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緒清
摘 要: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目前,隨著我國農業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對水稻的種植技術持續進行著創新與發展。因此,我國水稻的種植效益與產量也在不斷提高。水稻種植技術的提升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其帶來的影響不可估量,因此,必須保證水稻在種植過程中不能出現問題。基于此,本文對優化水稻種植技術與提升種植效益策略展開分析。
關鍵詞:水稻;種植技術;種植效益
隨著我國農業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我國的水稻種植農戶逐漸開始注意到水稻的產量與質量問題,這不但直接關系到種植水稻的農戶獲得的利益,還與我國的糧食安全問題關聯密切。隨著農業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更多的現代化設備運用于水稻種植中,雖然運用現代化設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的產量,不過,也會帶來一些質量相關的問題,對農戶的收益和國家的糧食儲備產生不利的影響。所以,要優化水稻的種植技術,提高水稻的種植效益。
1優化水稻種植技術提升種植效益的意義
水稻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之一,同時,水稻也是我國人民食用最多、受眾面最廣的糧食作物之一,因此優化水稻的種植技術與提升水稻的種植效益對我國的農業發展具有極大的意義,也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
我國優化水稻的種植技術與提升水稻的種植效益的意義其中一點在于,水稻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國國民最常作為主食的糧食作物之一。水稻的營養價值也是很高的,其中富含人類身體所必需的一些物質,所以,水稻的質量對于食用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保證水稻產出的質量,像我國這種大量的人以水稻為主食的國家,則會受到水稻質量差所導致的無法從中獲取足夠的營養等問題的影響。
另外,水稻除了成熟后的稻谷可以作為主食供人食用以外,它的其他剩余材料也是不錯的家畜飼料,而稻稈不僅可以作為家畜的飼料,還可以用來編織一些生活用具,若是有需要,也可以作為造紙的原料,真正做到對水稻整體的完全使用。而且,水稻已經從各方面都能滲入到我國國民的食品當中,所以,優化水稻的種植技術,提高水稻的質量,提升水稻的種植效益對我國國民來說更是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國作為世界上的“農業大國”與“人口大國”,糧食方面對于我國的影響是極其巨大的,由于我國國民的糧食來源和收獲途徑主要是通過水稻來進行的,所以,水稻在我國是不可缺少的糧食資源。同時,因為我國的農業發展在世界上是較為靠前的,所以,我國的水稻種植除了需要面向國內民眾食用的問題,同時也要兼顧對外的出口問題,這就要求我國種植出的水稻的質量必須過硬,只有這樣才能充分保證水稻的質量。因此,優化水稻的種植技術與提升水稻的種植效益對我國農業的發展意義重大。
水稻對于全世界的人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一種糧食作物。全世界幾乎有半數以上的人口會以水稻作為主食,而亞洲的水稻消費量是全世界最高的,我國作為世界水稻總產量最高的國家,肩負著重要的糧食出口問題。因此,必須保證我國水稻的安全生產與收獲,一旦我國的水稻安全出現問題,所影響的范圍可能是全世界。所以,必須抓緊優化水稻的種植技術,并對水稻的種植效率做出提升,這對解決全世界的糧食問題具有重大的意義。
優化我國水稻種植技術與提升我國水稻種植效益意義重大,優化我國的水稻種植技術和提升水稻的種植效益對于我國的農業發展意義深遠。
2優化水稻種植技術提升種植效率的策略
2.1對水稻品種進行嚴格科學的選擇
想要優化水稻的種植技術,提升水稻的種植效率,第一步就是從選擇水稻品種開始。
嚴格科學地選擇水稻的品種對于水稻的種植工作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一個部分,選擇水稻的品種應該優先從水稻的種植對于環境的適應性進行考慮。我國地理范圍廣闊,有著很多不同的天氣氣候環境,所以,根據種植水稻的地區環境選擇水稻的品種是種植者首要了解和考慮的問題。
舉例來說,我國北方有一戶農家托人從南方帶回來一包水稻種子,因為他們聽說這個品種的水稻在南方的種植效果特別好,種植后發育得也好,成熟期也快,所以就記住了這個水稻的名字,拜托從南方回來的親戚帶回來這個品種的水稻種子準備種植。當親戚將南方品種的水稻種子帶回來之后,北方農戶開始悉心照料,為種植出一片好的稻田做了充足的準備。而這個例子的結果到現在為止已清晰可見了。那就是北方的農戶在北方種植適合在南方生長的水稻,根本就沒法長成,因為不同地域的農作物種植要參考當地的氣候、氣溫、濕度、土壤等多方面的信息去考察,只有能夠詳細了解到當地氣候氣溫等實際情況,才能對如何科學地選擇水稻的品種做出正確的選擇[1]。
對于農作物和畜牧業的動物來說,對其培養程度和精度是有著相當大的區別的,很多農戶都是農牧業共同發展的,所以,在面對相較于農作物并沒有那么注重不同氣候環境變化的畜牧業的牲畜來說,農戶會因為這方面的原因而降低對農作物生長條件等的關心程度,所以也就不會注意對水稻品種的選擇問題。
除了水稻種植所要面對的氣候天氣等問題,還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病蟲害的侵擾問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水稻也逐漸培育出了一些有著極高抗蟲害能力的品種,這些水稻品種的優勢在于,如果面對一個出現嚴重蝗災問題的災年,這種抗蟲害能力強的水稻品種比其他的水稻品種,可以保留更多不被害蟲侵擾的稻谷,強勁的品種更能在病蟲害問題中讓該品種水稻結出的稻谷品質更高,更適合人類食用。而在無嚴重病蟲害災害期間,抗病蟲害能力更強的水稻品種可以減少在種植期間需要接受的農藥,減少水稻在種植過程中所受到的農藥污染,減少成熟后稻谷中的農藥殘留,使得種植出的稻谷對食用人群的健康更加有保障。
最后,還要盡量選擇能夠適應當地氣候并種植出產量較高稻谷的品種,有利于對農戶種植水稻的增收作用,同時,品種強勁的水稻能夠給食用者帶來的營養也會更多。所以,為了優化水稻種植術以及提升水稻種植效益,對水稻品種的科學正確的選擇是有效的策略之一。
2.2結合水稻的種植環境進行種養結合
對水稻的種植技術進行優化的第二點可以從不同水稻在不同地區的種植入手。不同品種的水稻對氣候環境、天氣環境、土壤環境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要優化水稻的種植技術和提升水稻的種植效益,就必須根據水稻的品種對水稻的生長習性和對生長環境的要求科學合理地選擇水稻的種植地區與苗床。
通過水稻的不同生長習性選擇不同的土壤等環境作為水稻生長的苗床,是水稻種植人員應該重點關注的事情。現在很多水稻種植人員喜歡將水稻的種植與螃蟹的養殖放在一起進行,這也是一種有效的針對水稻的生長環境要求利用其他生物來處理的方式,而且還能同時進行另一種養殖業的發展,這就是所謂的“種養結合”。
所謂“種養結合”,就是通過稻田的種植環境特點,在稻田中同時養殖水生動物,這樣不僅能夠十分有效地利用好水稻的種植環境,同時也能利用在稻田中一同養殖的魚、蝦、蟹等水產對水稻進行施肥、清理淤泥、清理雜草等一系列的工作。
種養結合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它并不僅限于在稻田中養殖螃蟹,還能夠選擇其他的水生動物進行結合養殖,例如甲魚或者小龍蝦、還可以選擇泥鰍、青蛙、田螺等。種養結合可以更為有效地為水稻的生長和發育環境提供有效的幫助。
種養結合十分有利于種植業和養殖業同步發展,在水稻田中養殖水生生物有利于水生生物在水中幫助水稻植株進行翻土、處理淤泥、清理雜草,甚至還可以做到施肥的效果。而像魚或者青蛙這兩種動物在植物容易受到病蟲害侵擾的季節,還能夠做到處理病蟲害的作用,因為這兩種動物的養殖飼料主要是食用昆蟲一類,所以正好可以有效解決水稻所受到的病蟲害困擾,減少或不用農藥,降低農藥對農作物帶來的不利影響。養殖的動物除了食用昆蟲以外,還能夠幫助水稻清除水下所生長的雜草,更有效地優化水稻的生長環境。種養結合不僅能夠提升水稻的種植效益,還能夠增長水稻種植收益,更完全地利用了水稻種植的特殊環境,優化水稻的生長[2]。
2.3對水稻的培養進行科學合理的灌溉
優化水稻種植技術與提升水稻種植效益,第三點則可以通過對水稻的科學灌溉模式來入手。
很多人可能會對水稻的灌溉產生一些誤區,會認為水稻的種植和生長環境明明一直是在水中的,怎么會需要灌溉。這就是對于水稻種植的一個經典誤區,很多水稻種植人員在不熟悉水稻的種植方法時也會這么做,只是簡單地將水稻插種進充滿水的稻田當中,而后就疏于處理,這么做最后的結果就只能是作物因為沒有及時進行排水和合理灌溉而最終被稻田中充滿的水澇死,無法成功種植生長出健康成熟的水稻。
當然,水分也是水稻生長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在水稻的種植過程中,種植人員要明確了解如何對水稻生長過程中的水分進行勘察檢測和管理。要熟悉了解水稻在種植過程中對于水分的需求特點,知道如何上水灌溉,以更好地對水稻進行科學灌溉。
舉例來說,熟練種植水稻的種植人員對如何正確地對水稻的種植進行合理的上水灌溉編了一套順口溜:“淺水栽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蘗,苗夠曬田,有水孕穗,深水揚花,干濕灌漿”[3]。
用我們可以理解的話來解釋這一順口溜,就是在水稻進行種植的栽苗階段,水是一定要淺的,如果水位太高把水稻苗浮起來了是不行的。但是在栽苗之后要適當灌溉以保證稻田濕潤,有利于水稻的生長。
在種植水稻后,要保持稻田處于一個水位適中的狀態,這時如果水位過深或者過淺都會對水稻分蘗產生影響。當種植好的水稻苗達到種植人員所預期數量的80%以上時,就應該開始適當地排水曬田了,但排水曬田環節也是要觀察當地的天氣情況和環境情況的,防止之后出現的干旱天氣情況對水稻的生長產生影響。
之后到了水稻孕穗的時間,在這段時間當中,稻田應該保證充足的水分,充足的水分有助于稻田在孕穗時期確保水稻的穗大粒多。這個環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保證水分充足,如果水稻在這段時期干旱的話,水稻就會出現不出穗、不結粒等問題。揚花期處于一年當中最高溫的時期,在這段時期將水位加深更有助于調節田間的氣候,避免氣溫過高導致作物打蔫,影響花粉的傳播。
最后是灌漿期,在灌漿期可以通過干濕交替的灌溉方式,維持水稻根系對土壤中肥料的吸收功能,減少水稻產生空殼的現象,促進水稻的稻谷個大粒滿。在收獲時期再把水排干,促進稻谷顆粒充實,也有利于對水稻的收獲。
2.4準確掌握水稻的收獲時間
最后就是要準確地掌握水稻的收獲時間,精準把握水稻的收獲時間,這對于水稻的產量和稻谷的營養成分相當重要。
水稻的收獲時間往往不是依靠季節或者天數來確定的,而是要依靠水稻的生長狀態來確定。有些接觸水稻種植不久的種植人員還不理解什么狀態才是水稻成熟的狀態,所以他們會在看見水稻結穗后不久就進行收獲工作。而他們對水稻進行收獲時,水稻還正處于乳熟期,由于種植人員過早收獲水稻,水稻的發育還沒到成熟期,所以得到的稻谷干癟不飽滿,而且還有可能是空殼,最多的是尚未成熟的青稻米,無法作為供人類食用的谷物,只能作為飼料,加工后喂養牲畜。
水稻的成熟時期還與當時的天氣有關,乳熟期的水稻不能進行收獲,因為那時候稻谷的含水量還非常高,所以種植人員需要對水稻進行長時間的日曬才能夠收獲,而一旦遇到了陰雨天氣,則需要等待更長的時間才能進行收獲,因為一旦提前收獲后又遇到陰雨天氣,提前收獲儲存的水稻很可能會發芽。所以,種植人員不能看到水稻的顏色變黃就著急收獲。
還有一部分種植人員,他們喜歡在枯熟期對水稻進行收獲,因為延后收獲可以保證水稻稻米的成熟,也不需要擔心遇上陰雨天氣稻谷不干燥等問題。然而他們卻沒有考慮到收獲過晚的作物掉落問題和被動物偷盜的問題。
稻田附近的鳥類、田鼠等動物是十分喜歡吃稻谷的,如果對成熟水稻收獲過晚,則會導致水稻產量損失大,高質量稻谷被鳥類田、鼠等動物吃掉或者偷走,進而導致稻谷收獲的質量低下[4]。
種植人員正確把握水稻的收獲時間非常重要,而水稻又沒有一個非常固定的收獲時間,所以,作為水稻種植人員,觀察水稻的生長程度很重要,觀察水稻的收獲天氣也很重要。只有避免過早或過晚收獲水稻導致稻米顆粒不成熟、稻谷品質不夠高等問題,才能收獲高質量的稻米。所以,準確掌握水稻的收獲時間也是優化水稻的種植技術以及水稻的種植效益的策略之一。
綜上所述,水稻的種植技術與種植效益的優化對我國的農業發展十分重要,因為水稻的種植不僅關系到我國水稻種植農戶的經濟收益,也會對我國的糧食安全產生影響。加強對水稻種植全過程的管理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切實保障水稻的優質與高產, 相關專業技術人員要做好田間地頭的診斷以及改進種植技術工作,相關研究機構和研究人員應該優化水稻的種植技術,提升水稻的種植收益,從水稻種植的各個方面入手,做好水稻種植技術與種植機械的創新發展,最終達到實現水稻種植技術的優化和種植收益的提升等目標。
參考文獻:
[1]周永麗.優化水稻種植技術提升種植效益策略分析[J].新農業,2022(11):13-14.
[2]林鋼.優化水稻種植技術提高水稻種植效益探究[J].當代農機,2023(03):71+73.
[3]皮佳書.優化水稻種植技術? 提高水稻種植效益[J].種子科技,2023,41(04):73-75.
[4]章鑫強,邵國強.水稻種植技術優化措施分析[J].種子科技,2023,41(04):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