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霞
摘要:在文化大融合的社會背景下,英語在生活中運用的頻率越來越高,英語課程也是我國義務教育體系中的必修內容。但是,影響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效率的因素比較多。若想真正實現學生的綜合發展,重新審視英語課堂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下文就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農村? 初中? 英語課程
前言: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掌握英語知識,鍛煉表達能力,是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重要內容。基于此,初中英語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重視英語課程,并采用多樣化、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提升口語水平,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
一、農村初中英語教學難點
農村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的難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學生對英語課程不重視,學生基礎薄弱且學習興趣不高。
首先,在農村,不少學生對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高,對英語課程相對來說也不夠重視。而部分教師選擇的教學模式單調枯燥,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久而久之,學生的英語能力得不到相應的提升。
其次,許多農村初中生英語基礎比較薄弱,詞匯量不夠豐富,甚至不少初中生沒有掌握相應的英語詞匯量,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缺乏學習自信,對于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也缺乏興趣。這導致英語課堂上教師講課熱烈,學生態度不積極,影響教學效率與課堂質量的提高。
二、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優化策略
(一)貫徹以生為本
以生為本是素質教育體系下的根本思想。在農村初中英語課堂上,教師要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強調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應用英語的過程中不斷學習英語知識。新課標強調英語教學,要從重語言知識的傳授向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并重轉變,特別強調交際能力的培養,強調學生能用所學的語言進行交流。[1]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貫徹以生為本思想。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就課文中的內容進行表演與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鍛煉口語,又能學習英語知識。
(二)增加精簡練習
在農村初中英語課堂上,教師要保證課堂的精簡性、針對性,充分發揮英語教學的實際作用,促進初中生語言能力的發展。[2]部分農村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時過于關注質量,要求自己的教學面面俱到。但其實,講的內容更多,學生反而無法全部理解,倒不如將整節課的內容提純,講重點、講難點、講疑點,利用精練典型實用的知識點,強化初中生的英語學習能力。農村初中英語課堂上不能過于注重知識拓展,而是要讓學生深度鉆研、剖析基礎的知識點,只有將這些內容學精、記牢,才能保證后續的英語學習質量。
比如:在學習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教師首先呈現重點單詞,讓學生會拼、會讀、會寫、懂其意。然后再對單詞進行基礎拓展,造句、組詞組。英語學習應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以培養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為主要目標,增加精簡練習環節,讓學生通過練習不斷提升自己。
(三)融入英語情境
農村初中生學習英語最大的問題就是“無用武之地”,生活中用到英語的機會比較少。所以,教師若想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應當將語言應用場景呈現在課堂之上,融入英語情境,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投入英語學習過程。[3]教師可以階段性的組織英語交流會,將不同班級、不同年級的學生打亂,重新分成幾個大組,給每個大組制定不同的主題,每組學生合作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當然,教師在分組的時候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保證小組均衡性。
比如:將英語學習能力較強、口語表達較流利的學生編排到一組,為他們設計較難的活動任務。例如:本階段教師設置的主題是“圣誕節”。學習能力不佳的學生可以搜索圣誕節時常用的單詞,并記憶。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要以圣誕節為主題收集短語、短句等。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也是以圣誕節為主題,尋找與之相關的文章并全文朗讀,理解文章含義。因為小組內學生的年級不同,所以在活動完成的過程中,也能不斷借鑒、不斷學習、不斷交流,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結論:在農村初中英語課堂上,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英語課程的教育價值,貫徹以生為本理念,并增加精簡練習環節,融入英語情境輔助教學。以多元化的、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保證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王佩華.“互聯網+時代”提高農村初中英語創課教學的實踐[J].學周刊,2022(07):140-141.
[2]鐘榮生.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分析[J].校園英語,2021(30):245-246.
[3]劉興.任務型教學法在農村初中英語聽說教學中的實踐[J].智力,2021(1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