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方水土產一方稻,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生長的稻米也自是味道各有千秋。那么,下面這幾種有名的稻米,有沒有你最喜歡吃的呢?
五常米,“厚”生光
五常米名片
產地:黑龍江省五常市
特點:綠色生長且生長周期長
黑龍江省五常市是東北的“膏腴之地”,溫度更低,陽光更絢,地更肥,水更美。嚴寒擊敗了絕大部分的害蟲和細菌,五常米的農藥用量極低,綠色品質得到保障。四月育苗,五月插秧,十月收獲,一株五常稻享有長達百余天的生長周期,有足夠的時間去積累營養元素與風味物質。
五常米的直鏈淀粉含量適中,磷脂和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蒸煮后的米泛著誘人的油光,吃起來軟而潤彈、甜而生津,即使不配菜都有“山珍海味”般的驚艷,剩飯涼吃也不會感覺回生發硬。由于生長在醇厚的黑土地上,五常米的稻葉、稻花皆帶著濃厚的香氣,人們為之賦名“稻花香”,還送其“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等桂冠——五常米,杠杠滴!
小站稻,“卷”出香
小站稻名片
產地:天津南郊小站地區
特點:具備天然堿屬性
天津小站本是寸草難生的鹽堿地。清末將領周盛傳在這里練兵墾荒,使得南運河水裹挾著淤泥和腐殖質不吝拜訪,富有特色的稻區條件渾然天成。
小站稻顆粒大而飽滿、色澤剔透而無腹白,做熟了糯而不粘,更顯乖巧淡雅。除了好看、好吃,小站稻還具備天然堿屬性,同時含有較高的蛋白質、賴氨酸等營養成分。小站稻在明清時代為皇室貢米,建國后帶動兄弟省份的稻業發展,還以“優質米”的身份銷往日本、東歐、古巴等地……如此“卷”的小站稻也曾一度面臨水源不足、工業擠兌等問題而走向落寞,幸好當地出臺稻栽“金標準”,又搭建“農旅融合路”,今天的小站稻有望吸引更多人一飽口福。
魚臺米,余味歡
魚臺米名片
產地:山東省魚臺縣
特點:兼南、北稻米優點于一身
山東魚臺縣地處稻作的黃金緯度,四季分明而益于養稻。京杭大運河從這里流過,水中所含鈣、鎂、鐵、鋅等微量元素,有助于稻谷的風味物質累積和營養吸收,進而形成特有品質。
魚臺米谷粒橢圓,外觀呈淡青色而大小均勻,加工成米飯兼有南、北方稻米的優點,滑爽又筋道,適口性良好。魚臺米可粥可飯,還能制成米粉、米糕、米酒……單就一份龍蝦、鰲魚拌米飯吧,稻米已然融進海的鮮香,入口再難忘懷。魚臺米是明代貢賦佳品,是1964年的“稻改先鋒”,還是國家優質農產品獎、國際農產品交流會獎等獎項獲得者。近年來,魚臺米轉向優質特色大米的開發——好客山東,魚臺稻香進萬家。
景陽米,稀為貴
景陽米名片
產地:湖北省建始縣景陽鎮
特點:古法耕作
湖北景陽山高林深,日照因山林遮擋而奇特生輝,采用山泉水澆灌的稻活潤有致。
景陽鎮的稻田與青山綠水交相輝映,土質極其細膩溫和,人們多用牛糞肥田,采收稻谷也完全靠人工完成。如此生產出的稻米粒大而長,熟制以后形色似玉、味道馥郁。據說景陽米釀出的酒也沁人心脾,別具風味。近年來有傳景陽米每斤能賣至天價,這自然不實,但景陽稻田面積不大,祖輩稻農恪守的古耕法又使稻米產量較低——目前的景陽米很少外銷,外地人想品嘗一番還真是有些難度。
遮放米,有靈性
遮放米名片
產地:云南省德宏潞西縣遮放盆地
特點: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
云南遮放是傣語中的“艷麗之城”,這里地熱資源豐富,地面有數支水系匯集,一年到頭“立體氣候”明顯。稻集合著這些天然元素,味道自然可圈可點。
遮放米平均株高2米左右,最高品種能達2.8米,耕作時不能施用農藥化肥,收獲時只能采用傳統收割方式,加工以手舂、水磨等“慢方法”進行。遮放米呈長粒型,外觀晶瑩,煮粥黏而不膩,蒸飯松酥可口,實可謂“米中珍品”。今天,遮放米已經得到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還有口感更好、香味更純的新品相繼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