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社會大眾期待的是更專業化的中職教師。中職教師不僅應該是教學專家,還應該具備將理論與教學實踐聯系起來的能力。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中職教育正在進行創新研究,以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及專業技能。對于中等職業學校來說,教師必須具有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信息技術不僅能幫助教師對課程內容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還能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更加直觀、簡便地理解所學內容,提升學習效果。
關鍵詞:中職;信息化;教學發展
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術在中職的廣泛應用已成為趨勢。中等職業學校在課堂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主要是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對提高教學效率產生了重大影響。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可以生動直觀地呈現理論知識,使學生在課堂上對學習的內容有更真實的感受,有助于吸引學生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專注度,從而加深學生對所學習內容的了解,提升學習效果。
一、信息技術環境下中職學校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中職信息化課程教學重視度不高
為了實施中等職業學校的信息化計劃,需要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信息資源、設備和技術。大多數中等職業學校對信息化建設投入不足,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是職業學校缺乏競爭意識,學校間缺乏適當的競爭機制,缺乏危機意識,缺乏動力,教育管理相對有限,以及無法用客觀發展的眼光看待信息化建設。一些中職教師已經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也習慣了用筆寫字。雖然安裝了多媒體設備,但是不愿意用。有些年長的教師甚至不學習使用這種設備。此外,一些教師過于重視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用電子設備代替教師,從而削弱了教師的作用,降低了教學效率。
(二)缺乏統一的資源管理
大多數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資源來源很多,但管理不統一。大部分中等職業學校,資源整體質量比較低。外部資源在教育上缺乏完整性和關聯性,難以大規模交流,學校內部的信息資源之間也缺乏相應的協調與合作。雖然不同的系統可以解決一些需求和問題,但沒有統一的平臺來執行學校標準,從而實現全面的信息交換。
(三)課程教學設計不合理
在中職學校,大部分教師在課堂上只用簡單的PPT。教師只是把之前的理論知識翻譯成電腦屏幕上的電子版,還是傳統模式的教學。他們不能利用計算機設備讓自己在課堂上發揮主導作用,沒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四)硬件和軟件配置失衡
許多中等職業學校正在努力建設信息室,并增加設備配置。在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機房建設過程中,大部分學校重視購買網絡設備和相關信息資料,對軟件應用的重視程度較低。學校的硬件環境建成后,如果沒有軟件的支持,很難有進一步的進步,所以學校需要時間來重建軟件。軟件完成后,硬件往往需要更新,造成資源浪費。這是因為中等職業學校對信息專業的教學目標認識不足,盲目追求建設成果,沒有考慮信息資源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五)信息化教學模式單調乏味
中職學生年齡較小,對外面的事情很好奇,想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學習和交流。但是,中等職業教育中的信息教學仍處于課堂上對理論和實踐知識的解釋說明,教師沒有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資源和材料。
(六)教師不能有效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
從表面上看,信息技術改變了教師原有的教學計劃,很容易導致過分強調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破壞原有教學目標以及教材和課程的開發,從而導致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模棱兩可,甚至由于教師錯誤的指導,許多學生開始迷失方向,不再設定發展目標,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打破了邏輯。
二、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
(一)教學信息化趨勢的必然性
教育意識到信息潮流的必然性。教學信息是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的基本保障。例如,在課堂教學中,PPT文件的編輯、桌面軟件教學中的基本內容和操作技巧以及優雅而吸引人的教學,反映了中職教師桌面軟件的使用技巧。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展開的教學活動,課堂生動有趣,有助于學生對課程內容的了解。通過信息教學平臺,教學材料的使用不再受限制,數據可以讓所有人使用,教學材料的內容更便于更多的人查閱,教學資源的交流也成為可能。
(二)高素質人才培養之有效路徑
信息時代所需的素質之一是信息素養。從培訓期來看,學生的培訓階段尤為重要。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間接影響了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因此,作為中職教師,有必要提高他們應用信息技術的技能,并為培訓高技能的信息技術人員奠定堅實的基礎[1]。
三、結合信息技術有效引入中職課堂教學的策略
(一)提升中職學校對信息化課程教學建設的重視
推進中等職業學校信息化教室建設,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室的發展問題。中等職業學校應將信息技術引入教學,摒棄傳統教育觀念,加快教學速度,深化中等職業學校教學。中等職業學校可以改造信息化教室,加快發展,提高效率。因此,應重視信息技術教育,不斷深化和提高相關人員的信息技術意識,促進學校信息技術的發展。學校可以在課堂上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提高教師的參與度,讓信息技術課程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教育優勢,擴大覆蓋面,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二)加強信息資源建設
信息教育中信息資源的開發是中等職業學校信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長期任務之一。加強信息資源建設是提高信息資源建設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我們必須共同努力整合力量和自我建設,共享多種資源,實現共同發展。為了更好地發展計算機課堂教學,中等職業學校的信息資源開發應遵循以下原則:與相關學科的教材協調;努力開發信息資源;為實踐教學提供資源;除了提供援助,最終管理資源開發過程,使資源數據更加共享,加強資源共享,為信息資源開發平臺的動態開發創造機會[2]。
(三)提升信息化課程教學設計的科學性
為了更好地發展信息教育,提高信息教育發展的科學水平,中等職業學校要培養有能力的專業人才,引進專業水平高、綜合能力強的信息人才,并在多崗位中應用。中等職業學校要完善教師的信息培訓,深化教師的思想。此外,加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使他們能夠迅速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學校要確保信息方案的教育和培訓是科學的,能夠迅速適應教學的發展。
(四)通過信息技術選好教學起點以及重點,有效開展
教學的起點無論過高還是過低,都會嚴重影響整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過去,教師通常根據自己的經驗來選擇學習起點,而利用精確的信息技術教育可以使教師基于大量的數據做出準確的分析,從而選擇更科學的教學起點。通過智能平臺上的數據分析和數據反饋,他們可以更準確地選擇教學。教學起點選定后,教師運用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其對教學重點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在課堂實踐教學中采取創新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根據情況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困難。
(五)教學方式的創新
目前很多中職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需要采用新的信息技術教學方法。信息技術可以將復雜的理論知識轉化為教科書,為學生提供高水平的實踐技能。比如汽車技術基礎課,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師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盲目教學,即使學生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也無法落實這些要求。為了鼓勵學生開發潛能,保持學習汽車力學的興趣,教師應積極參與教學,熟悉多媒體教學的各種功能。另外,教學方法的創新促進了學生的多層次學習,培養了一批具有較高專業水平和實踐技能的人才。
(六)增加實踐活動開設量,調動學生實踐參與主動性
在中等職業學校實施任何教育改革,都必須保障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未來發展方向,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展。過去,由于缺乏科學規劃和實踐教學,教師負擔過重,導致中職學生角色轉換,不僅阻礙了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高,也阻礙了他們生活技能的提高。因此,教師要鼓勵中職學生在新的情境中主動學習,同時鼓勵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積極參與主動學習,讓他們在實踐中豐富自己的知識[3]。
職業教育是中等職業學校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同時要在學習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獲得職業技能的能力。中等職業教育通過為各種職業培訓提供綜合設備和器材,擴大了職業培訓基地的培訓條件。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學校可以為低成本的企業和工廠購買機器和設備,這也保證學生有機會使用理論方法來實踐和演示自己的業務能力,從而使學生有機會了解機器設備。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并給予學生適時的指導,成立學習小組,讓各小組間相互合作,在設備上展示自己的專業技能。教師表述工作原理、技術要點、注意事項后,監督并注意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
(七)創設個性化表達機會,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發展
中職學生們比較注意自己的個性和想法,在每項教學活動結束時,中職教師應給予學生幾分鐘的時間自由發表意見和交流,例如,在學習新的課程、知識點之后,教師組織學生互動交流和集思廣益,讓學生表達并討論他們感興趣或者迷茫的知識點。教師要科學激發學生的個人表達能力,特別是針對那些心理敏感且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鼓勵他們勇敢表達自己。
(八)利用互聯網資源喚醒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
為了鼓勵學生更有效地發揮課堂主體作用,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搜集優質的課程資源,利用互聯網設備展開課堂教學并使之能夠為學生提供多種感官體驗,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被多媒體所創設的環境吸引,從而沉醉于學習。結合互聯網展開教學還可以拓寬人文知識的視野,使學生從枯燥的課程中發現更多的新思想,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為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引進圖像資源。圖像資源生動直觀,對促進學生學習有一定的影響。教師還可以選擇有趣的新視覺材料,如短片、紀錄片、插圖、記者采訪等,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
(九)結合互聯網教學,幫助教師突破教學難點
在中等職業學校,大部分學生成績不理想,學習興趣不大,學習上一遇到困難就容易放棄。教師需有效應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以英語為例,通過互聯網,搜集有趣且符合中職學生興趣的英語原文電影,讓學生觀看視頻,跟著電影學習發音及表達。同時,通過互聯網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東西方文化差異,例如,在學習英語語法的過程中,東西方的語言和文化有很大的差異。受這些差異的影響,學生無法掌握英語語法,只能靠死記硬背寫出語法的表面意思。但是不懂語法的運用,不懂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靈活運用,同樣可以借助互聯網進行語法資料的整合,督促學習線上線下多練習、常表達。
四、結束語
教育現代化是新時期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中等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符合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應用型新人才。教師要不斷更新信息化教學理念,加強信息教學技術培訓,有效利用教學資源,建立信息化教學反饋機制,轉變教學理念,與時俱進。將網絡技術應用于教學,創新教學方式,有助于吸引學生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專注度,從而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刻理解,還有利于教師順利展開課堂教學活動,教師自身的教學經驗以及教學方法也得以擴展。總之,信息技術融合教學對學校、教師、學生來說,是挑戰,更是自我提升。
作者單位:李秋實 吉林省梅河口市梅河口中等專業
學校
參" 考" 文" 獻
[1]武馬群.大力提升信息化教學水平,促進現代職業教育發展[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5(08):1-2,7.
[2]邱屯兵,肖兵.提升現代教育技術水平" 促進信息化教學發展[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4):46-48.
[3]董定成.營造信息化教學環境,促進教育有效發展[J].才智,2010(0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