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利芳

國有企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是反腐敗斗爭的重點領域。近年來,國有企業腐敗問題屢禁不絕,細究起來,與“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執行不到位,給個別別有用心的國有企業領導干部違紀違法留下可乘之機有很大關系。
精準監督“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執行情況是國有企業紀檢監察機構的一項重要職責,在實踐中,國有企業紀檢監察機構如何緊盯“三重一大”決策制度的貫徹落實,提高國有企業科學、民主、依法決策能力,防范國有企業決策風險?記者專訪了3位國有企業紀委書記。
“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可以有效提高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為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記者:作為企業紀委書記,請談一下對“三重一大”決策制度的認識。
王海帆:“三重一大”決策制度,是貫徹落實民主集中制原則的具體化。參與“三重一大”事項決策,黨組織能夠最有效、最直接掌握企業戰略舉措實施過程,通過重要問題集體討論的方式,把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行為置于制度約束之下,置于黨組織、監督部門和職工群眾的監督之下,確保國企姓黨,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省委要求在企業得到堅決貫徹執行和落地落細。“三重一大”決策制度的實施有利于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是強化企業內部治理、完善企業內部控制、防范化解經營風險的有力舉措。“三重一大”決策制度能夠充分體現集體的意志和愿望,做到集思廣益,有效克服權力不受約束給企業帶來的決策風險,提高了決策的科學性,更有利于企業安全健康高質量發展。
何謙:從國有企業治理角度講,“三重一大”決策制度是黨加強對國有企業領導、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結構的一項基本制度,是國有企業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的重要內容,也是國有企業黨組織有效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抓手。“三重一大”事項全面涵蓋了企業日常治理的主要工作,其背后集中反映出的行權方式、基本程序、執行效果是衡量企業政治生態的重要標尺。省紀委監委出臺的《陜西省省管企業紀檢監察機構監督工作辦法(試行)》,就將“三重一大”事項民主決策情況作為加強對黨的建設情況的重點監督事項。對企業紀委來講,抓好“三重一大”事項監督,既是推動政治監督具體化常態化的重要切口,也是破解“一把手”和同級監督難題的關鍵,對企業紀委真正將自身職責定位融入企業實際,使正風肅紀反腐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周乃強:“三重一大”決策制度直指企業權力運行和權力制約核心環節,在頂層設計上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保障。“三重一大”決策制度作為國有企業實現加強黨的領導與完善企業治理相統一的重要制度安排,關系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既是加強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最核心、最重要的內容,也是國有企業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重要切入點。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國有企業的決策水平,有效規避市場風險,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在良好的環境中健康有序進行。另一方面,通過對權力的平衡與制約,能夠從源頭上有效預防和遏制腐敗的發生。嚴格貫徹落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對于防范企業決策風險,維護國有資產安全,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強化制度設計,加強全程監督,進一步完善“三重一大”決策制度
記者:在實際工作中,企業紀委如何發揮貼身監督、日常監督、全程監督優勢,保障“三重一大”決策制度的貫徹落實?
王海帆:一是強化思想教育,從提高民主決策意識上發力。通過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開展專題警示教育等形式,發揮反面典型案例警示作用,讓決策集體充分認識到決策失誤的危害,進一步增強領導班子的民主決策意識。針對集團所屬單位的領導班子,我們通過日常提醒談話、任前廉政談話等方式,教育引導其嚴格落實民主集中制。二是強化過程監督,從規范民主決策程序上發力。我們印發了《紀檢監察機構日常監督工作辦法(試行)》,通過列席有關會議,監督決策過程是否充分發揚民主,通過專項檢查抽查、專題調研、巡察等方式,監督“三重一大”決策制度是否按要求執行,程序是否合規,最大限度保障決策執行到位。三是強化制度保障,從健全民主決策機制上發力。近年來,我們在監督執紀中發現制度不健全是影響“三重一大”事項決策執行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我們針對監督檢查、審查調查、巡視巡察中發現的問題,向所在單位和黨組織提出紀律檢查建議或監察建議,并跟進督查督辦,扎實推動整改。在我們的監督推動下,黨委會議事規則、董事會議事規則、貫徹落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實施辦法等一批涉及民主決策的制度制定修訂出臺。近年來,我們持續聚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貫徹執行強化監督,集團系統涉及“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成員的信訪舉報和案件數量都呈總體下降態勢。
何謙:首先是完善“三重一大”配套監督制度。我們制定了《“三重一大”事項監督辦法》,按照重大決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大額資金使用,分類建立監督事項清單,明確了23項具體監督事項,并以負面清單形式明確應當進行責任追究的8種具體情形,為企業各級紀檢監察機構履行監督職責提供了遵循。其次是強化全程監督。強化報備監督,明確要求在“三重一大”事項研究決策前2個工作日內,將相關議題資料報備紀委,紀委通過事前參與、及早介入,提出意見建議,確保風險隱患研判到位、紀律要求落實到位、會前程序執行到位。強化事中監督,將紀委列席會議作為“三重一大”事項研究決策時的剛性要求,對不符合黨紀法規、上級政策,或違反民主集中制原則、履行決策程序不到位的堅決叫停。今年上半年,我們根據日常監督掌握的情況,對1名干部的提拔任用提出暫緩研究的意見。強化日常監督,將“三重一大”事項決策執行情況列入巡察監督、審計監督重點內容,納入年度監督檢查計劃,重點圍繞“三重一大”決策制度是否健全、事前醞釀是否充分、決策方式是否明確、權限是否清楚、程序是否規范、執行是否嚴格、監管是否有力、違規是否糾正等情況,定期開展專項監督檢查,綜合運用公開通報、當面提醒、談心談話等形式,督促有關單位進行整改,及時堵塞制度漏洞,提升企業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周乃強:一是聚焦制度建設這個根本,協助黨委修訂黨委會、董事會、經理層議事規則及會議管理辦法,制定了《關于“三重一大”事項和黨委研究決定前置研究討論事項的實施辦法》,分領域建立專業委員會,對重大風險決策事項開展評估并為集團黨委提供決策支撐,紀委書記列席重要經營類會議實施監督,聽取財務、法律、紀檢監察等職能部門對“三重一大”事項的意見建議,提高決策質量和水平。二是做實做細監督專責,緊盯事前、事中、事后3個環節,會前要求涉及“三重一大”事項提前與集團紀委溝通,充分征求意見、溝通醞釀;會中對參會人數、主要負責人發表意見、執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以及對暫緩決議事項程序等環節進行監督,對存在的問題現場指正;會后抓好決策執行的全程跟蹤,通過查閱資料、聽取匯報、實地查看、督辦反饋等方式,推進決策事項落地見效。三是持續深化系統施治,強化與審計、巡察等監督主體貫通協同,建立重要情況通報、線索移送處置等工作機制,開展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發現問題整改專項督查,內部巡察反饋問題督促整改,優先處置涉及“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問題線索,進一步完善集團“三重一大”決策制度落實的監督閉環,逐步形成了決策議事有監督把關、決策執行有檢查糾偏、決策失誤有問責懲戒的監督制約機制。
緊盯腐敗新特點,煉就發現問題的“火眼金睛”,堅決打贏國有企業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
記者:針對國有企業中存在的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你們采取了哪些對策?
王海帆:打鐵必須自身硬。要通過日常學習、業務培訓、以干代訓等形式,推動紀檢監察干部隊伍盡快適應新變化新要求,熟練掌握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的表現形式和基本特征,確保在監督過程中能一眼看穿其中“貓膩”。面對腐敗手段隱形變異、翻新升級,我們要主動研究新問題、提出新對策。要構建“大監督”體系,按照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一體貫通、協同配合的整體思路,緊盯新領域、新崗位、新權力,妥善運用好政治監督、日常監督、派駐監督、巡察監督、審計監督、民主監督等多種形式,建立各項監督貫通協同機制,定期通報情況,共同研究對策,讓腐敗無所遁形。同時,積極探索建立智慧紀檢系統,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和手段推進崗位廉潔風險防控提質升級,建立風險分析動態預警機制,對權力配置、使用等進行動態監督,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何謙:從公開通報的典型案件看,國有企業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主要集中在項目招標、重組并購、股權劃轉、投資融資及新業態等領域。國有企業紀檢監察機構必須將這些領域納入重點監督范圍,有機貫通紀檢監察監督、巡視巡察監督、財務審計監督,不斷完善監督治理制度機制,確保業務延伸到哪里,監督就要跟進到哪里,監管機制建設就要覆蓋到哪里。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因其花樣翻新,涉及面廣,所以查處難度相對較大,國有企業紀檢監察機構調查手段有限,在案件查辦的資源調用、調查取證、措施使用等方面往往有心無力,甚至可能貽誤“戰機”。對此,應充分借鑒當前“室組地”聯合辦案機制,積極探索“企地”合作辦案機制,加大對新型腐敗、隱性腐敗的震懾作用。
周乃強:一方面,要督促黨委嚴格落實主體責任,持續完善“三重一大”決策制度,針對下屬企業點多面廣、所屬行業眾多的實際情況,樹立“一盤棋”思想,體現差異化特點,分層級、分領域、分單位指導細化事項內容、完善落實措施,構建上下貫通、左右銜接的工作機制,推動“兩個責任”同題共答、同向發力。另一方面,要嚴格落實政治監督具體化常態化要求,加強對各級“一把手”和班子成員的監督,強化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發揮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優勢,利用派駐紀檢組貼近駐在單位的優勢,深入開展“室組”聯動監督,將黨內監督與職能監督、巡察監督等統籌銜接,進一步順暢人員力量調配、日常監督配合、問題通報及線索移送等工作機制,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不同階段聚焦“三重一大”事項精準監督,形成全面覆蓋、常態長效的監督合力,提升監督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