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偉
作業是學生鞏固知識、提升素養的重要手段。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立足學生的視角去設計題量少、內容精、形式多元的作業,取得作業“減量不減質”的效果。
一、設計分層作業,引導學生探究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為學生設計分層作業,以減輕學生的負擔,讓他們在探索交流中高效地完成作業,促進他們的知識積累、認知結構的完善。教師要設計必做題與選做題,讓學生完成組詞、補充句子等不同難度的題型,讓學生選擇性地完成學習任務。學困生完成必做題,學優生完成選做題,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夯實基礎,也能彰顯作業的價值,并能達到減輕作業負擔的目的。
二、設計表演作業,提升實踐能力
教師可以結合所學內容開展表演活動,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肢體語言進行表達,促進學生收集信息、揣摩文意、參與表達,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如在學習部編版四上《西門豹治鄴》內容時,筆者讓學生搜集關于主人公的故事,讓他們品味文本中的精彩句,感受課文中精彩的人物描寫,從而獲得深層次的體驗。之后,使學生通過扮演活動將文本中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從而將語言文字的訓練真正落到實處。小組成員合作排練,通過不斷磨合,提升他們的表演效果。教師讓各小組展示作業,也可以將表演的視頻錄制下來并分享到班級群中。通過表演,能提升學生整合信息、動手創作的能力,從而能達到“雙減”的目的。
三、設計拓展作業,完善知識結構
書本中的知識是有限的,教師要將課堂向課外拓展延伸,向學生傳遞知識信息,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要設計拓展類的作業,豐富學生的認知視野,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如在學習部編版六下《魯濱遜漂流記(節選)》一文后,教師布置拓展作業,讓學生閱讀整本書,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并在閱讀后繪制思維導圖,完整地呈現故事情節中的要點。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及時做標注、寫自己的閱讀感悟,并在班級中與同學分享,這樣能增加學生的閱讀儲備,能促進學生對整本書的解讀,能幫助他們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還可以促進學生對閱讀技巧的掌握,促進學生閱讀鑒賞能力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貫徹落實“雙減”的理念,減少作業的數量,精心設計分層性、表演性、拓展性的作業,豐富學生的作業形式,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升,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鞏固知識,彰顯語文作業的價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