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農耕文化歷史悠久。農耕民俗是農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人類認識、改造、利用自然的體現,也是農業文明的表現形式之一,反映了人們在農耕活動中的信仰和儀俗。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一些農耕民俗被遺忘了,還有一些農耕民俗依舊保留在人們的生活里。來吧,跟著我們的研學腳步,一起了解一下有著古老記憶的農耕民俗吧!
在古時候,無論是人類對自然的認識,還是人類社會的自身活動,都少不了相關的儀式,比如祭祀天地、慶祝豐收等等。而自然界許多事物都有一定的周期性,先民們為了完成相應的周期,舉行一個個“通過儀式”,來表示完成過渡。在農業生活實踐中,春耕秋收、適時而種等農事活動,也都是有著相應的周期,農耕民俗也應運而生。
歲時節日習俗的產生也與農耕儀禮有著重要的聯系。舉個簡單的例子,人們將一年分為四個季,分為十二個月,劃分為二十四個節氣。在每個節點上,舉行一定的儀式完成向下一階段的過渡。當這些節日儀式一一完成時,一年就算過去了,新的一輪過渡儀式又將開始。這就是典型的農業社會的“通過儀禮”。一年中歲時的劃定是在配合農業生產和生活所進行的天象觀測的基礎上形成的。要知道,農耕民俗的最初形成不僅和農事活動有關,而且和中國古代科學的發展有關,尤其是中國古代天文、歷法知識的產生,進一步促進了農耕民俗的形成。
春節,我們都不陌生,是我國最隆重的節日之一。但同學們可能不知道,春節是最具代表性的農耕民俗之一呢!
在我國北方地區,農作物以旱地栽培為主,因此在農耕儀禮上,主要是祭祀社稷之神,也就是土地和五谷之神。祭祀方式大多采取綜合式祭祀。比如說,對土地神的祭祀采取“春祈秋報”方式;而祭祀社神則是依一定的時令舉行。當春耕來臨時舉行祭祀,祈求土地神保佑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到了秋天收獲的季節,便舉行祭禮報答土地神的恩賜。春節正是把“春祈秋報”活動融合在了一起,既報答社稷之神,又祈求社稷之神。
另外,“年”字的本義與農耕儀禮也密切相關。在《說文解字》里是這樣說的:“年,谷熟也”,也就是說,禾谷一年一熟,謂之年。莊稼成熟,獲得豐收,要祭祀谷神。莊稼一年一熟,用祭祀的方式慶賀豐年,并祈禱來年豐收,這是“年節”的原始意義。我們在過春節時經常能感受到與農耕有關的祝福,比如,春節最流行的祝福語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等,它既含有對一年收獲的喜悅,又寄托對來年的期盼。我們今天享受的豐富多彩的春節文化,是古老的農耕民俗留給我們的豐厚文化遺產。
每年春耕忙種之后的農歷五月十三,湖南省江永縣蘭溪瑤族鄉勾藍瑤寨都會舉辦農耕慶典活動——洗泥節。洗泥節又叫苦瓜節,是瑤族人民在長期農耕生活和稻作習俗中,形成的農耕慶典活動。
在古時候,由于勾藍瑤寨的田地離村寨較遠,為方便生產,村民們便在田地里蓋起“牛莊屋”。每年開春,男人們作為主要的勞動力,都要住進“牛莊屋”,直到農歷五月忙完耕種,男人們收拾好犁耙,洗凈腳上的泥土后,才能回家歇上一陣,這就是“洗泥”的涵義。于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十三便被定為勾藍瑤寨奇特的“洗泥節”,是瑤族人們慶祝夫妻團聚的節日。每當到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置辦酒席,合家老少借此團聚,外來客人必請入席,大家相互敬酒,相互祝福。
洗泥節流傳至今,現在的它不僅僅是勾藍瑤胞們團聚歡慶的節日,更是宴請八方賓客的盛會。在這一天到來的客人,會和當地的瑤民們一起慶祝活動,以“主人”的身份近距離體驗洗泥節的全過程,做一天勾藍瑤村招募的“新瑤民”。洗泥節作為瑤族傳統文化節日,于2012年入選第三批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月初的貴州雷山地區,水田盈盈,正是插秧的好時節。可奇怪的是,苗家人的水田里卻空蕩蕩的。這是怎么回事?原來,人們都聚在村寨里舉行一個隆重的儀式——開秧門。
開秧門是苗族在大田插秧之前舉行的一種預祝水稻豐收的農耕民俗活動。插秧前,由村寨的“活路頭”舉行開秧門儀式,也就是生產的帶頭人舉行一個神圣的開秧門儀式。日期一般選在立夏至小滿之間的丑日或未日。儀式結束后,各家主人到自家已耙好的水田里,把用芭茅草制作的草標插在稻田的中央,表示秧門已開。主人首先在草標周圍插上3、5、7或9穴秧苗,然后前來幫工的人們再一起插秧。最初插的秧苗必須是奇數,而且一定要由主人插上。
卯節是居住在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南部地區的水族人最重要的節日,相當于漢族的春節。卯節在農歷六月(水歷十月)的卯日舉行,所以叫卯節,也稱為借卯或卯坡節。卯坡節同樣也是一個祈求水稻豐收的祭祀活動。
卯坡節一般要持續3天,卯坡節當天,家家早早起床,先把房屋打掃干凈,然后在家里長者的帶領下一起在神龕前祭拜祖先。祭祖儀式最重要的意義就是祈求祖先保佑水稻豐收。在整個儀式進行過程中,水書先生的手中始終不離一把已脫粒的糯稻穗梗。祭祖儀式結束后,村民們都回到各自家里,用豐盛的美味佳肴款待來訪的親友。此時,全村洋溢在熱鬧、祥和的節日氣氛中。這一天,家里客人越多越榮耀,證明家道興旺,主人本事大、人緣好。這一天,不管以前認識或不認識,只要到家里來的都是客人,都會受到熱情款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