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燕
小學語文教材對小學生的語文教學起引領和導向的作用。本文根據(jù)目前我市小學語文教師在基礎課程上的素質現(xiàn)狀展開調查研究,小學語文教育一直是基礎教學的重要部分,開展小學語文教育對小學生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心智能力開發(fā)和身心發(fā)展都起著重要作用。目前,我市小學語文的教育發(fā)展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學校辦學教育能力與管理水平也需要進一步發(fā)展,從而有效地推動語文教學的開展。
一、小學語文教師提高學科素質的重要性
(一)有效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現(xiàn)階段的國小語文課程教育中,語文教師的語言素質水平直接影響著教師質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教學態(tài)度。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通過努力提升自己的學科素質能力,在讓他們掌握語言基礎知識的同時,還可以整體提高他們的語言素質。另外,優(yōu)秀的小學語文教師學科素質也能夠逐步推動小學語文課程的變化和完善,以便循序漸進地引導其適應新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語言素質。
(二)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當前在對小學語文課程開展教育改革的過程中,語文課本里的教學內容不但傳遞給小學生語文基礎知識,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向小學生傳遞了是非價值理念。所以,在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科素質,可以有效指導小學初步地建立科學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理念,從而促進小學良好地發(fā)展。同時小學語文教師也具備了較高的綜合素質,可以在實際開展課堂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透過課文形成是非觀念,可以通過合理的指導學生判斷是非對錯,也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建立合理正確的價值觀念。
(三)能夠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小學語文教師學科素質的提高,同時也意味著自己魅力的提高。所以,良好的學科素質與人格魅力對于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他們進行良好的知識教學具有一定的正面意義。他們的身心生理處在成長時期,更容易接受教師提供的正面影響,教師可以適當?shù)呐囵B(yǎng)他們學習欲望,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另外,良好的師生關系還為他們和教師溝通構建起一種交流平臺,教師可以全面掌握他們的個性特點,他們還可以大膽的提出自己的看法觀點,這對于促使他們全面成長具有一定意義。
二、提高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素質的對策
(一)完善競爭機制,加強作風建設
教師素質必須加以完善,加大競爭機制,提高教師隊伍思想作風,以便為教師隊伍的素質提高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可選擇考評方式,也可能是多樣化的,包括專項考評和整體考評,也可能采用二者相結合的考評形式,在上述考評形式的基礎上設置提升機制,以鼓勵教師對自身水平提高和課堂教學能力提高。如此一來,就能夠更有效優(yōu)化學校整體教師的思想作風,更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進而確保了小學語文的教學教育品質。
(二)開展必要的學習培訓
教師自身應該意識到自我素質的提高對整體語文教育的意義,不斷參與各類高校和教育部門舉辦的培訓活動,進一步增強自我的意識,提高業(yè)務能力,提高自我素質。學校的語文教師們也應該定期地舉辦學術討論,以加強溝通。而學校組織方面也應該更加努力地為學校的語文教師們提供更多教育資源,并豐富軟硬件設備,給教師們創(chuàng)造深造的機遇,使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有質的飛越。
(三)深入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1.設定具體教學目標的能力
具體課程任務的設置要有助于他們今后的成長,具有針對性、有效性,在教育過程中重視他們客觀存在的差異,最大程度地挖掘他們的知識潛力,幫助他們自覺地實現(xiàn)目標。能在認識、情感和心理驅動的三方面,制訂出完善的教育方案,使他們獲得高度的認識能力,進而變成更有深度的思考者和更有效的問題處理者。
2.確定教學結構的能力
課堂教學結構是一種縱橫的空間結構。側向構成即目標、授課基本原則、課堂教學過程、策略、教師評價等具體內容的互相聯(lián)系。而縱向結構則是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交叉聯(lián)結,也就是人們平時所謂的課堂教學過程。一個完美的課堂結構,很自然地就包含了學生的預習、導入、講授或探究、作業(yè)布置、小結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也即主體的出現(xiàn)、主體的發(fā)展、主體的完善等。在研究課堂結構對教學活動的影響時,要從學校的實際出發(fā),針對學生的綜合實力做好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定,課堂節(jié)奏緊密。
三、結束語
總之,教師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為教學內容,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帶動學生的人格發(fā)展。學科素質的提高是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教師要有一種敢于創(chuàng)新、積極學習的社會責任感和事業(yè)心,去探求更寬廣的領域。小學語文教師通過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質、能力,在讓學生掌握語言基礎知識的同時,整體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