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靜
作者深入幽僻的山寨,向世人展現了深山密林里像草木一樣見證四季、又似屋檐飄雨小徑風霜般自生自滅的生命——人,以及動植物。
作者將茅坪獨特的山果命名為“安花果”,并擔心有限的詞藻會被原始森林吞噬,“或許只有用眼睛、用嘴唇去親吻它,它才會作為一種神圣果實呈現在我的世界,變成我的思念。”
起了大早,獨行溪邊,在剛修好的鄉村山路上,踏入霧靄里的幽美畫卷,去聽流水鳥鳴,并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和潮濕的露水一起跳躍,和在溪邊尋找貝殼的白鶴比賽。人與大自然的融洽,無處不在,暗含萬物均在宇宙運行秩序中實現其潛能的價值。
憂患意識從娓娓敘說里,顯露了出來。為突顯一片荒山的痛楚,作者不吝筆墨,特意摘引了少時山行難忘的情景記錄,對大自然的景仰,以鮮明對照,深化人們愛護家園保護生態的意識,面對破壞山林,搶挖蘭草成風,呼吁鄉人像致富能手吳政望一樣,探尋一條兼顧環保與經濟的路。
安花果樹生長的堅韌,恰似吳政望畜養山羊事業上的百折不撓。通過歷次山羊病亡的危機,通過鉆入羊圈潛心鉆研技術的他被人稱為“羊瘋子”等事情,展現了一個鄉村帶頭人的形象。
《茅坪村的平凡記事》結尾含蓄蘊藉,愈發清晰高大的山和天地連接在一起,晨光溫和,金陽普照。在作者筆下蟲鳴、鳥叫、水流、風吹皆歸于自然,人物情懷也彌漫入浩大無垠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