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雨 王子陽
業務干部出身的李毅民,其履職范圍從未離開過交通技術行業。參加工作31年來,他先后參與安康市多個重大交通建設項目,長期負責工程質量鑒定檢測。
在外人看來,這個整天和設計圖紙打交道的高級工程師,應該是心無旁騖、埋頭工作。殊不知,就是這樣一個看上去挺斯文的技術骨干,卻利用審批、驗收等職務上的便利,主動為商人老板介紹、協調工程,提供項目信息,用黨和人民賦予的權,謀個人的利。
越紅線者注定難以全身而退。2022年8月22日,安康市紀委監委在對李毅民談話中發現其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問題,交由漢濱區紀委監委核查。經漢濱區紀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對李毅民違紀違法問題立案審查調查,并報經安康市監委批準,對李毅民采取留置措施。
成就感
李毅民出生于1971年10月,陜西安康人,大學本科學歷。1991年7月,李毅民進入安康市漢濱區公路管理站工作,2000年3月調入安康市交通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后被任命為該站副站長,負責交通建設市場監管、質量鑒定檢測等工作。
2012年春節,李毅民收到一份“大禮”。一名四川籍的陳姓老板,為感謝李毅民幫其承攬到一個總造價約200萬元的分包工程,將5萬元現金送到李毅民家中。
這筆錢,讓李毅民一時不知所措。一方面,他很享受這種感覺;另一方面,他也感到擔憂。沒隔多久,他帶著家人專門開車趕到成都,在這個陳老板女兒的“百天宴”上,將5萬元退了回去,以表示自己拒收的決心。
錢當然沒有退成。陳老板一路追到樓下,把錢原封未動地塞給李毅民。再三推讓后,李毅民沒再拒絕。從此,他與陳老板不僅稱兄道弟,聯手互動、各取所需,兩家還正式結為“干親”。李毅民一家人到四川成都旅游,陳老板全程接待、安排。
用滿足私欲來獲得所謂的“成就感”,是李毅民嚴重違紀違法事實的一個顯著特點,背后折射出的則是其價值觀的扭曲。李毅民學的是公路與橋梁專業。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他最快樂的事,就是用自己的業務能力攻克技術上的難題。他發表過不少專業論文,參與過多項技術創新,“那種成就感久久不能忘懷。”
2008年是一個轉折點。這一年,李毅民在工作期間因車禍受了重傷。身體康復后,他認為自己為單位的工作差點丟了性命,組織應當給予他一些回報。然而,一直到2015年,李毅民仍在“原地踏步”,仕途上的重挫讓他心生不滿,他開始怨天尤人。
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商人老板走進李毅民的視野。在與他們的迎來送往中,李毅民得以大開眼界,“他們開豪車,花錢大方,認識很多人,在社會上也有地位。”相比之下,自己辛苦上班,每月只有幾千元工資,家里也沒攢下太多積蓄,就連孩子想上個好點的學校,還要四處求人幫忙,一種巨大的心理落差籠罩在李毅民心頭。
他迫切地需要重新獲得一種“成就感”,“我手中的權力能管著他們,他們也有求于我,應該對我畢恭畢敬。”
從一個農村少年到擁有高級職稱的技術人員,再到今天的階下囚,李毅民的成功與失敗都與他對“成就感”的錯誤認識密不可分。當追求“成就感”變成滿足“虛榮心”,由風及腐往往就難以避免。從“小紅包”到“大信封”,李毅民把更多時間用在了同商人老板的交際應酬上,對管理服務對象、商人老板贈送的年節禮金來者不拒、習以為常。
把關人
如果說,質量安全監督是為項目建設“把關”,那么,規矩意識、紀法意識、邊界意識就是為黨員干部增強拒腐防變能力“把關”。
安康市交通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是安康市交通運輸局下屬正科級事業單位,其主要職能是對全市交通建設工程質量進行監督檢查,對工程所用材料及主要質量控制指標進行抽檢,同時參與監督工程項目竣工驗收。
李毅民能由區一級單位調往市局,專業技術過硬是一個重要原因。懂技術,讓李毅民與商人老板們深度捆綁。在后者看來,身為科級干部的李毅民官雖不大,但手中的權力并不小,尤其是其在工程承攬、技術指導、質量檢測、出具交工核驗意見等方面,擁有一定的話語權,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而對李毅民來說,錢都是老板們主動送的,又不是他開口要的,“上上下下沒有人說,也就沒有誰知道,組織也發現不了。”
長袖善舞的確讓李毅民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兒子上大學、購買商鋪、搞收藏品投資,就連一家人外出旅游度假,都有管理服務對象借機向其送錢。
職稱高不等于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也不見得拒腐能力強。接受審查調查期間,李毅民曾用“法盲”來形容自己。“一些法律知識還停留在學生年代,純屬‘法盲一個。”他回憶說,自己的辦公桌上,除了設計圖紙和業務書籍外,再沒有其他書籍,單位組織的各種政治理論學習能推則推,心得體會都是從網上摘抄,浮于表面。
長期沉溺于酒桌飯局的紙醉金迷中,李毅民全然不顧自己黨員干部的身份,整天談論的是如何搞錢、搞關系、搞項目,對黨章黨規黨紀的學習敷衍應付、對例行的監督檢查得過且過、對商人老板的“圍獵”聽之任之。
2015年,安康市啟動G316旬安公路(旬陽至安康)改建項目,李毅民被抽調到項目部,擔任工程部部長,全面負責項目質量、進度、安全、審查計量支付和設計變更、工程現場管理、檢查考核、竣工驗收等工作。
該項目分為路基、路面和交通安全設施建設、綠化等3個標段。項目開工后,商人王某以陜西某建筑勞務有限公司名義,與一家中標企業簽署分包協議,承包了路面和交通安全設施建設標段。根據工期安排,路基工程結束后才能進行路面施工。為盡快開工節約成本,王某一次性送給李毅民10萬元現金,希望他出面督促。李毅民全部收下,不遺余力幫忙協調。此后,對于王某在施工過程中的種種請托,李毅民幾乎是一路開綠燈。
“他們輸送的是‘錢物,我收獲的是‘毀滅。”在懺悔書中,李毅民這樣反思自己。
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對領導干部具有重要意義。“三觀”也是“三關”,把不住“關”,自然過不了“關”。身為交通建設項目質量安全“把關人”的李毅民,將初心使命和黨紀國法拋諸腦后,置交通事業、國家利益于不顧,由“把關人”淪為“闖關者”,雖是幡然醒悟,卻悔之晚矣。
錢生錢
喪失理想信念,必然導致內心虛無。2009年,李毅民加入中國共產黨,欣喜自豪之余,他想到的并不是一名共產黨員的職責和使命,而是將這個身份視作日后可以獲得更高職務的“籌碼”。
“抽調到項目上以后,工程部日常工作繁雜,也沒有得力助手,每周還要抽一兩天時間去檢查自己負責的農村公路項目。白天要在施工現場檢查質量安全、看內業資料,晚間還要發檢查通報安排整改,后續還要復查跟進,每天都是干不完的事。自己難以應對,深夜自問:‘我這么累值不值?”李毅民在懺悔書中寫道。他沒有把工作當作是組織給予他的事業平臺,人生觀、價值觀發生本質上的變化、偏移、變質。
奢靡享樂之余,李毅民還癡迷起文玩收藏,一度到了愛不釋手、玩物喪志的境地。一有空閑,李毅民便去逛古玩市場,把淘來的文玩擺件放在辦公室,在交往應酬中高談闊論、夸夸其談,吹噓藏品價值不菲,以“風雅”示人。
這是一個“燒錢”的愛好。李毅民回憶說,他收受的禮金大部分都花費在這項開支上。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李毅民購買的所謂“古董”,多數為造假仿古工藝品,就連“包漿”的手串,也是用人工做舊的,實際價值并不高。他甚至一度購買大量彩票,以期錢生錢、生快錢,“想中個大獎還上收受的錢物。”
這也像是某種隱喻:當一個人沉迷于金錢帶來的快感和幻覺時,雙眼就容易被蒙蔽,再多的物質滿足不過是一個漂亮的膿包。當膿包被捅破之際,甘甜終究是苦酒。
在參加工作后的很多年里,每年農忙時節,李毅民都要回到農村老家幫祖父割麥、收谷子。他時常記得老人對他說的一句話:“好好工作,別讓群眾戳脊梁骨。”
同樣的道理,李毅民的父親也給他講過。當年上師范學校,李毅民的父親正是靠著國家每月發放的5元助學金,才得以順利完成學業,“這5元助學金改變了我的命運。”
現在看來,李毅民并沒有真正聽懂這兩句話。最終,李毅民因犯受賄罪,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兩位至親長輩的諄諄教誨,換來的卻是他以身試法的沉痛教訓。
(安康市漢濱區紀委監委屈先華、黃麗麗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