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艷
表演舞是幼兒舞蹈形式中篇幅最大、最成熟、最完整的形式,具有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動作復雜等特點。創編表演舞近似成人舞蹈的創編,是一個完整的舞蹈創編過程。
一、確立主題。選擇題材時確立作品的中心思想。注意要素要源于幼兒的生活,大膽創新,要有自己的特色,然后是根據主題和題材構思舞蹈的情節,設計出舞蹈的發展脈絡,接下來再選擇適宜的形式來展現舞蹈,以體現舞蹈作品內在寓意。主要有教育題材、寓言題材和歷史題材,如《司馬光砸缸》《花木蘭》《打酸棗》《螞蟻與西瓜》等。
二、音樂的選擇。依據情節篩選或制作與之相匹配的音樂,音樂形象應生動具體、形象鮮明,具有童真童趣,能把幼兒帶入特定的情緒和意境之中,使表達的情感既簡單又富有藝術性,如音樂《拔蘿卜》《小老鼠上燈臺》《在鐘表店里》《青蛙》《魚》等。
三、動作的編排。動作要緊貼主題,主題動作應注意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表現力。動作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從生活到舞蹈的動作可以運用夸張、美化、對比、重復四種手法,它是一切藝術創造的規律和法則。(一)夸張,不能僅僅理解為舞蹈動作的大和小的變化,而是指在生活的基礎上,運用經過藝術夸張了的舞蹈動作,使作品內容和人物情緒得到充分的表現。如用兩只小手一開一合,表示小樹發芽,左右搖曳,一起一伏,表現在陽光下快樂成長,用小腿的左右擺動表現鐘表的晃動,用四肢的屈伸動作表示青蛙的形象等。(二)美化,對舞蹈藝術來說十分重要。生活中的動作往往是笨拙的,舞蹈創作的動作應該比生活更深遂、更典型、更富藝術魅力。如老鼠偷油的形象可以用進退步加上胳膊的屈伸來表示,狐貍的形象可以用夸張的表情加上臀部的搖擺來表示等。(三)對比,是編舞的有力武器。對比包括高低、大小、長短、快慢、強弱、剛柔、進退、上下、左右、點線、圓直、橫豎等,運用得好能夠收到極好的藝術效果。如舞蹈作品《敦煌飛天》時而跪坐表演,時而站立表演,時而稍靜,時而活潑,時而動作擴大,時而動作縮小,收到非常好的表演效果。(四)重復,重復可以分大和小,小至一個造型,大至一個舞段。重復也可分為連接重復和間斷重復。間斷重復,可以稍有變化地重復。如舞蹈作品《布谷布谷》可以把飛翔的動作設計成接連重復和間段變化重復,把布谷鳥飛翔的形象設計得栩栩如生、生動活潑、形象生動,加深了觀眾的印象。
四、隊形設計。要簡單清晰,變換隊形時,路線位置要考慮周到,利用巧妙的設計優化效果,要考慮到構圖的美觀、視覺的流暢。
總而言之,主題要陽光,音樂要有動感,動作的編排要藝術化,隊形要美觀流暢,才能創編出更多更好的舞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