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世界,青青翠竹以低調又優雅的姿態悄然存在數千年:被采伐,被使用,被隱喻,現在它們緊跟時代的步伐,借助人們的巧思妙想,在更多的領域里神采飛揚。
建筑領域顯身手
相較傳統木材,竹子簡直是神速生長!即使地處貧瘠的土壤,它們也能輕松“拔節”——有些品種一天能生長30厘米左右,大多數竹子長到成材只需3至5年。由此,人們可以通過控制竹子的生長方向構建智能模塊化建筑。這種建筑成品通常呈互鎖狀,比鋼材結實,比混凝土富有彈性。
除了用作整體建筑,輕便環保的竹子還能作為結構性材料大顯身手。許多鄉村地區采用竹制水輪機或風力渦輪機發電。2017年,意大利設計師拉韋德在中國建了節能竹屋,鋼接頭連接竹藤的嘗試令人耳目一新。竹子“彎而不折”的靈活性能夠有效抗擊外力,或許還可以用在地震頻發地區,保護建筑的穩固性——有關這方面的探索正在進行。
青青翠竹,清新生活
青翠的竹子給人以清新的觀感,萃取加工后的產物也有這個本事。
竹子加熱炭化得到竹炭,竹炭吸附濕氣以及甲醇、苯、酚等有害物質,諸如冰箱異味、壁櫥霉菌等等,一個竹炭包就能貢獻一份力。竹提取物富含滋養及抗炎成分,按一定比例摻入皮膚、頭發等的護理品中,即可調理新陳代謝,達到去角質、去污垢的目的。依此,若將竹提取物融進日化清潔品成分,使用時不僅潔凈物品,雙手也能免受傷害。
至于竹纖維,它可是竹體內的天然纖維,常規性能自然不遜于棉、麻、毛、絲,更以耐磨性、透氣性等卓越性能被廣泛應用。小朋友的尿布、人們的服裝,新居的墻紙……萬物皆可竹纖維。
神奇的生活好物
打開腦洞,竹子就有機會晉升成各種生活好物。
堅韌是它的特性,所以有人用它制成了摩托車頭盔,還取得了英國E22-05安全標準認證。想想看,騎手戴這種竹制頭盔,一定很美很颯。
竹子也具有耐用性,所以人們嘗試把竹子應用在計算機硬盤、鼠標等硬件結構上,顛覆了傳統計算機硬件塑料和金屬的單調組合。
隨著科技元素的加入,一些大塊頭兒物件也對竹子青睞有加。
比如竹制自行車,目前在亞、非、北美等地相當風靡。這種出行工具使用廣而成本低,有望上升為某些竹產區的致富項目。還有竹制汽車,日本京都大學的工程師就制造出電動汽車的車身,據說其貌不揚,但在高度依賴塑料的新興產業中掀起了“新材料浪花”。竹子甚至能化身飛機:印度梅加拉亞邦林業部門用“竹飛機”巡邏林場。這飛機體積小巧,體態輕盈,體感靈活,彎曲而成的竹骨架抗疲勞度高,飛行效果相當棒!
竹制高鐵來啦
竹制高鐵可是妥妥的“中國制造”。通過膠合、層壓、重組等改性方法得到竹塊;通過軟化、刨平、切割等手段得到竹條;通過機械設備和氨基樹脂將竹條纏繞粘貼在產品模型上……這種復合技術締造出能拉伸且強度大的高鐵材料,完全可以營造出安全舒適的乘坐體驗。更重要的是,它點亮了我國未來材料領域的發展前景。
……
咱們中國是赫赫有名的“竹之國”,每年可利用竹資源高達1.5億噸,卻有1.1億噸左右的竹資源趨于閑置。讓龐大的竹資源動起來,讓壯美的竹資源活起來,絕對是有利國計民生的大事。
低調的竹子長勢正旺,來來,“挖寶”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