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怡
好的營商環境經常被比作企業發展的沃土,大大小小的項目和企業是種子,在充分滋養下將長成參天大樹。
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從企業扎根到成長壯大,再到經濟森林“綠樹成蔭”,是一個需要精心培育的過程,此過程往往最能反映一個地方的干部作風。干部作風務實,則營商環境優;干部作風虛浮,則營商環境差。因此,優化營商環境,關鍵在于轉變干部作風。咸陽市紀檢監察機關充分發揮“監督的再監督”作用,以干部作風能力的提升增強營商環境發展原動力。
轉變作風,要杜絕“不作為”。“不作為”通常表現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不思進取,對群眾、企業的訴求久拖不決、不理不睬。這樣的“躺平式”干部不但損形象還亂風氣,必須多管齊下,堅決糾治。對此,興平市紀委監委組織開展“百名紀檢干部聯百企”活動,建立“監督下沉、服務延伸”工作模式,選取全市60戶工業企業、20戶農業產業化企業、20戶服務業企業,按照“一人一企、室組包片”的原則,讓干部跑起來、干起來;旬邑縣紀委監委聚焦推諉扯皮不擔當、服務企業不主動、官僚作風不親民等破壞營商環境問題,采取“以室帶組抓部門”動態監督機制,進一步優化辦事流程。
轉變作風,要解決“慢作為”。“慢”主要體現在不主動想事,不主動干事,該辦的事推著辦、拖著辦。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等不起也慢不得,干部要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擼起袖子加油干、帶頭干。此前,咸陽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加快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打造政務服務升級版工作方案》,咸陽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跟蹤問效,對工作推進不及時、工作落實不到位和推諉扯皮情況,在全市進行通報。在營商環境專項整治中,咸陽市紀委監委圍繞涉企案件久拖不立、久審不結等破壞市場活動和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問題開展監督,排查全市法院延長、扣除、終止審限案件109件。經過整治,干部辦事效率顯著提高。
轉變作風,要糾治“亂作為”。在實際工作中,有的干部任性用權、看關系辦事,侵害企業權益和群眾利益;有的由風及腐、風腐一體,與不法商人利益勾連,濫用權力違規插手干預市場經營活動,破壞公平正義、妨礙公平競爭。政商關系涉及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中之重。為規范市場行為,斬斷侵害企業權益和群眾權益的利益鏈,咸陽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動真碰硬,堅決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全市扎實開展營商環境專項整治,以案促改提升系統治理效能。針對查處的涉企違規收費、亂罰款、隨意責令停工、增加企業負擔等典型案件,深入剖析背后深層次的根源,做實案件查處“后半篇文章”,立規矩亮底線,促進政商關系“親”而又“清”。
干部作風過硬、政治生態好,區域社會經濟就發展得好。培育肥沃的營商環境土壤,必須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糾治影響營商環境的作風問題,反復抓、抓反復,把嚴的態度亮出來、把高的標準立起來、把硬的措施落下去,以好作風助推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