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麗君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6分,共60分)
1. 1945年,文學家鄭振鐸寫道:“從毛澤東先生到了重慶,開始會談以后,我們哪一天不在探問著會談進行的情形,不在關心著會談進行得順利與否?”這反映出當時中國人民的迫切愿望是()
A.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B. “打倒列強,鏟除軍閥”
C. “還我河山,守土抗戰”
D. “要和平,爭民主”
2. “和平建國的新階段,即將開始,必須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團結、統一為基礎……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徹底實行三民主義。”該材料發布于()
A. 國民大革命時期
B. 國共十年對峙時期
C. 抗日戰爭勝利后
D. 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后
3. 1946年,當國民黨撕毀“雙十協定”發動全面內戰時,周恩來說:“我們并不因為蔣(介石)破壞了這些協定,就以為沒有了收獲。因為全國人民都承認了這樣的事實,認為中共的地位是不可抹殺的。”這表明()
A. 共產黨通過重慶談判贏得了民心
B. 美國放棄了對國民黨政權的支持
C. 共產黨在戰場上連連打敗國民黨
D. 國民黨承認了共產黨的合法地位
4. 國共關系直接影響著中國革命的前途和命運。下面兩黨關系演變圖中,導致再分裂的原因是()
A. 國民黨發動內戰 B. 國民黨叛變革命
C. 日本大規模侵華 D. 共產黨拒絕改編
5. “中共中央……運籌于山峁溝壑,決勝于千里之外,推動中國革命形勢發生歷史性轉折……粉碎了蔣介石進攻延安和陜甘寧邊區的企圖,消耗和重創了胡宗南集團。”材料評述的是()
A. 百團大戰 B. 中共中央轉戰陜北
C. 三大戰役 D. 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
6. 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實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在延安時期推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而1947年時又執行“沒收地主土地,實現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上述土地政策的調整是基于()
A. 經濟體制的改革 B. 土地所有權變更
C. 革命性質的變化 D. 革命形勢的需要
7. 示意圖可以簡潔地展示歷史事件的發展過程。下列示意圖中的內容,對應正確的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 詩詞是歷史的見證,下列詩詞所見證的歷史與渡江戰役有關的是()
A. 肅清日寇吾儕事,鷸蚌相爭笑列侯
B.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C.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D.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9. 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四個階段。其中,空白處應該填寫()
A. 民族恥辱,抗爭探索
B. 十年內戰,國共對峙
C. 打倒美蔣,人民解放
D. 恢復經濟,鞏固政權
10. 據資料統計:人民解放戰爭時期,山東解放區共有96萬人參軍,此外還有民兵71萬人,承擔過運輸等任務的民工超過1 000萬人次。這說明人民解放戰爭取得勝利的可靠保證是()
A. 人民群眾的支持
B. 解放軍戰略戰術正確
C. 解放軍作戰英勇
D. 國民黨軍隊士氣低下
二、非選擇題(40分)
11. (2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當此國難極端嚴重民族生死存亡絕續之時,我們為著挽救祖國的危亡,在和平統一團結御侮的基礎上,已經與中國國民黨獲得了諒解,而共赴國難……在民族生命危急萬狀的現在,只有我們民族內部的團結,才能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
——《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1)根據材料一,說明中華民族怎樣才能“挽救祖國的危亡”。 結合所學知識,回答這次國共合作的重要作用。(8分)
材料二 不少同志義憤地說:談判自然可以……但是,要談判,請他蔣介石自己到延安來……毛澤東決定親自出去……還建議由劉少奇代理自己的職務,建議書記處增補陳云、彭真二人,以便毛澤東、周恩來不在時書記處仍有5人開會。這表明毛澤東已經充分考慮到此行的危險。……在談判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主動表示讓出廣東、浙江、蘇南、皖南、湖北等8個根據地。
(2)材料二中提及的“談判”發生在哪里?通過談判,國共雙方簽訂了什么文件?材料二從哪些方面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所做出的努力?(8分)
(3)根據材料三中“內戰時期全國經濟狀況圖表”,說明內戰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4分)
(4)綜上所述,你得到什么啟示?(4分)
12. (1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蔣介石兩個拳頭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來了。所以,我們的戰略就是要把這兩個拳頭緊緊握住,對準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毛澤東
材料二 2009年4月21日,《揚子晚報》刊載了周克玉上將60年前的一首詩:“千帆競渡斷浪飛,萬炮齊放敵壘摧。揚子江頭雷霆夜,鐵軍雄師顯神威……”
——摘自 《揚子晚報》
材料三 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共產黨適時調整了土地政策,將抗戰時期的減租減息政策改為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194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制定了土地改革總路線,此后,各個解放區先后開展了土地改革運動,歷時一年多后,廣大農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糧食和衣物。
(1)材料一中說的“插上一刀”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
(2)材料二描寫的是哪場戰役的場景?(2分)
(3)根據材料三,指出抗戰勝利后,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發生了什么變化?根據所學知識指出這次土地改革頒布的重要文獻是什么?(6分)
(4)結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說說人民解放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6分)
(參考答案見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