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學斌

考點概述
小說的藝術特色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小說的表達方式多種多樣,表現手法更是靈活多變,有散文式的背景描繪,有特寫般的人物刻畫,有戲劇般尖銳激烈的矛盾沖突,有詩一般的意境。從考查的角度看,小說作為一種敘事文體,更突出敘事(記敘)技巧、描寫技巧和語言藝術等幾個方面。探究某一藝術特色,要求探究其使用意圖或表達效果。這類試題的探究點不是局限在藝術的某一方面上,而是在小說藝術的整體構思和布局上,它涉及了小說藝術的方方面面,如情節線索、表現手法、人物間的相互關系、主題及其象征意蘊等,但題干往往只要求從某一方面或某一角度來探究,因而降低了難度。
解題技法
1.從表達方式角度:看各種表達方式是否運用自如,靈活多變;敘述人稱的選擇(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的好處),敘述順序的安排(倒敘、插敘手法的運用及作用);描寫的特點。
2.從選材組材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關系、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
3.從表現手法角度:看是否運用了象征、對比、襯托、先抑后揚、以小見大等手法,以及用它們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4.從結構安排角度:看開頭結尾是否各有特色;是否結構嚴謹,完整勻稱;是否運用了烘托鋪墊,前后照應;是否設置了懸念,制造波瀾;是否做到了起承轉合、曲折有致。
5.從語言運用角度:看語言是否準確、簡練、生動、形象;具有怎樣獨特的語言風格(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委婉含蓄、尖銳直露、冷峻深沉、熱情澎湃等);給讀者哪些藝術審美情趣;文中所運用的各種修辭手法創造出什么樣的意境,表達效果如何等。
6.熟悉常見題型
(1)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
(2)文中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細節描寫、象征、對比、襯托、鋪墊、照應、懸念、欲抑先揚、先抑后揚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
(3)明確各種修辭手法的特點和作用。
(4)結構方式(前后照應、設置懸念、埋下伏筆、總結點題)。
(5)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語言精練、句式整齊而有節奏感、用詞準確而形象、詞語豐富而多樣)。
7.把握探究要點
認真審題,明確要探究的技巧是表現手法,還是構思安排,還是組材手段,還是語言特色。
8.明確探究思路
不可架空分析藝術技巧,要立足文本,分析所要探究的藝術技巧在文中的具體應用,在此基礎上總結藝術效果。
9.結構技巧
(1)懸念:作者為了激活讀者的“緊張與期待的心情”,在藝術處理上采取的一種寫作手段。通俗地說,即在小說的敘述中先設置一個謎面,藏起謎底,在適當的時候再予以點破,使讀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滿足。懸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讀者關注、引人入勝。
(2)抑揚:對寫作對象或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然后陡然一轉,出乎讀者所料,從而使文勢曲折多變,使文章產生峰回路轉、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強作品的可讀性。
(3)照應:篇章間的伏筆照應,又叫呼應。照應能使情節連貫,脈絡清晰,結構緊湊。
(4)伏筆:作者對將要在作品中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預先做的提示或暗示。伏筆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應,結構更嚴謹,情節發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5)對比: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對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氣氛,表現人物或突出主題。
(6)襯托:描繪某一事物來表現另一事物的藝術手法。它分為正襯和反襯兩種。襯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動,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題更鮮明。
(7)鋪墊:也稱鋪敘襯墊,它是為了襯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鋪敘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襯墊。運用鋪墊寫法是為了蓄積氣勢,突出文章主旨。
(8)突轉(歐·亨利式結尾):在小說結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轉的方法形成情節的某種“巧合”、某種意料之外的反轉,或者是人物性格的“急劇改變”。這種突轉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對表現小說主旨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典例剖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青春之歌(節選)
楊 沫
道靜從嚴重的創傷中蘇醒過來了。她微微睜開眼睛呻吟一下,腦子里朦朧地、混沌地浮現出各種夢幻似的景象。
一個溫柔親切的聲音輕輕地飄到她耳邊:
“醒過來啦?真叫人急壞啦。”
道靜向傳過聲音的那面側過頭去,在黯黑的發著霉臭的囚房里,就著鐵窗外透過來的薄暗的微光,她看見她旁邊的床上躺著一個蒼白而消瘦的女人。
“我還活著嗎?你……”
那個女人一見道靜能夠講話了,且不答應她,卻沖著窗外用力喊道:
“來人!來人啊!這屋里受傷的人醒過來啦!”她沖著窗外喊罷了,這才回過頭來對道靜帶著鼓動的熱情低聲說:“叫他們來給你治療——我們要爭取活下去!”
道靜目不轉睛地凝視著那張蒼白、熱情的臉。這時,她才看出,這是個非常美麗的女人。年紀約莫二十六七歲。她的臉色蒼白而帶光澤,仿佛大理石似的;一雙眼睛又黑又大,在黯淡的囚房中,寶石似的閃著晶瑩的光。
“希臘女神……”一霎間,道靜的腦子里竟閃過這個與現實非常不調和的字眼。她衰弱、疼痛得動也不能動,只能勉強對這個同屋難友輕輕說道:“謝謝!不要治啦——反正活不了……”
看守打開門上的鐵鎖進來了,那同屋的女人躺在她旁邊的床上還在熱情地注視著她;獄醫拿著一個小藥箱站在她床前,他看著道靜,對那個女人說:
“這次也許不至于再昏迷了。放心!她的身體還挺不錯呵……”他回過頭又對道靜笑了笑,“他們叫我給你治,我就治吧。沒有傷到骨頭,你會很快好起來的。”
又過了半天,喝了一點稀米湯,道靜年輕的生命真的復活了。她望著她床邊的年輕女人,凝視著她美麗的臉龐,忽然好奇地想到:“她是個什么人呢?共產黨員嗎?”
“好,不要緊啦!多吃點東西很快就會好起來的。”年輕女人對她輕輕笑道。屋里另外還有一個也受了刑傷的女學生,這個女人就對她們兩個絮絮地說著。她似乎有病,躺在冰硬的木板床上,動也不能動,但她卻用眼睛和嘴巴不停地照顧著道靜和那個小女學生。囚室外的小走廊里,時常可以聽到她低微的喊聲:“看守,來呀!她們要喝水!”
“來呀!看守!看守!”
“看守,”她對走進來的女看守說,“你們該給這位受重刑的弄點東西吃。”看見端進來的是一塊發黑的窩頭、一碗漂著幾片黃菜葉的臭菜湯,她皺著眉說:“這怎么能吃呢,你想法弄點好些的——我們以后不會忘記你的!”
那位瘦瘦的女看守說來也奇怪,她似乎很聽這個女人的話,她支使她,她差不多都能瞞過其他警衛和看守照著去辦。
小女學生,約莫有十五六歲,細長臉,長得機靈而清秀。她受刑不太重,還能勉強下地走幾步。但是她被恐怖嚇住了,一句話不說,成天躺在木板床上哭。夜間道靜聽見她在睡夢里驚悸地喊道:
“媽媽!媽媽!我怕,怕呀!……”
這時候,那個女人還沒有睡覺,她伸出手拉住女孩子的手,在黑夜中輕聲說道:
“疼嗎?我猜你一定是想家、想媽媽,對嗎?……不要哭啦!小妹妹,哭,一點用也沒有的。”她喘口氣,歇歇,聽見小姑娘不哭了,又接著說下去,“我十五歲的時候,在上海,也被捕過一次。那時我嚇得哭呀,哭呀,哭起沒完。可是我越哭反動派就越打我,越嚇唬我;后來我一賭氣,就一聲也不哭了。我就向我同牢的大姐姐們學——跟反動派斗爭,跟他們講理。這些反動家伙們都是雷公打豆腐,專撿軟的欺。等我一厲害起來,他們反倒不打我了……”說到這里,她輕聲地笑了,道靜和那個女孩子也笑了。
“你是做什么的,為什么被捕?”第二天晚上,衛兵查過夜之后,那個女人這樣低聲問道靜。
“我不知道為什么。”道靜衰弱地低聲回答。“我是個失學的學生,我相信共產主義,相信共產黨——也許就為這個把我捕來的吧。我還不是個黨員,可是我希望為黨、為人類最崇高的事業獻出我的生命。——我想這個日子是到了。我什么也不想,就準備這最后的時刻。”
那個女人靜靜地聽著道靜的話,神情變得冷峻而嚴肅。半晌,她才慢慢地仰起頭,在昏暗的燈光下凝視著道靜說:
“不要以為被捕就是你生命的終點,就一定是死。不是的!共產主義者到任何地方——包括在監獄里都要做工作,也都可以工作的。我們要工作到最后一分鐘,最后一口氣。我們要親眼看到共產主義在中國的實現,快樂地迎接這個日子。”說到這里,她看看道靜又側過頭去看看小女學生,黑眼睛里突然閃耀著幸福的光彩。道靜聽著,吃驚地望著她。啊,多么美麗的大眼睛呵,那里面蕩漾著多么深邃的智慧和攝人靈魂的美呵!道靜忽然覺得心里是這樣溫暖、這樣舒暢,好像一下子飛到了自由的世界。
(有刪改)
考點題
1.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醒過來啦?真叫人急壞啦。”小說中運用先聲奪人的手法,既突出了“那個女人”對道靜的關切,又為她的身份設置了懸念。
B.文中多次使用“蒼白”一詞,寫出了“那個女人”在獄中飽受迫害的現實,又與她炙熱的生活熱情形成反差,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
C.小說以道靜在獄中的耳聞目睹為線索,呈現了一個特殊歷史年代的獄中瑣事,看似平淡,卻展現出一幅特殊的青春畫卷。
D.本文雖為節選,但情節安排十分巧妙,三個人物的身份沒有在最初進行交代,而是隨情節發展借助于對話描寫來徐徐展現,匠心獨運。
[解析]
“三個人物的身份沒有在最初進行交代,而是隨情節發展借助于對話描寫來徐徐展現”理解錯誤,原文中“小女學生”的身份是客觀介紹的,并不是通過對話來展現的。
【答案】D
2.小說中運用了對話和心理描寫,請簡要分析道靜的心理變化過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要找到文中有關道靜的對話和心理描寫,然后再分析這些對話和心理描寫的層次,然后概括答出道靜的心理變化過程。可以先確定開始和最后的心理,這樣就比較好確定中間的心理變化了。
【答案】對自己受盡酷刑后的悲觀與絕望,對那個女人的好奇與敬重,對自己和祖國的未來充滿希望。
其他題
3.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他看著道靜,對那個女人說”,獄醫對“那個女人”交代病情,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對“那個女人”的尊重。
B.小女學生在睡夢中驚悸的情節,一方面寫出了反動統治的殘暴,另一方面突出了“那個女人”的善良與智慧。
C.女看守聽從“那個女人”的支使,是因為她受到了“那個女人”的影響,已成為一個活躍在獄中的革命者。
D.道靜是一個失學的學生,向往共產主義,但思想還不成熟,“那個女人”無疑成了她的精神導師,引領著她。
[解析]
“已成為一個活躍在獄中的革命者”錯,結合原文“那位瘦瘦的女看守說來也奇怪,她似乎很聽這個女人的話,她支使她,她差不多都能瞞過其他警衛和看守照著去辦”,文中對女看守的描寫很少,只能看出女看守受了“那個女人”的影響,但“已成為一個活躍在獄中的革命者”尚看不出,選項于文無據。
【答案】C
4.本文節選自《青春之歌》,你認為文中出現在獄中“那個女人”身上回蕩著怎樣的青春旋律?請結合原文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題實際上是在考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可結合原文中“那個女人”的動作、語言等進行多角度的分析。
【答案】①積極樂觀,無懼苦難。“那個女人”雖遭酷刑,身體虛弱,但依舊對生命充滿希望,無視身體和精神的苦難,并帶領道靜和小女學生一起對抗這些苦難。②美麗善良,堅毅智慧。年輕而美麗的生命,雖遭囚禁,卻依舊對自己的同胞充滿關切,即使在獄中依舊堅持去戰斗,去喚醒更多的人。③熱愛祖國,信仰堅定。她和道靜一樣,都熱愛祖國,為了自由而投身革命,即使深陷牢獄,依舊堅信共產主義終會到來,勝利屬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