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耀琪
【“千呼萬喚始出來”】
唐廷樞是中國第一位近代企業家,中國近代化的先驅,中國近代工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1873年應李鴻章之召,入上海輪船招商局任總辦。他一生創辦工商企業40多家,涉及輪船運輸、煤礦、鐵路、保險、水泥、教育以及慈善等諸多領域,創造了多個中國近代工業第一。1884年,唐廷樞在為《瀛海采問》一書所作的序中寫道:“事事以利我國家、利我商民為務。”
唐廷樞創辦近代民族企業的背景是什么?
洋務運動。
【“小荷才露尖尖角”】
1894年農歷甲午年……年逾不惑、 躊躇滿志的張謇成為全國驚羨的新科狀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然而他卻走上了與傳統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出于對國家權力喪失的憤慨,他毅然棄官返鄉興辦實業,與他人籌劃創辦大生紗廠,于1899年5月正式開始紡紗,當年便有贏利,1900年純利就有5萬兩。張謇在為大生擬定的《廠約》中便首先說明辦廠的目的是“為通州民生計,亦為中國利源計”。他把掙來的錢用于興辦文化和公益事業,創立了學校、圖書館、博物苑、醫院、公園和劇場等機構。
張謇“棄官返鄉興辦實業”這一行動受到當時哪一思潮的影響?
實業救國。
【“忽如一夜春風來”】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獲得了一個迅速發展的春天。作為中國民族企業的代表,榮家的面粉產業發展迅速,產量占當時全國面粉總產量的29%。這種高速度不僅在中國絕無僅有,在世界產業史上也非常罕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獲得迅速發展的原因是什么?
西方列強忙于歐洲戰事,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等。
【“無可奈何花落去”】
1922年因外國資本卷土重來,榮氏企業開始虧損,向日商借貸350萬日元。1927年因不愿認購國民黨政府發行的公債,被通緝。由于世界經濟危機及國民黨政府的苛捐雜稅,民族經濟備受摧殘,榮氏企業負債4 000余萬元,宋子文、孔祥熙等官僚資本乘機滲入。九一八事變后,北方面粉市場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紗也在華大量傾銷,榮氏企業陷入困境。當它歷經艱險渡過難關后不久,又遭到日本侵華戰火的洗劫,企業遭受重創,榮宗敬憂憤而死。抗戰勝利后,榮氏企業雖然有所恢復,但國民黨發動的內戰再次使它陷入生存危機。
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歷程的特點是什么?
艱難曲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