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兒 班姣

2023年的延安,一批批改革成果不斷涌現,一項項務實舉措落地生根,一件件為民實事惠及百姓……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延安全市344個市級重點項目開復工率100%,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完成投資965.24億元,完成率94.04%,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24個省級重點項目開復工率100%,完成投資264.29億元,完成率97.4%。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今年以來,按照全省“三個年”活動部署,延安市紀委監委以營商環境突破年為抓手,重點圍繞影響決策實施、阻礙政策落地、缺乏服務意識、破壞市場秩序等突出問題,深入開展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整治,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督促協調營造寬松有序的營商環境
今年,延安市推行工程建設項目開工許可“一次辦”審批改革、寶塔區建立“無事不擾十不準,有求必應十必須”工作機制、黃陵縣創新招才引智舉措聚力打造良好人才發展環境3項做法、安塞區組建“四員”隊伍全方位服務企業發展3項做法等亮點工作,先后作為典型經驗,在全省范圍內推廣。
10月底,憑借營商環境創新之舉,延安迎來了全省營商環境工作現場會。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延安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大廳,這里共有49個進駐單位、183個服務窗口、300多名駐廳工作人員,可辦理政務服務事項1150項,占市本級97%,基本實現了企業群眾‘進一扇門、辦所有事……”延安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的工作人員向參會人員介紹。
好的營商環境,離不開堅強有力的監督。
今年以來,延安市紀委監委深入開展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整治,聚焦持續推動優化營商環境目標,集中整治多頭審批、重復審批、變相審批等突出問題,著力糾治涉企違規收費、“天價”亂罰款、隨意責令停工等問題,嚴肅查處相關部門和人員玩忽職守不作為、任性用權亂作為、破壞市場活動和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行為,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項目建設進展如何?各項惠企政策享受了嗎?企業經營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么難題?”在日常監督中,延安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把企業滿意度作為第一標準,強力督促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發展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問題,讓問題發現在早、化解在小、預防在先。
營商環境是經營主體生存發展的土壤。近年來,延安市紀委監委堅持把服務保障重點項目建設作為政治監督的重要內容,要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通過“室組地”聯動,采取“四不兩直”方式,深入職能部門、行業企業及重點工程項目一線走訪監督,通過現場看、當面問、直接聽,了解惠企政策落實情況并收集企業關于規范政商交往、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建議,堅決向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假作為等問題亮劍。
“近幾年,我們始終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監督檢查的重點任務,通過調研督導、明察暗訪、專項巡察、專項監督檢查等多種方式,助推全市營商環境優化升級。”延安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副主任劉文杰說,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職責定位,聚焦政策落實、涉企服務、行政審批、監管執法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綜合運用“組組”協同、“室組”聯動、“室組地企”聯合等方式開展“點穴式”“穿透式”監督檢查,督促各級黨委政府扛起主體責任、職能部門擔起監管責任,以精準執紀堅決打通營商環境“中梗阻”。
記者了解到,延安市紀委監委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圍繞職能部門服務態度、審批權力運行和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損害營商環境的腐敗和作風問題等,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問題,持續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今年以來,延安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開展監督檢查106次,發現問題52個,已推動解決49個。
“萬萬沒想到,這次僅用了12天就拿到了施工許可證副本,項目提前開工建設能節約近2000萬元的成本,真是太好了!”延安市邦泰錦天府項目副總經理劉寶艷說。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通過工程建設項目開工許可“一次辦”,實現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三證同發”,大大加快了工程建設項目落地建設,更好地維護了企業形象。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群眾最有發言權。在延安市紀委監委的監督保障下,延安市行政審批服務局以“容缺受理”“工程建設項目清單制+告知承諾制”“拿地即開工”“一件事一次辦”等創新舉措,營造寬松有序的營商環境,為企業、群眾提供便利。
破障排阻清除優化營商環境的“絆腳石”
“富縣牛武鎮管頭村黨支部書記董某某受到黨內警告處分,管頭村駐村干部陳某某被誡勉談話,管頭村包片領導郭某某被提醒談話,牛武鎮黨委政府被全縣通報批評。”
4月24日,富縣紀委監委通報了1起破壞營商環境典型案例,引起廣泛關注。
小小一個村,為何有這么多干部受處分?
原來,牛武鎮管頭村村民劉某根因安喆煤礦未及時兌付土地賠償金,便組織20多人用農具封堵安喆煤礦的主道路,導致該煤礦運輸車輛80余小時無法正常通行,嚴重影響了企業生產秩序,對縣域營商環境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為了確保企業生產經營有序進行,富縣紀委監委召開座談會,及時化解企業、群眾的糾紛,同時對履職不到位、違反工作紀律的相關責任人給予相應處理。
祛除影響和破壞營商環境的頑瘴痼疾,要斬“黑手”、揪“蛀蟲”。近年來,延安市紀委監委始終以案件查辦為引領,強化主動出擊,對損害營商環境的腐敗和不正之風,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持續釋放優化營商環境的強烈信號。
截至10月底,延安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營商環境問題43起,處理70人,黨紀政務處分61人,組織處理9人,通報曝光典型問題5批8起15人。
“我們將整合紀檢監察、派駐、巡察力量,貫通政治監督、日常監督、專項監督、基層監督,拓展信訪、網絡、熱線等舉報渠道,切實發揮監督作用。”延安市紀委常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苗劍鑫介紹,他們緊盯審批監管、工程項目、執法司法、國企金融、招商引資等行業領域的失責、作風、腐敗問題,嚴查黨員干部在行使權力過程中敷衍塞責、推諉扯皮、吃拿卡要、違規插手工程項目、搞利益輸送、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等違紀違法行為。截至10月底,延安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行政審批、執法司法和政務服務方面作風和腐敗問題13起,黨紀政務處分25人。
此外,延安市紀委監委還督促相關職能部門進一步強化涉企收費監管力度,依法依規查處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行為,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督促黨委政府和職能部門建立相關制度63項,為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升級提供制度支撐。
紓困解難構建親清統一的政商關系
“針對涉案房產,稅務部門當天即詢價成功,直接掛網拍賣,不僅減少了搖號、選評估公司、勘察現場、出評估報告等一系列繁瑣程序,還為當事人減少了數萬元的評估費用。”在執行1起小額貸款公司與運輸企業借款協議糾紛案時,延安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執行局局長白寶慶收到稅務局的定向詢價函回復后感慨道。
這是延安市“法院+稅務”聯動協作,通過定向詢價解決執行難的重大舉措。
10月26日,延安市破產管理人協會成立,標志著企業破產清算、重整重組事務進入職業化、法治化、程序化的新發展階段。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我們通過搭建破產管理人與法院、破產企業、政府部門之間的交流平臺,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高質量司法保障,為民營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延安市破產管理人協會會長李強說。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升市場競爭力。實踐證明,優化營商環境不能僅靠稅收優惠等政策性優惠,還要通過法治化保障營商環境常態化發展。
為此,延安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持續加大正風肅紀反腐力度,積極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
記者了解到,黃陵縣紀委監委通過進一步規范執法監管力度,督促縣交通運輸綜合執法大隊推行“首次免罰”、縣交警大隊對輕微違法實行“警告”等柔性執法措施,對首次違法和輕微違法行為以教育為主;督促縣市場監管局建立“容錯”機制,對一般性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或減輕處罰。延安市寶塔區紀委監委督促執法主體在行政執法檢查時,主動掃碼登記,進行非行政執法檢查時落實報批管理,做到凡檢必留痕,從而約束過度檢查。
“穩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有利于更好釋放經營主體活力。我們將持續把推動構建高水平親清政商關系作為重點,有力糾治‘親而不清‘清而不為等問題,督促干部在服務企業中擔當作為,為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提供堅強保障。”延安市紀委副書記、市監委副主任李世勇說。
厚植沃土萬木興。延安通過打造辦事更高效的政務環境、市場更滿意的政策環境、支撐更有力的要素環境、預期更穩定的法治環境、親清更統一的政商環境,推動全市營商環境水平實現整體性躍升,助推社會經濟在這片沃土上高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