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觀書有感》有言:“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閱讀是獲取知識、提升素養、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徑。讀書不僅能伴隨人的一生,為奮斗賦能,為勇氣加持,成為個人激揚前行的不竭動力,而且還能在閱讀中傳遞書香、傳承文明,不斷提升全民的思想境界,增強全民的精神力量,使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更加厚重深邃。
寫技法巧借
《觀書》這首詩在表現手法方面有哪些地方可以借鑒?
于謙這首詩盛贊書之好處,極寫讀書之趣味。全詩綜合運用多種表現手法,整體思維開闊、情意濃深、感染力強。
頸聯化用典故、借助景象,從正面襯托讀書的益處。上句化用朱熹《觀書有感》“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句,強調只要讀書持之以恒,就會如不斷有活水注入的池塘一般,得到滋養,心靈澄澈。下句借助春景表明勤奮攻讀能夠增長新知,就像東風吹開百花,染綠柳枝一樣,其樂趣令人心曠神怡。
尾聯則以尋覓芳草的貴公子反面襯托,那些每天游手好閑、情趣低下的貴公子根本無法相信也始終無法理解讀書人的書齋為何可以四季如春。通過反襯的方式凸顯了讀書人怡然自得的高情雅趣。
襯托是古代詩歌中時常運用到的重要技法,本詩既有正面襯托,又有反面映襯,從正反兩個方面突出主旨,有力表達了詩人的情感,感染力與說服力俱強。我們在寫作時可以加以學習借鑒。
寫實戰演練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4·23世界讀書日”征文活動通知
全體同學:
在“4·23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我校特舉辦“詩意中國·品味閱讀”征文活動。請同學們品讀中華經典詩詞,在詩情畫意中體味中華傳統詩詞獨特的審美情趣、情感觀念和哲理價值,感悟優秀傳統民族文化的魅力。
參賽作品將評比佳作獎和優秀獎,頒發證書,并在圖書館網站、公眾號進行宣傳展示。
請大家踴躍投稿!
校圖書館
2023年7月20日
要求:結合材料,選準角度,自擬標題,確定立意;切合身份,貼合背景;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
考生在審題時要注意材料的特點和要求,在全面把握材料信息的基礎上,理解材料意圖,確定立意和行文思路,寫出具有思想性和感染力的文章。
中華傳統詩詞是中國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蘊藏其中的淺吟低唱、深沉思考和激情呼喚給人以思想的啟發、精神的滌蕩。一首首經典詩文,在時間上思接千載,在空間上視通萬里。詩詞雖短,但卻像一個時空容器,“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的空靈景象、“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宏大場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深沉思考……一切盡收其中。人們閱讀詩詞,就如同打開了一個遼闊的精神世界。
“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的精神成長,與他的閱讀息息相關。閱讀的過程,是一首汲取精華、揚棄糟粕的人生贊歌,是一曲洗滌內心、完善自我的人生歷練,更是一段豐厚文化“食糧”、涵養精神世界的心靈之旅。
考生在寫作時一定要立足于真實的詩詞閱讀體驗,寫出對傳統詩詞審美情趣、情感觀念和哲理價值的個性體悟,彰顯優秀傳統民族文化的特殊魅力。
參考立意
①憶千年韶光,品詩意中國;②詩書華夏韻,情寄文辭間;③詩詞傳千古,光芒耀古今;④中華古詩詞,沉郁而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