”生活方面,更好鍛煉幼兒生活行為和思維。同時運用“口令”作為輔助工具,促進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同步,共同陪伴幼兒健康成長。
在生活中,幼兒可以照顧好自己和關心他人的行為技能,是發揮自我價值和提高自我效能的重要途徑。而完善的自我效能有助于幼兒很快適應新的生活環境。
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為了讓每個大班幼兒成功過渡到幼小銜接,改善生活行為習慣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教師通過日常生活活動觀察每位幼兒,將其作為參考依據,設計出一系列生活活動,將幼兒園、家庭作為教學背景,以“吃、廁”作為重要的活動內容,有效規范幼兒行為習慣。
總之,讓幼兒園的大班幼兒潛移默化地過渡到幼小銜接階段,在生活方面,重點圍繞“吃、廁”生活方面,不斷幫助幼兒在成長中積累豐富生活經驗。在家長合作方面,積極開設家園共育課程,與家長及時溝通,促進二者教育同步,提高幼兒生活技能,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