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欣瑞
社會因科技發展而飛速向前,技術可以幫我們更好地掌控時間,但也為我們掌控時間帶來了一些麻煩,有人甚至因技術而變成了時間的仆人。這不得不引發我們的思考:技術在人和時間之間應該扮演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在強大的科技面前,我們怎么做才能避免淪為時間的奴仆?(關聯材料,凸顯關鍵詞,描述現象,引發思考,引出下文。)
時間是人類永恒的陪伴者。古代社會,人類與時間為伴,憑借日出日落規劃勞作生活;現代社會,人類更是意識到了時間的重要性,所以才有“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的說法。富蘭克林曾說:“你熱愛生命嗎?那么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構成生命的材料。”毛主席也曾說:“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在短暫的生命面前,他們振聾發聵的言論更讓人意識到時間的寶貴,進而想牢牢抓住時間,成就一番事業。可是掌控時間又談何容易呢?(語言流暢,寫出了人類對時間的重視以及渴望掌控時間的愿望,并用問句引出下文,使文章前后銜接緊密。)
技術發展為人類節約時間帶來了巨大的便利。曾幾何時,“適百里者”需要“三月聚糧”,而如今,坐上中國高鐵日行千里已然不是夢想;移動支付、5G網絡、智慧生活等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科學技術更是節約了我們的時間,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技術是把雙刃劍,當我們享受著這些便利時,技術也在悄然壓榨著我們的時間。短視頻一刷就是幾個小時,時間悄悄溜走;微信工作群和釘釘工作軟件等的大規模使用,讓“打工人”幾乎喪失了休息的權利,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無法分開,一天二十四小時待機,不知不覺間我們就成為時間的仆人。技術發展的本意是讓時間被更高效地利用,而如今,我們卻似乎“作繭自縛”,聰明反被聰明誤了。(利弊一目了然,以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為例,更有說服性,也更能引人深思。)
那么,如何突破這種困境呢?事實上,大家不應該忽略了技術和時間之間的橋梁——人。阿多尼斯曾說:“我向星辰下令,我停泊矚望,我讓自己登基,做風的君王。”平衡技術與時間的關鍵其實在于人。如果我們合理利用技術,那么完全可以將科技化為自己的利劍,讓科技為我所用。合理規劃日程;學會張弛有度;限制自己沉溺于網絡的時間;在閑暇時間多參與戶外活動,感知季節的交替與生活的美好;有意識地與一些技術保持距離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我們的時間從技術的壓榨中釋放出來。總之,我們應該通過一些有意識的做法,讓自己成為時間的主人。(層層遞進,針對問題給出解決方案,思路清晰。)
我們不能否認科技發展為我們帶來的便利,但我們也不能放棄對時間的自主權。在這場“科技”“時間”與“人”的博弈中,我們應該追尋一種平衡。只有在這三者中找到平衡,我們才能既享科技之利,又掌時間之舵,體驗生活的美好。(結尾緊扣題目中的“平衡”二字,形成呼應,讓文章渾然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