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古拉 霍文

近年來,中國影視劇在蒙古國收視市場份額逐年上升,從2014年的6.7%上升到2019年10月的25%,穩居第一位。2016年10月,“中國影視劇喀爾喀蒙古語譯制中心”在烏蘭巴托成立,開啟中國影視劇本土化譯制新篇章。截至目前,中心已完成60部影視劇、7部動畫片、7部電影、4部紀錄片的譯制,其中一些經典影視劇在蒙古國主流媒體循環播出。廣受歡迎的電視劇《父母愛情》累計播出超70次,創下蒙古國影視劇播出紀錄。觀眾認為,中國影視劇反映當代中國真實情況,劇情輕松幽默,內容積極向上,貼近生活,易于接受。
2014年,中蒙兩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中方承諾5年內向蒙方免費提供25部中國優秀影視劇譯作。2015年4月,我有幸參與其中,來到蒙古國推進中國影視劇在當地的本土化譯配。8年過去了,中蒙影視文化交流合作碩果累累,為促進民心相通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絲綢之路影視橋”支持下,內蒙古廣播電視臺完成的第一部作品《北京青年》,于2015年8月在蒙古國多家電視臺首播,深受觀眾喜愛。
我們還對所有譯制影視劇主題歌進行了翻譯和重新演繹。《北京青年》《小別離》的主題歌《存在》《樣》,成為當地廣為傳唱的流行歌曲。這些舉措使我們的影視劇更容易被當地觀眾接受、理解和喜愛,提高了中國影視節目傳播效果。
記得在一次中國影視劇推介會上,一位當地觀眾誠懇地說:“很愿意讓自己的孩子觀看中國電視劇,劇中一些積極向上的內容,尤其是對于人與人之間‘愛的闡釋,可以給觀眾很多啟示?!眱让晒艔V播電視臺《草原之聲》廣播落地蒙古國,我們本土化制作的《紅樓夢》等中國“四大名著”,以及開設的“跟我學中文”子欄目播出后,收聽中國經典文學、學習中文的固定聽眾明顯增多。
做好中國影視劇本土化譯制,人才隊伍是基礎。目前,“中國影視劇喀爾喀蒙古語譯制中心”在當地有25人組成相對固定的團隊,后方的內蒙古廣播電視臺2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后期制作團隊,中國電視劇譯制、配音、制作各個環節環環相扣。很多業內人士表示,我們制作的影視劇不像譯制劇,更像是原創劇。
多年來,內蒙古電視臺特別注重同蒙古國主流媒體開展經常性業務合作,舉辦節目合拍、節目贈播、聯合采訪、合辦欄目晚會、贈送設備等活動,積極創新合作內容和形式,形成長期穩定良好的合作關系。目前,我們與蒙古國30多家廣播電視臺建立了合作關系。
現在,蒙古國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學中文的人也日益增多。烏蘭巴托第23中學等學校專門增設了中文課程,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這里學習中文。據烏蘭巴托中國商會不完全統計,2015年之前,蒙古國的中式餐廳不到200家,現已增加到390多家,遍布烏蘭巴托大街小巷。當地許多人不僅熱衷中華美食,甚至還學會了使用筷子。當地一些民眾包括飲食在內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中國影視劇的影響。W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