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技法巧借
“典例剖析”中的閱讀材料是長篇小說《青春之歌》的節選,文中所寫的故事雖然發生在牢房之中,但是那一個個鮮活的青年人的青春風采卻躍然紙上。她們在斗爭中成長,在磨礪中蛻變,她們的堅強、樂觀,以及對信仰的執著追求非常值得今天的青年人學習,而這些也是寫作內容上可以借鑒的地方。青春話題是考試命題的一個熱點,因為每一個高中生都是當代青年的一分子,青年人要成長,就要從那些優秀的榜樣那里汲取力量,而《青春之歌》剛好為我們提供了許多這樣的青年形象,我們在寫作時可以當作很好的素材。
《青春之歌》的故事發生在過去,但是它又和我們今天有著緊密的關聯,過去是我們今天的很好參照對象,通過今昔對比,我們可以更清楚前進的方向,更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所以對比昨天和今天是一種很好的寫作方法。
寫實戰演練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青年之文明,奮斗之文明也,與境遇奮斗,與時代奮斗,與經驗奮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銳敏之直覺,活潑之生命,以創造環境,征服歷史。
——李大釗《“晨鐘”之使命》
材料二: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毛澤東在蘇聯莫斯科大學的講話
材料三: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于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青年之于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人身。新陳代謝,陳腐朽敗者無時不在天然淘汰之途,與新鮮活潑者以空間之位置及時間之生命。
——陳獨秀《敬告青年》
以上是黨的先驅者們對青年的期望,你有哪些思考和感悟?請綜合材料內容,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思考和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
本題重點考查價值觀,題目由材料、提示語和要求三部分組成,具有很強的寫作引導作用。材料共三則,都是黨的先驅者們對青年的深情寄語和殷切期望。三則材料聯系緊密,渾然一體。提示語引導學生在綜合材料內容的基礎上展開聯想,確定立意,拓展寫作,因為自身正處于青春年華,學生也應寫出自己切身的感悟。這就要求學生把握青春內涵,準確理解材料內容,充分展開聯想,深入思考自身使命,根據要求立意寫作。
三則材料既有共同點,又有各自的側重。李大釗的話,側重于青年人要肩負使命,拼搏奮斗,在面對“困難”和“障礙”時,要躍進、雄飛。他強調青年人要利用自己思想自由、頭腦敏銳、生命活潑等特點,去大膽創新,要無愧于歷史。毛澤東的講話,側重于對青年人的希望,特別強調了青年朝氣蓬勃、青春向上的特點。陳獨秀的話則側重于青年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他強調青年人是社會的新鮮活潑細胞,要敢于走上時代舞臺,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三則材料不同的側重點剛好可以作為我們寫作時的重要觀點,如果能把這些觀點有機地組合,構成較為嚴密的邏輯關系,將更有利于利用材料寫出符合題目要求的文章。
參考立意
1.青春無限好,奮斗正當時;
2.請黨放心,強國有我;
3.心懷家國天下,勇擔青春使命;
4.青春向黨,砥礪前行。
寫優選范文
青春無限好,奮斗正當時
一考生
在中華民族共赴偉大復興的重要時刻,重溫黨的先驅者們對青年的厚望,倍感青春的寶貴。我輩青年擔當著光榮的使命,我想說:青春無限好,奮斗正當時。
過去的歲月靜好,是因為有無數人曾為我們英勇奮斗。
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有無數青年響應黨的號召,用自己的青春、熱血乃至生命踐行著不怕犧牲、奮勇斗爭的建黨精神,直到他們追求民族獨立、解放的夙愿實現。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涌現了無數青年英雄的榜樣:邱少云、黃繼光、楊根思……他們用生命詮釋了青春最璀璨的光華。電影《長津湖》藝術再現了志愿軍戰士們奮勇直前、不怕犧牲的英雄精神。無數仁人志士懷著一腔報國熱情,歷盡千辛萬苦,投身研發原子能、改造荒漠等各項事業,成千上萬人扎根戈壁荒原、深山峽谷,隱姓埋名,以身許國,“在天上寫詩”“在大地畫畫”,展示了愛黨、愛國、愛業的錚錚風骨。
今天的和平發展,也有無數青年的默默奉獻、責任擔當。
中印邊境沖突中,四位戍邊勇士為了祖國利益和尊嚴而奮不顧身,英勇頑強,壯烈犧牲,氣壯山河。年僅18歲的陳祥榕的那句“清澈的愛,只為中國”感天動地,讓人淚目。抗疫阻擊戰中涌現出的各行各業的青年也讓我們深深感動。不管是毅然參戰、不怕犧牲的醫生,還是普通平凡、不辭辛苦的護士;不管是社區的基層民警、城鄉干部,還是無私奉獻的志愿者……都展現了中國青年的勇敢和擔當。難以忘記抗洪搶險的年輕解放軍戰士那疲憊的身影,難以忘記高校女生發布的“救命文檔”,難以忘記那個堅決返回救人的實習醫生……青年人的表現讓人贊嘆。
每一代青年用自己的行動展現了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披荊斬棘的奮斗精神……他們是祖國的衛士,是民族的脊梁,也是激勵我們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
明天的民族復興,理應由我輩青年接過這接力棒。
習近平主席說:“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我們黨的未來和希望。”新時代有新使命,新征程有新擔當,青春無限好,奮斗正當時。我們要惜時更努力,砥礪再揚帆,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點評
文章開頭由黨的先驅者們對青年人的厚望寫起,聯系新時代青年的責任使命,引出“青春無限好,奮斗正當時”的中心論點。主體部分由回顧過去、聯系當下兩個層次構成,先指出過去的歲月靜好是由無數人的英勇奮斗換來的,再強調今天的和平發展也有無數青年的默默奉獻、責任擔當。在論述這些觀點時,作者主要采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大量鮮活的事例有力地支撐了文章的觀點。這些事例均緊扣青年,且選例涉及不同領域,很有代表性。文章最后引用習近平主席對青年人的囑托,進一步強調觀點。整篇文章感情真摯,流暢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