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霧 陳興



關鍵詞:國家公園群;景觀價值評估;橫斷山
中圖分類號:X36 文獻標志碼:A
前言
“群”表征了要素集聚及相互作用的空間現象,反映基本地理單元通過中介渠道形成特定空間構成和內部聯系及其實現具體功能的特性。近年來,國家公園群的概念正在轉變為政府決策行動,有望成為中國具有世界影響的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工程。關于國家公園群的概念,最早由樊杰等基于西藏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走綠色發展之路提出,此后圍繞青藏高原,在國家公園群的功能與結構上,陳東軍和虞虎等從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的地域功能人手將其進行了層級結構的分類,此后眾多學者針對國家公園群的生態保護、科研、教育、游憩及社區發展等功能,分別進行了探究。
在已有成果中,雖有涉及橫斷山區域,但對橫斷山區域國家公園群的系統性構建和特殊性研究尚未體現。因此,文章采用景觀價值綜合指數對橫斷山的景觀價值進行評估,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多種保護地對橫斷山區國家公園群的空間布局進行了探究,以期為橫斷山國家公園群的建設提供實踐指導。
1研究區域、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區域
橫斷山脈地處青藏高原東緣,是中國最長、最寬、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地質構造復雜,新構造運動活躍。多樣的地貌類型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構成了橫斷山獨特的景觀格局,文章以李炳元對橫斷山的地貌區劃為研究區域,包含七大山系和六大水系(如圖1所示),山脈與河流均為南北走向,地勢總體上呈北高南低的格局。涉及青藏高寒和東部季風兩個氣候大區。
1.2數據來源
文章中行政區劃數據、夜間燈光數據和土地利用遙感監測數據來源于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與數據中心(www.resdc.cn);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來源于《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道路數據來源于OpenStreetMap(https://www. openstreetmap.org);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分布來源于《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傳統村落矢量數據來源于全球變化科學研究數據出版系統(www. geodoi.ac.cn)。
1.3研究方法
根據《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中的相關表述,國家公園的建設應考慮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具有國家代表性以及開展自然環境教育和提供游憩機會,因此,將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自然原真性、自然景觀和自然文化作為五大評價指標,應用景觀特征價值綜合指數(LCV)得到橫斷山區的景觀價值分布情況,計算公式為式(1):LCV=a1STi+a2SWi+a3YZi+a4JGi+a5WHi 式(1)
其中al-a5為權重系數,均為1。
運用arcgis10.8采用像元統計數據給研究區域內的柵格賦值,歸一化處理后,利用arcgis等權重疊加,計算其景觀特征價值綜合指數,然后根據計算結果由高到低分級處理,最終得到國家公園建設潛在區域取值圖。
2橫斷山區域景觀價值評估
將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自然原真性、自然景觀和自然文化作為五大評價指標進行景觀特征價值綜合指數計算,計算結果LCV值0~5即為五項指標符合的個數(如圖2所示)。根據圖像的景觀價值評估值,橫斷山區景觀價值較高的區域主要分布在東北部和南部。
根據景觀價值綜合指數值將國家公園建設區域劃分為三個等級(如圖3所示),值為0~1的區域劃定為一般區域,值為2的劃定為潛在區域,大于等于3的劃定為重點區域。其中一般區域所占面積為
13.35%,潛在區域所占面積為35.72%,重點區域所占面積為50.93%。
一般區域是國家公園建設的五項指標中符合一項或一項都不符合的區域,這一部分區域的國家公園建設基礎較弱,擁有的自然保護區也較少。潛在區域是國家公園建設的五項指標中符合兩項的區域,該區域具備建設國家公園的基礎條件,即屬于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以及擁有較高的生態原真性,可以作為國家公園的過渡區,保證核心區生物多樣性的形成和發展。重點區域是國家公園建設五項評價指標中符合三項及以上的區域,該區域完全具備國家公園的建設條件,擁有眾多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旗艦物種,且生態用地面積占比較大,森林覆蓋率高,為生物多樣性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優越環境。
3橫斷山國家公園群的遴選及空間布局
3.1單體國家公園篩選方法
對于單體國家公園的篩選應該具備多種保護類型,對橫斷山區域進行各種保護地類型的整理(如表1所示),發現存在許多保護地交叉設置的現象,國家級或省級的自然保護區資源條件良好,保護類型豐富,在遴選過程中將其作為核心區域納入國家公園群的完整體系。同時將風景名勝區與自然保護區進行資源整合,在自然保護地重疊區域選擇擬建設國家公園,風景名勝區實行國家公園的游憩教育功能,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等類型保護地可以滿足國家公園典型性的要求。
通過對橫斷山區自然保護地的統計整理,得到15個擁有自然保護區的交叉保護地,分別是(由于大熊貓國家公園已經被正式確定為首批國家公園,因此研究中忽略對大熊貓國家公園的遴選過程,僅將其作為結果直接予以統計):九寨溝、黃龍、貢嘎山、四姑娘山、海螺溝、玉龍雪山、蒼山洱海、若爾蓋濕地、碧塔海、納帕海、滇金絲猴、稻城亞丁、然烏湖、米亞羅、三江并流,它們都具有多重稱號,如九寨溝具有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森林公園、世界自然遺產等五種稱號。因此文章采用指標認定法,依據單體國家公園認定指標(如表1所示)進行逐個評價。3項一級指標以及9項二級指標中,除生態系統代表性(B1)和生物物種代表性(B2)2項指標可以2選1外,其余7項指標均需同時滿足才能認為該自然保護地具有建設國家公園的潛質。
根據以上認定指標分別對表1中的15個交叉保護地進行甄別篩選,除海螺溝、碧塔海、納帕海和米亞羅不符合認定標準之外,其余11個保護地均符合建設國家公園的基礎條件。海螺溝是貢嘎山風景名勝區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宜單獨作為核心保護地;碧塔海和納帕海僅有對于濕地的核心區,沒有國家代表性的自然景觀或者生物物種,且納帕海的面積較小,無法實現國家公園的大尺度保護目標;米亞羅所擁有的自然景觀同樣不具備國家代表性,因此,依據地理位置對這四個保護地可以作為國家公園內的保護節點,實現局部保護功能。
3.2橫斷山國家公園群體系構建
基于橫斷山的景觀價值評估分級,將以上的交叉保護地與之相對應(如圖3所示),根據圖像顯示,除然烏湖主體位于一般區域、滇金絲猴的部分保護地位于潛在區域外,其余重疊保護地均在景觀評估的重點區域范圍之內。
從景觀評估的指標來看,生態重要性和生物多樣性的評價依據是針對全國大范圍的自然情況做出的連片劃分,對于小范圍的局部地區而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對于自然原真性的評價所依據的指標之一是道路,在一定程度上,道路網的密度與人口呈正相關性,但是對于西部人口較少的縣鎮來說,道路附近仍然會保持較高的自然原真性。然烏湖位于西藏八宿縣境內,八宿縣不屬于中國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和生物多樣性優先保護區域,且緊鄰國道G559,游憩區域只有一個2A級景區,所以從景觀價值評估的角度該區域被劃定為一般區域。但從國家公園的設定標準來看,然烏湖濕地自然保護區屬于省級自然保護區,符合生態重要性的指標;同時,造就然烏湖的來古冰川群是西藏已知面積最大和最寬的冰川,二者都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符合國家代表性的指標。另外,與然烏湖緊鄰的察隅慈巴溝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于中國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和生物多樣性優先保護區域。因此,以然烏湖、來古冰川群和察隅慈巴溝為核心的大面積區域符合國家公園的設立標準。
根據實際的地理位置,鄰近的保護地應該進行資源整合,合并為一個國家公園,故九寨溝與黃龍、四姑娘山與米亞羅、貢嘎山與海螺溝、三江并流與玉龍雪山等保護地可以分別進行整合,若爾蓋、稻城亞丁、然烏湖、蒼山洱海及滇金絲猴以各自的保護地為核心,結合周邊單個的保護地進行國家公園的構建,加上已經正式確立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共10個國家公園共同構成橫斷山國家公園群體系(見圖4)。
3.2.1九寨一黃龍國家公園
九寨-黃龍國家公園以自然風景區為核心保護地,九寨溝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黃龍擁有世界級的鈣華景觀,且兩地均為世界遺產,以兩地的重要資源為基礎建設國家公園,在保護和游憩兩大基本功能被滿足的前提下,不僅能夠有效的保護兩大世界自然遺產,而且對于豐富橫斷山國家公園群的保護類型意義重大。
3.2.2四姑娘山國家公園
四姑娘山以高山景觀和冰川平原為核心保護地,屬于野生動物和高山生態系統,是中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西部與大熊貓國家公園毗連,北部與米亞羅保護地在縣域區劃上相鄰,為擴大橫斷山的保護格局奠定了基礎。
3.2.3若爾蓋國家公園
若爾蓋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澤濕地,在高山縱橫的橫斷山區保留了大面積的草原地貌,是高寒濕地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基礎地帶。若爾蓋國家公園的建設對于保護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和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具有重要意義。
3.2.4貢嘎山國家公園
貢嘎山國家公園以貢嘎山和海螺溝為核心保護地。貢嘎山具有世界上高差最大的極高山群和現代冰川景觀,還有各類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和大規模的山地生態系統。海螺溝是貢嘎山東坡的一條著名冰川,有海拔低、活動性強、冰川地貌完整等特點。除自然資源以外,該區域人文資源同樣具有較高的世界文化價值,對于構建國家公園群的高山保護系統具有示范性。
3.2.5蒼山洱海國家公園
蒼山洱海國家公園以蒼山和洱海為核心保護地,同時兼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和地質遺跡類型,為了在更高水平上維持其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需要通過與周圍保護地的協調互補,從國家公園建設的維度進一步擴大保護范圍,滿足大眾的各項需求。
3.2.6亞丁國家公園
亞丁國家公園以高原峽谷地貌和原始的自然景觀為建設基礎,核心保護區內擁有多數地區已絕跡的珍稀動植物活化石。在擬建設的國家公園區域內,亞丁旅游景區和海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作為保護節點,使亞丁國家公園具備了較為完善的保護機制。
3.2.7滇金絲猴國家公園
滇金絲猴屬于中國的旗艦物種,僅分布在中國川滇藏三省的交界處。芒康滇金絲猴自然保護區由于緯度低、海拔高的特點,在高原林區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并且森林覆蓋率較高,生態系統獨特,具有很高的自然保護和科研旅游價值,建設國家公園可以在擴大滇金絲猴棲息環境的基礎上更好的保護物種多樣性。
3.2.8三江并流國家公園
“三江并流”區域被分為八個區域,每個都能提供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和地質多樣性樣本,是歐亞大陸生物群落最富集的地區,同時還有較多傳統村落聚居區。其中西部的高黎貢山具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物種基因庫;梅里雪山、玉龍雪山等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壯觀且稀有的低緯度低海拔季風海洋性現代冰川,眾多資源形成了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壯麗景象。
3.2.9然烏湖國家公園
然烏湖國家公園以然烏湖、來古冰川群和察隅慈巴溝為核心保護地,受印度洋季風影響,形成了較完整的山地垂直氣候帶譜,造就了獨特的原始森林和海洋型冰川景觀。
從整體布局特征來看,橫斷山國家公園群的重心在東北區域,即岷山和邛崍山區域,岷山和邛崍山是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部分支流的分水嶺,且位于三個氣候區之間的交匯過渡區,生境資源優良,適合動植物生長棲息。從保護地類型來看,橫斷山國家公園群所涉及的有濕地、湖泊、高山、冰川、河流、旗艦物種等,涵蓋了各種典型的自然景觀,保護難度較大,從“群”的角度分區管理,有利于相互協調,共同發展。
4結論
文章根據景觀價值評估劃定了橫斷山國家公園建設區域,一般區域所占面積為13.35%,潛在區域所占面積為35.73%,重點區域所占面積為50.93%,其中重點區域面積所占比值最大,且分布于橫斷山的東部和南部。從整體布局特征來看,橫斷山國家公園群的重心在東北區域,即岷山和邛崍山區域,該地生境資源優良,適合動植物生長棲息。從保護地類型來看,橫斷山國家公園群所涉及的保護類型有濕地、湖泊、高山、冰川、河流、旗艦物種等,涵蓋了各種典型的自然景觀,保護難度較大,且擬建設的單體國家公園主要分布在東部和南部的邊緣區域,由于地貌的復雜性和周圍城鎮化的影響,在管理上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避免環境破壞和用地沖突,從“群”的角度分區管理,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