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邊村是一個明清古村,建于1274年,由黎東、黎西兩個自然村組成,坐落在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獅嶺村委會附近。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擬將黎邊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南海小塘黎邊村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約100米,整個古村面積約20000平方米,大體呈座南朝北的格局,是過去粵中地區典型的梳式結構。從村前向后望去,整個村落前低后高、氣勢如虹、設計精巧,讓人領略到嶺南古建筑與園林藝術的和諧統一。沿村前而行,只見明清古民居、祠堂、家廟、府第、書舍等各種已模糊了年代的建筑錯落有致。黎邊村村前十分開闊,有池塘、廣場、古老的榕樹,村后以小山、綠樹為屏風,村巷幽幽,以石為基,呈階梯式直逼后山。
黎湛枝:
黎東村的黎湛枝在光緒癸卯年(即1903年)中科舉考試二甲第一名,1909年,黎湛枝在宣統皇帝繼位后,被委任為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義的老師。
雖然當時清朝已經搖搖欲墜,但黎湛枝和其他眾多的科舉名士一樣,忠心追隨清王朝,直到生命的晚期。黎湛枝晚年居住在香港,在書法上有極高的造詣。他和前清翰林岑光樾、吳道镕、陳伯陶、朱汝珍、商衍鎏等結社雅集,弘揚中國傳統國學,舉辦名士書展,在當時頗有影響力。
黎延桂:
黎東村第19代的后人黎延桂,曾被清廷封為小呂宋(今菲律賓)領事,后又授為兩廣總督顧問、陸軍少將。
黎照寰:
在民國時期,黎西村的黎照寰與孫中山的兒子孫科一同赴美留學,后出任全國工商銀行行長、上海交通大學校長等職,門下人才輩出,被上海人尊稱為“黎南海”。
黎氏宗祠:
晚清時期,黎邊村聲明顯赫,黎氏家族在原有住屋的基礎上修建了黎氏宗祠等,逐漸形成了一個氣勢雄偉的古建筑群,時至今日依然保存完好。
黎西祠堂:
黎西祠堂是典型的嶺南建筑風格:正門之后,還有一道對開的實木折門,合起來像一道木屏風,這是頗具嶺南特色的屏風門。祠堂的四面是高高的圍墻,中間留出一方天井,外面陽光燦爛,祠堂內卻很陰涼。
黎照寰故居:
黎照寰的故居是其父輩留下的一間祖屋,面積約100平方米,是典型的嶺南梳式青磚鑊耳屋,距今已超過200年歷史。
洪圣古廟:
重建于清光緒年間的洪圣古廟,古色古香,保存完好。古廟屋脊上的灰塑,石額上人物雕刻,手工精細,洪圣古廟四字是順德舉人馮瑞蘭所題。
崇正小學校址:
崇正小學于1932年由黎照寰和兄長黎晏興帶頭捐資興建的,1943年完工投入使用,是當時獅嶺鄉第一間采用新式教育的小學,直到1968年,政府建起了黎邊小學,崇正小學的學生才并入黎邊小學。
1.歷史課與實際情境融合
走進黎邊村,錯落有致的古民居、宗祠、學校等明清建筑映入眼簾。黎照寰在黎邊村生活的時代正是晚清時期,黎照寰的事業發展是在民國時期。從這個歷史背景出發,在充滿懷舊和真切的環境中,研學老師帶領同學們走進歷史,通過當地名人的事跡去體悟那個年代的中國,激發孩子們愛國以及奮發向上的情感。
2.傳承傳統文化,非遺研學寓教于樂
中華民族文化宗羅百代、廣博精微,非遺經典項目中更是蘊含著中華五千年歷史中的智慧精髓。
佛山木版年畫是嶺南文化的瑰寶,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山東淮坊的年畫齊名,是中國四大木版年畫生產基地之一,影響遠及東南亞及世界各國華人聚居地。2006年5月20日,佛山木版年畫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近距離地觀察嶺南宗祠建筑的線條和細節,以宗祠建筑版畫的學習,把藝術融入到場景中。現場藝術老師準備好版畫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在研學現場親手進行簡單刻板創作,同學們可以一起探討和分享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根據自己提前在書本上、在現場收集的素材描繪線條進行創作,待回到學校與老師一起再進行雕版、印刷等。最后,做好的木版畫作為研學課程的成果展示,在學校里進行匯報展示。
3.美學素養與動手能力并存的美術課
黎邊村古村落研學通過對黎邊村全境觀察學習,包括對古民居、祠堂、家廟、府第、農田、植物、水系等的觀察和課前相關資料的學習,待學生回到學校后進行古村落研學手抄報繪制。這是課堂教學與課外研學的有機融合,也是歷史、人文、美術、科學等學科的融合,是學生研學成果的綜合體現。制作手抄報不僅需要有一定的素材積累和文字能力,也需要培養學生在排版、編輯上有一定的審美,繪畫上有一定的基礎,更重要的是清晰的表達出自己在整個研學課程中的感受體悟,是一場深度學習的,美學素養與動手能力并存的美術課。
4.科學探究,黎邊村水質研究
在黎邊村依稀可見水鄉特色風貌,村前共有6個風水塘,西側兩個池塘現狀水質較好,岸邊蘆葦生長茂盛。研學前老師讓同學們自己查閱資料,了解了村里池塘的作用。黎邊村古民居已經有近30年無人居住了,那么作為村里重要的水系兩個西側池塘的水質現在如何,是否有污染?帶著這些問題,老師準備了試管、PH試紙、燒杯等工具帶領學生分組進行池塘等水質取樣。水質檢測首先是檢測酸堿度,從現場取樣的水質帶回到學校要與自來水、飲用礦泉水等進行酸堿度檢測對比。其次是軟水和硬水的區別,取水樣的時候老師提出問題,等著學生們回到學校的實驗室自己去尋找答案。

5.自然教育——榕樹現場觀察
黎邊村植被茂盛,村落主街綠樹成蔭,現存有8顆古榕樹,森活氣氛濃郁。榕樹的適應性強,喜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在瘠薄的沙質土中也能生長,在干燥的氣候條件下生長不良,在潮濕的空氣中卻愈發蔥郁,使觀賞價值大大提高。榕樹也有一定的經濟價值,樹皮纖維可制漁網和人造棉;榕樹的氣根、樹皮和葉芽作清熱解表藥。
1.為什么黎邊村的榕樹生長的這么茁壯茂盛還有氣根?榕樹在北方也能生長嗎?
2.請畫出水質檢測的步驟;
3.對黎邊村你最感興趣的一處建筑寫下200字的描述。
1.請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去市圖書館、新華書店、文化站、校圖書館找一本關于黎邊村的書籍。摘抄下你感興趣的內容。
2.請同學們在課余時間利用手機或電腦檢索關于黎邊村的內容,不限于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視頻號等形式,保存下你感興趣的內容,形式可為文字、圖片、視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