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希音
課標導覽
了解“一五”計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定以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認識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內涵及意義。
知識架構
參考答案
第一個五年計劃:
重工業 汽車
武漢長江大橋
工業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社會主義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根本
重難突破
1. 我國“一五”計劃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的原因
(1)工業基礎: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還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我國的工業水平很低,基礎薄弱,特別是重工業基礎薄弱。
(2)外部環境:新中國成立后,面臨帝國主義的孤立、包圍和威脅,需要發展重工業以加強國防力量。
(3)我國人民迫切要求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
(4)受蘇聯建設的影響。
2. 第一個五年計劃能夠提前并超額完成的原因
(1)黨的正確決策。
(2)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的勝利,鞏固了人民政權,為“一五”計劃的實施和順利完成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3)各行各業大力支持工業建設;工程技術人員和科學工作者的努力。
(4)《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定,進一步發揚了社會主義民主,團結和鼓舞了全國人民參加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積極性。
(5)廣大群眾快速改變中國落后面貌的熱情和創造力。
(6)蘇聯的大力援助。
3. 為什么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1)從制定過程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在頒布之前,廣泛征求了人民群眾的意見,由全國人民討論修改并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2)從內容看:這部憲法明確規定了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堅持了人民民主專政和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體現了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和民主原則,從法律上規定了我國的社會主義方向,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歷史解釋
工業化:所謂工業化,主要是指工業在一國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提高,以至取代農業成為經濟主體的過程。簡單地說,就是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化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
“兩會”:是人大會議和政協會議的簡稱, 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每年3月份“兩會”先后召開全體會議一次,每5年稱為一屆?!皟蓵闭匍_的意義在于將“兩會”代表從人民中得來的信息和要求進行收集及整理,傳達給黨中央。
溫故知新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比較
易錯提示
1. 提示:1957年“一五”計劃完成標志著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并不是改變了工業落后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并不是完成了工業化。即:“一五”計劃的工業建設成就的最大意義是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2. 提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但不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標志。
3. 提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不是基本政治制度。
4. 提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權力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