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玲 羅慶軍 武立坤 白丹 李秀全



關鍵詞:多倫縣;植物群落特征;植被生態質量
中圖分類號:X171.1 文獻標志碼:A
前言
生態環境質量是指生態環境的優劣程度,它以生態學理論為基礎,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從生態系統層次上,反映生態環境對人類生存及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適宜程度,是根據人類的具體要求對生態環境的性質及變化狀態的結果進行評定。正確評價生態環境質量狀況,有助于協調區域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為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和規劃提供基礎數據及決策上的支持,植被作為一個重要的生態要素,在生態環境質量評價中起重要作用。生態環境質量狀況與生態建設、節能減排、實施區域生態補償制度等綜合治理措施取得的成效密切相關。開展植被生態質量監測及評價工作,對加強區域生態環境管理、優化生態紅線、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研究方法
1.1研究區概況
多倫縣是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是世界著名的錫林郭勒草原的一部分,屬于溫帶半干旱向半濕潤過渡的典型大陸性氣候。是典型的農牧結合經濟類型區,其中種植業占主導地位。水資源豐富,是海河流域灤河水系的源頭,目前縣內已建成庫容8000立方米的大河口水庫和庫容1億立方米的西山灣水利樞紐工程。全縣有草場面積413萬畝,占總面積的70.5%,草地資源豐富,植被種類繁多,眾多的植物種類和良好的植被條件為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起關鍵作用。
1.2植被監測點位
多倫縣共設置8個植被監測點位,監測點位布設的類型涵蓋有代表性的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林緣草甸、冷蒿退化草地和沙地植被,點位詳細信息如表1所示。另外,選擇禁牧區、退耕還林和圍封區等生態建設工程實施區域為監測對象,旨在進一步說明實施生態建設工程取得的效果。
1.3監測指標
監測指標主要為生物要素,見表2。
1.4監測時間與頻次
監測時間為每年7-10月,監測頻次為1次/年。
1.5監測工具
生態地面監測工作儀器設備主要有百分之一天平、電腦、GPS、照相機、烘箱;現場監測工具為樣方框、羊毛剪、卷尺、測繩。
1.6監測方法
植被生態地面監測采用群落學常規監測方法——樣方樣線法,在設定的監測區選擇100 m×100 m區域作為樣區,在樣區內隨機布設3~5個平行樣方進行監測。
草本樣方大小設為1m×1m,灌木和荒漠的小灌木樣方大小設為5m×5 m。以物種的重要值來表示群落內的物種優勢度。
1.7數據分析
植被監測數據分析方法,采用重要值表示優勢度,進行群落結構分析。
i草本重要值=(相對高度+相對密度+相對干重)/3×100% 式(1)
1.8評價標準
植被監測評價標準:主要以植物群落演替規律為理論基礎,對草原植被現狀予以評價。評價等級見表3。
2結果與討論
2.1 8個監測點2018年-2022年植物群落特征動態變化分析
2.1.1外貌特征
2018年-2019年植物群落蓋度8個點位均增加,群落平均密度5個點位增加、3個點位減少,群落高度5個點位度上升、3個點位下降。
2019年-2020年植物群落蓋度7個點位增加、1個點位基本不變,群落平均密度6個點位增加、1個點位減少、1個點位基本不變,群落高度1個點位上升、6個點位下降、1個點位基本不變。
2020年-2021年植物群落蓋度4個點位增加、2個點位減少、2個點位基本不變,群落平均密度5個點位增加、3個點位減少,群落高度3個點位上升、5個點位基本不變。
2021年-2022年植物群落蓋度3個點位增加、3個點位減少、2個點位基本不變,群落平均密度2個點位增加、6個點位減少,群落高度5個點位下降、3個點位基本不變。
2.1.2生物多樣性
2018年-2019年植物物種數5個點位增加、2個點位減少、1個點位基本不變,樣方內平均物種數4個點位增加、2個點位減少、2個點位基本不變。
2019年-2020年植物物種數4個點位增加、2個點位減少、2個點位基本不變,樣方內平均物種數4個點位增加、2個點位減少、2個點位基本不變。
2020年-2021年植物物種數5個點位增加、2個點位減少、1個點位基本不變,樣方內平均物種數5個點位增加、1個點位減少、2個點位基本不變。
2021年-2022年植物物種數2個點位增加、4個點位減少、2個點位基本不變,樣方內平均物種數1個點位增加、3個點位減少、4個點位基本不變。
2.1.3初級生產力
2018年-2019年植物干重和初級生產力6個點位增加、2個點位減少,牧草生產力提高。
2019年-2020年植物干重和初級生產力2個點位增加、3個點位減少、3個點位基本不變,牧草生產力稍有下降。
2020年-2021年植物干重和初級生產力4個點位增加、4個點位減少,牧草生產力提高。
2021年-2022年植物干重和初級生產力5個點位增加、3個點位減少,牧草生產力有所下降。
各監測點位2018年-2022年植物群落特征動態變化情況見圖1。
2.2 8個監測點位的植被質量變化
2018年-2019年植被質量3個點位好轉、5個點位基本不變。2019年-2020年植被質量2個點位好轉、6個點位基本不變。2020年-2021年植被質量8個點位基本不變。2021年-2022年植被質量1個點位好轉、7個點位基本不變。各監測點位2018年-2022年植被質量變化情況見表4。
2.3植被質量變化的影響因素
降水量對植被質量影響較大,近年來降水量減少、暴雨發生次數減少,導致我縣流域內自然產水量減少,對植被生產力產生一定影響。禁牧消除了家畜對草地的干擾,可以使草地上植被得到恢復,草地植被群落的蓋度、生物量及植被養分含量呈顯著增加趨勢。在降水量、禁牧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牧草生產力總體呈現穩定增長趨勢,但由于2022年降水量急劇下降,導致牧草生產力有所降低。2000年以前多倫縣植被退化狀況較為嚴重,但經過二十年植樹造林和退耕還林還草項目的實施,植被防風固沙效果日趨明顯,植被質量總體呈現穩定向好趨勢。(見圖2)
3結論
通過對植物群落特征動態變化分析,多倫縣各監測點位外貌特征、生物多樣性、初級生產力各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在降水量、禁牧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2018年-2022年多倫縣8個具有代表性的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林緣草甸、冷蒿退化草地和沙地植被監測點位的植被質量基本不變或有所好轉,多倫縣植被質量總體呈現穩定向好。牧草生產力總體呈現穩定增長趨勢,但由于2022年降水量急劇下降,導致牧草生產力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