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生
文題 速遞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商君書》是戰國時期法家學派的代表著作之一,著重論述了商鞅在當時秦國施行的變法理論和具體措施。書中說:“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則后于時,修今則塞于世。”大意是說,圣人既不效法古代,也不拘守現狀。效法古代就會落后于時代;拘守現狀,就會跟不上形勢的發展。
上述材料能夠給處于新時代的奮斗者以啟示,請結合你對時代發展的思考,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自擬題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初稿 呈現
開創則更定百度
一考生
百年之前,康有為曾有感而發:“開創則更定百度,盡滌舊習而氣象維新。”這句話充分體現出一點:欲求社會發展,當“不法古,不修今”!①
不法古,方可永懷創新之勇氣。中華民族從來就不缺少改革創新的勇毅。古代王安石的“祖宗不足法”,體現出的是士大夫的責任與擔當;當代的小崗破冰、深圳試水、雄安乘風……彰顯出的是黨和人民改革創新的勇氣與力量。當今時代,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走過綠茵花溪,也邁過坎坷崎嶇,懷揣創新勇氣開辟前路。卡爾薩說過:“人在宇宙前渺小如塵埃。”中國人卻硬是讓一粒粒“塵埃”一次次遨游太空。神舟系列總設計師周建平立足大地仰望星空,神舟飛船不斷飛天圓夢……是創新,讓我們有勇氣探索宇宙;是創新的勇氣,讓我們無堅不摧。②
不修今,才能長存奮斗之動力。魯迅先生有言:“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的,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社會發展瞬息萬變,只有不滿足于現狀,長存奮斗之動力,才能永立時代潮頭。中興集團滿足于現狀,在中美貿易戰中惜敗;華為卻能居安思危奮斗不止,“鴻蒙”破開混沌,驚艷全世界。須知,時不我待,不滿現狀才能讓前進的腳步永不止息。③
重辯證,猶須掌握破立之分寸。在破與立面前,我們還需掌握分寸。不法古是不照抄古代,但不是對優秀遺產的全盤否定,而是尊重發展規律,汲取歷史之經驗,鑒往知來;不修今是不拘守現狀,但不是對今天體制的隨意更改,而是遵循事物發展規律,發揮制度之優勢,用思辨之理性與嚴謹開創未來。科技創新需要尊重科學倫理,改革應是“敢干”而非“蠻干”。尊重規律的創新之舉可以讓世界變得愈加美好,違背規律的恣意妄為則會陷世界于災難的深淵。
新時代的學子是今天的奮斗者,更是未來的接班人。“少年強則國強”從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我們的人生信條。“不法古,不修今”是傳承千年的智慧,亦是薪火相傳的使命。當一滴水融入另一滴水,當一束光點亮另一束光,就會煥發出無窮的力量。當每一個人都心懷勇氣,肩負責任,奮斗不息,創新不止,時代車輪才能蓬勃向前,人類社會才能不斷前進。④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我們當不法古,不修今,懷揣不斷創新之勇氣,重視揚棄之分寸,付出奮斗之行動,共創中華民族無限美好的明天!
①康有為的名言可作為導出本文論述話題的“由頭”,但不宜如此“生硬”,需借助適當的議論,使二者無縫對接。
②這一段需做三處調整。一是文章在第一段的引題之后直接進入分論點的論證,略顯突兀;再就是每個分論點最好獨立成段,以示強調。二是證明“中華民族從來就不缺少改革創新的勇毅”時古今事例不對稱,可再添兩則古代事例,使之對稱。三是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固然與“創新”有關,但與分論點中的“不法古”無甚關聯,建議更換更貼切的例子。
③這一段有兩處需要調整。一是魯迅名言與這一層的分論點并非完全合榫,需要添加議論,將其與論點相黏合;二是中興集團的失利之因,一句“滿足于現狀”語焉不詳,讀者不知原委,需重新分析敗因,使議論切中肯綮。
④這段議論比較浮泛,扣題不嚴,需要進行推敲潤色。
望聞問切
本文細究之,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文中一些事實論據的遴選不夠貼切,與主旨吻合度不高,容易給人扣題不嚴之感。二是議論不夠透徹。這主要體現在上下文之間缺少必要的過渡,或者對論據的分析議論較為粗疏,缺乏深度挖掘,難以揭示其與主旨之間的邏輯聯系,這使得層次之間銜接比較生硬,論據所蘊含的道理難以得到充分呈現,從而影響了主題的凸顯。
升格 展示
開創則更定百度
一考生
百年之前,康有為曾有感而發:“開創則更定百度,盡滌舊習而氣象維新。”這一感悟凝聚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發展智慧——欲求國強民富,當注重創新,富有“開創”精神。而這種開創精神可以濃縮成《商君書》中的兩句話:“不法古,不修今!”
無論是國家、民族,還是集體、個人,想要開創新的局面、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不因襲前人的套路,不滿足取得的成就,在傳承與創新中走出一條全新的創業之路。
不法古,方可永懷創新之勇氣。
中華民族從來就不缺少改革創新的勇毅。古代的商鞅變法、王安石的熙寧變法、康梁的變法維新……體現出的是士大夫的責任與擔當;當代的小崗破冰、深圳試水、雄安乘風……彰顯出的是黨和人民改革創新的勇氣與力量。今天,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經歷過篳路藍縷,也走過綠茵花溪,中華民族一直懷揣創新勇氣開拓進取。從40年前的改革開放、加入WTO,到今天的“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中國人民一直走在一條前無古人的創新路上。是創新,讓我們有勇氣無往不前;是創新的勇氣,讓我們前進路上無堅不摧!
不修今,才能長存奮斗之動力。
魯迅有言:“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的,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而青年人的這種“生力”正是出于永遠不滿足于現狀的開拓進取之心。社會發展瞬息萬變,只有不滿足于現狀,長存奮斗之動力,才能勇立時代潮頭。曾經手機界的“龍頭老大”諾基亞,一直滿足于待機久、抗摔打,可在智能手機面世后便偃旗息鼓、一蹶不振。華為手機一直銷路不錯卻居安思危,努力開發自己的系統和芯片,在遭受競爭對手打壓的境況下,“鴻蒙”系統破開混沌,“麒麟”芯片開創局面。這說明,不滿足現狀才能讓前進的腳步永不止息,才能開創美好前程。
重開創,猶須把握揚棄之分寸。
在破與立、揚與棄面前,我們還需掌握分寸。不法古是不照抄古代,但不是對優秀遺產的全盤否定,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汲取歷史之經驗,鑒往知來;不修今是不拘守現狀,但不是對社會體制的肆意更改,而是遵循事物發展規律,發揮制度之優勢,用思辨之理性與嚴謹開創未來。任何創新都需有章可循,任何改革都應是“敢干”而非“蠻干”。今天改革開放的成功,恰是因為遵循規律、切合實際、張弛有度!
新時代的學子是今天的奮斗者,更是未來的接班人。欲求在前人奠定的根基上建立起美輪美奐的大廈,我們應該汲取“不法古,不修今”的千年智慧,繼承傳統,又不因循守舊;珍惜成就,又不滿足現狀,不斷開拓進取,走出一條通向國家強盛和人民幸福的振興之路。當每一個人都心懷創新的勇氣,肩負建設的重任,奮斗不息,創新不止,時代車輪才能蓬勃向前,人類社會定會不斷前進。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我們當不法古,不修今,懷揣不斷創新之勇氣,重視傳承之意義,付出奮斗之行動,共創中華民族無限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