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偉

主題闡釋
“苦難與新生”是統編教材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二單元人文主題,對本單元的學習重在理解作者對烈士犧牲的深切哀悼和對正義力量的信心,理解舊中國勞動人民的苦難和中國革命的意義,理解革命志士的高尚品質和人民群眾的不懈奮斗。要做到這些,就必須了解中國革命的偉大歷史進程,思考中國革命的意義,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內涵,深刻認識革命傳統,從而激發向上的精神力量,樹立當代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中華民族經歷了太多的苦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浴血奮戰,才迎來了新中國的建立。歲月靜好,是因為無數人背后的默默付出,他們負重前行,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們不能忘記歷史、忘記苦難,而應該傳承精神,接續前行,用我們新一代青年的雙手撐起未來的天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應有的貢獻。
文題呈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①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
②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③路雖遠,行則必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④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
我們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新時代的中國將繼續一往無前。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前進的道路即使苦難叢生,我們走向希望和新生的腳步也不會停止。
請從以上四個名句中任選一句,結合材料,以“苦難與新生”為主題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寫法引路
片段呈現一
深知舊中國“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的深重苦難,目睹外國列強憑借堅船利炮對禮儀之邦華夏民族的任意蹂躪。“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站起來的中國人民通過艱苦奮斗,信心滿懷地跨過貧窮,歡天喜地地走進富足的新時代!
“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睍r代賦予我們民族復興的使命,我們就要使命在肩,用心行動、負重前行?!帮L華正茂”的吾輩應當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盛世,因為“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我們當挑燈夜戰潛心攻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技的威力巨大無比,人工智能的潛力無限,我們要意識到科技的優勢和作用,對于科技要善假于物,增益“我”所不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盡管躬逢盛世,能幸享安逸,但應牢記“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警戒,要清楚奮斗才是生命的本色和生活的精華所在,應有“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勇氣,毅然把強國復興的信念付諸行動!
寫法取經
事理結合,根據時間的線索梳理社會的發展,在歷史的進程中盤點事件。選段最亮眼的就是橫貫自如地引用名句,更可貴的是所引語句完全切合行文的需要。
片段呈現二
偉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近代以來爭取獨立自由史冊上可歌可泣的一頁,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程中飽經滄桑的一章。難忘白山黑水間的奮起抵抗,難忘盧溝橋畔的吶喊呼號,難忘南京城里的慘絕人寰,難忘臺兒莊外的槍林彈雨,難忘狼牙山上的悲壯豪情……從慘無人道的侵略行徑,到令人發指的屠殺罪行,再到野蠻瘋狂的掠奪破壞,這些血淋淋的事實都不容抹殺,也無法抹去。
事實雄辯地證明,那個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我們完全可以自豪地說,一個充滿生機的中國,一個充滿希望的中國,已經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我們完全可以告慰先烈,他們信仰的理想正在實現,他們開創的事業正在繼續,他們書寫的歷史必將由我們繼續書寫下去。這意味著,我們要弘揚偉大抗戰精神,以壓倒一切困難而不為困難所壓倒的決心和勇氣砥礪前行。這也意味著,我們要激發攻堅克難的頑強意志,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這還意味著,我們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推動歷史車輪向著光明的前途前進。
寫法取經
選段在句法上頗有值得借鑒之處:選用排比句,五個“難忘”串聯起抗日戰爭中的五幅典型畫面,概括性強;“從……到……再到……”涵蓋罪惡行徑,逐層深入;兩個“我們完全可以”,是翻身做主人后充滿自豪感與自信心的宣告。句式在整齊中又富有變化:“他們信仰的”“他們開創的”“他們書寫的”,從不同層面展現出先烈遺志正被繼承發展;“這意味著”“這也意味著”“這還意味著”,表現出清醒的責任擔當??傊?,錘煉句子是提升語言表現力的重要方法。
片段呈現三
有人說:“這個世界給予你的苦難讓你與眾不同,你要配得上你所受的苦難?!笨嚯y讓中年失聰的貝多芬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苦難讓季羨林老先生經歷了種種污辱,苦難讓李安在家賦閑六年成為“家庭煮夫”。但苦難絕不意味著絕望,他們明白面對苦難時應該有什么樣的行動。他們揭開了苦難黑色面紗,毫不退讓,于是便有了不朽的《第九交響曲》,有了以幽默調侃的筆調敘述自己的不幸遭遇的《牛棚雜憶》,有了獲奧斯卡金像獎的影片《飲食男女》。是的,只要脊梁不彎,就沒有扛不起的山。
“苦難磨煉一些人,也毀滅另一些人。”不是所有人都能揭開苦難的面紗,他們畏懼在暴風雨的怒號之下,從未想過暴風雨總會過去,從未明白困苦也只是短暫的。反觀當下,因“學業負擔太重而輕生”的報道偶見頭條,又有多少人退守在自己的安樂窩里日復一日地“啃老”“坑爹”?的確,我們太過于畏懼外界強加而來的苦難,主觀而武斷地逃避苦難。在這樣的時代,無疑需要青年一代不懼苦難,勇毅前行,喊出時代最強音。
寫法取經
概述人物事例,在常識性的敘事中加入鮮為人知的細節,給人以舊曲翻新、眼前一亮之感。且與現實的熱議事件和現象聯系,呈現出事例豐富多樣、闡釋透徹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