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有云:“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免不了經受苦難的磨煉,而戰勝苦難則是走向成功的必備要素。在苦難憂患中煥發新生,找到生命的真諦,人生也將因此而精彩紛呈。
苦難是命運的轉折點,同樣也是人生新的起點。在苦難面前,或為苦難所擊敗而一事無成,或乘苦難之東風而鵬程萬里。著名商人李嘉誠少年時曾經有撿破爛、擔水泥的苦難經歷,面對苦難,他百折不撓,最終創建了長江實業這一擁有幾十家子公司的大企業,而他也從一名打工仔成了董事長。因為年輕時經歷的苦難,鍛造了李嘉誠寵辱不驚、積極樂觀地對待磨難的作風,他成功地用苦難這把標尺,量出了自己人生的高度。
巴爾扎克曾說:“不幸,是天才進步的階梯?!睖厥抑械幕ǘ洳荒艹惺芸耧L暴雨的席卷,這正是對為什么要經歷苦難的最好詮釋。“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走過苦難,史鐵生才有了“坐在懸崖邊上看月落”的樂觀心態;走過苦難,張海迪才有了“最美奮斗者”的榮耀稱號。人生中經歷的苦難成就了一個個搏擊文學的水手,助他們破浪前行,在文學書海這一大潮中,平安抵達成功的彼岸。各行各業是如此,前輩人是如此。人生的境遇可能無法選擇,但以勇敢的行動面對困苦,方顯英雄本色。
正所謂“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安逸時居安思危,進而勵精圖治;多難時不畏艱險,眾志成城,進而增強復興中華的決心。從1998年的抗洪搶險到2003年的抗擊非典,從2008年的汶川地震到近幾年的抗擊疫情,一次次的苦難并沒有壓垮中國人民,反而增強了我們的民族凝聚力,我們向世界展現了華夏兒女的責任和擔當。我們在苦難中成長,民族在苦難中復興。苦難不是我們想要的境遇,但面對苦難的態度一定會決定我們人生的高度。
丘吉爾有言:“當苦難戰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當你戰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作為當代青年,我們在經歷苦難的考驗時,就應拿出這樣的行動:“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是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該有的精神風貌,這也是我們在新時代前行的路上吹響的奮進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