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舞蹈表演是一種尤為強調表現力的綜合性藝術形式,要想讓舞蹈表演予以觀者視覺上的美感和情感上的陶冶,需講究神形統一、技藝融合、動作協調、虛實兼備,這對舞蹈表演者的綜合能力要求較為嚴苛,對高職院校舞蹈表演專業教學改革的挑戰難度也極高。本文以高職舞蹈表演專業藝術表現力提升思路策略為主要目的,認真審視了高職舞蹈表演專業藝術表現力提升的難點及其成因,分別從專業教學理念、人才培養模式、作品情感基調把控、校企演學協作等方面進行了藝術教學思路的分析探索。
關鍵詞:高職舞蹈表演" 藝術表現力" 新教學思路
中圖分類號:J70-05
舞蹈表演是一種追求藝術的創作與再創造,并可以通過情景再現來塑造人物形象、闡述編創者思想情感的藝術表述形式,它尤為注重藝術表現力的展示。然而近年來,無論是社會上的舞蹈賽事,還是院校聯辦的舞蹈表演競賽,不乏許多技巧嫻熟的舞蹈表演者或藝術生,卻鮮少有舞蹈表演者能真正給人帶來視覺與情感上的雙重共鳴。這些問題在高職舞蹈表演專業的教學過程中也表現得特別突出,許多舞蹈表演專業的高職學生可能已擁有著扎實且嫻熟的舞蹈技藝和能力基礎,但是在舞蹈表演藝術作品的整體呈現上,卻往往只帶給人索然無味或是不夠觸動的感受,其根本原因源于其藝術表現力的缺失,這導致舞蹈表演失去了其初始意義。
由此可見,以藝術表現力提升為核心來創新藝術教學思路,不僅是盡快提升舞蹈表演專業教學質量的必然選擇,也是深化舞蹈表演藝術本質的規律使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一、提升舞蹈藝術表現力的意義
從古至今,舞蹈便是人們用來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人們通過肢體、表情進行思想、情感的傳達,反映深層次的精神世界。由于舞蹈隸屬于人體動作藝術,其表現力源于想要抒發的情感,所以,一旦舞蹈喪失表現力,那么舞蹈本身便會失去生命力、藝術性。因此,提升舞蹈藝術表現力有著一定積極意義。
(一)有利于延伸舞蹈作品內涵
從某種程度上看,舞蹈是一種人體動作藝術,其通過表情和肢體表達思想、反饋情感。所以,通過采用多樣化的手段培養、提升舞者的舞蹈藝術表現力,可使舞者進一步探究、分析舞蹈作品,并在潛移默化中理解舞蹈作品的內涵及本質,了解作者在舞蹈作品中滲透著的思想情感,并主動對其進行拓展延伸。同時,因舞蹈表現力的提升依托于對作品的深度理解,所以,加強舞者對舞蹈作品的理解,可以進一步提高舞者在舞臺上的表現力。只有賦予作品內涵、深意,將自己的情感滲透于作品中,才可震撼觀眾心靈、引起觀眾情感共鳴,并使其受到巨大沖擊。華麗的動作只可吸引人的目光,無法帶給觀眾沖擊、震撼之感,所以,舞者需花費一些時間與精力對作品進行分析,使其在理解作品情感的同時提升舞蹈藝術表現力,對舞蹈作品的內涵進行拓展延伸。
(二)有利于增強舞臺效果
增強舞臺效果也是提升舞蹈藝術表現力的現實意義。具體而言,舞蹈表現力與舞蹈優美程度、作品情感及主題的展現密切相關。通過有效提高舞者的舞蹈表現力,可使其舞蹈表演的優美程度得到顯著提升,并能夠更好地展示出舞蹈作品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從而使舞蹈主題更加鮮明。在這種情況下,觀眾可以通過舞者的動作、表情、眼神等了解舞者所傳遞的情感,并與其產生情感共鳴,這樣舞蹈作品也會更具藝術性、觀賞性,舞臺整體呈現效果也會得到進一步增強。此外,舞蹈藝術表現本身就是一種肢體的視覺藝術,而舞臺藝術也是通過視覺來進行呈現的,兩者本身具有共通性。但舞蹈表演的視覺效果主要是依靠舞者的藝術表現力來呈現的,所以舞蹈表現力會在一定程度上對舞臺效果產生影響。因此,舞蹈藝術表現力的提升對于舞臺視覺效果的增強也具有促進作用。
(三)有利于提升整體教學效果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教育教學發生了巨大變化。就高職院校的舞蹈專業教學而言,教師不僅要在教學活動中教學動作、表情控制方法,還要帶領學生對作品的內涵、深意進行分析、研究,通過深入理解作品內容提高學生的舞臺表現力。因此,提高舞蹈藝術表現力的意義之一便是提高整體教學效果。具體如下: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帶領學生對舞蹈作品的內涵進行分析、研究,并使學生掌握感染觀眾、反映作品情感的方法,使舞蹈作品具有較強的客觀性,并使其舞臺表現力得到充分提升,從而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二、舞蹈藝術表現力的影響因素
(一)舞者的藝術素養
舞蹈是一種藝術,其屬于上層建筑中的社會意識形態,可通過獨有形式使人們認識世界。其特征有三:一為技術性;二為審美性;三為形式性。社會和自然是藝術表現的客觀對象,藝術創作活動的結果為藝術作品。
藝術素養又稱藝術修養,指的是人對藝術的體驗、評價和創造的能力。由于舞者的基因、家庭環境存在很大差異,所以他們在欣賞藝術作品時會從不同角度入手,也會獲得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而藝術素養與藝術理解密切相關,所以舞者的藝術素養存在較大差異。因藝術素養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舞者的藝術表現力水平,所以學生的舞蹈藝術表現力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由此可以看出,舞蹈藝術表現力的影響因素之一為舞者的藝術素養。
(二)舞者的專業技能
專業技能與藝術表現水平密切相關,所以舞者的專業技能也是舞蹈藝術表現力的影響因素之一。具體而言,只有舞者花費一些時間參與舞蹈技能訓練,并基于此提高自身的舞蹈技能,才能在表演舞蹈作品時靈活運用相關技能和技術,并在表演過程中融入自身情感與觀念。如果舞者未重視舞蹈技能的學習,那么在舞蹈表現方面就會受到一些影響,這會使其舞臺藝術表現力的提升受到制約。例如:許多舞蹈作品中都需要舞者進行大量跑、跳、平板支撐等動作,而舞蹈作品的時長不一,如果在長時間的表演中進行大量運動,且舞者的身體耐力不佳,那么在表演后段其做出的許多動作很可能會走樣,達不到理想的藝術表現效果。由此可見,專業技能作為舞者的基本功對舞者的舞蹈藝術表現力有著重要影響。
對于舞蹈表演者而言,其需具備靈活的關節和柔韌的肢體,需具有一定體力及耐力。所以在專業技能培訓方面,可從提高關節靈活度、肢體柔韌性以及體力和耐力等方面入手,確保舞者的舞臺表現力能夠得到全方位提升,進而為舞蹈藝術作品的呈現質量提供保障。
(三)舞者的心理素質
舞蹈表演時會出現一些意外情況,且舞臺下有可能坐著成千上萬的觀眾,這就對舞者的心理素質提出了較高要求。若舞者的心理素質較差,那么在舞蹈表演過程中就會出現怯場、忘記動作或者動作走樣的情況,導致舞蹈作品的完整性受到負面影響。若舞者的心理素質較強,那么在舞蹈表演過程中看到觀眾期待的眼神、聽到觀眾的喝彩,其不但不會怯場,反而會從中獲得舞蹈表演的極大動力,進而在舞蹈表演過程中更加賣力、更加認真,甚至出現超常發揮的現象。由此可見,舞者的心理素質對于舞者舞臺表現力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教育實踐中高職舞蹈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教育引導,并給予高度重視。
(四)舞者對藝術表現力的認知
舞者是否能夠對舞蹈藝術表現力進行深入了解,并形成正確認知,將會對舞蹈藝術表現力的提升、舞蹈表演的有效性造成直接影響。比如:舞者若無法明確舞蹈表現力在舞蹈表演的過程中的重要意義,且產生了錯誤認知,那么在后續的舞蹈表演中,其就會將重點放在高超華麗的動作上,不對舞蹈作品進行深入研究及探索。由于這種舞蹈作品無法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無法使觀眾了解舞蹈作品滲透著的情感,所以會對其舞蹈藝術表現力的提升與展現造成不良影響。舞者若能夠對舞蹈表現力形成正確認知,在學習過程中就會做到將情感、內涵、技能當作抓手,通過技能動作與舞蹈作品的有機結合增強舞蹈藝術表現力,在舞蹈表演的過程中展現情感、內涵,傳達作者的思想。因此,舞者對藝術表現力的認知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舞蹈藝術表現力。
三、高職舞蹈表演專業藝術表現力培養與提升的教學研究價值
舞蹈表演藝術發展至今,其藝術本質慢慢被觀者日益更迭的藝術感官刺激和新欲望所掩埋,近年來,無論是社會上的舞蹈賽事,還是院校聯辦的舞蹈表演競賽,不乏許多技巧嫻熟的舞蹈表演藝者或藝術生,卻鮮少有舞蹈表演藝者能給人以視覺與情感上的共鳴,這與舞蹈表演藝術社會評價理念的升華和傳統舞蹈教學模式的滯后不無關聯。當前高職舞蹈表演專業教學實踐中,大多數的高職院校教師在進行教學指導時,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舞蹈節奏是否能跟上、技術動作是否規范、動作要領是否掌握,卻忽略了學生對于舞蹈表演的情感內涵理解,導致學生缺乏舞蹈欣賞能力與鑒賞素養,缺少更優化的藝術舞蹈表演展現能力,也難以掌握舞蹈表演的藝術美感。因此,讓舞蹈表演回歸本質,創新教學思路,深化培養高職藝術生的藝術情操,重視高職藝術生的藝術表現培育提升,更加符合高職舞蹈表演專業的教學需求和意義。能夠讓高職舞蹈表演專業學生更好地學習到舞蹈表演的精髓,促使其可以通過舞蹈表演藝術形式展現藝術情感與內容,傳遞出深層次的舞蹈表演作品的藝術靈魂,即通過藝術表現力的提升展現來引起觀者的共鳴,引導其更深入地感受到舞蹈表演藝術的潛在吸引力。
四、提升舞蹈表演專業高職生藝術表現力的創新教學策略
(一)注重舞蹈表演作品藝術內涵
高水準的舞蹈表演建立在行云流水般流暢的舞蹈動作演繹之上,如果想要高職舞蹈表演專業學生能通過舞蹈表演更生動地展現內在情感,充分表達舞蹈表演創作者的創作初衷與意圖,必須培養高職生主動去理解其舞蹈表演藝術作品的內涵思想和潛在意識,引導其嘗試從多個維度對舞蹈表演藝術作品進行細致系統分析和了解,包括藝術作品的文化歷史背景、所塑造人物的性格與情感沖突等,即通過自身的體會和感受來揣摩人物、構建情境、掌控情緒。
而若想進一步提高高職生的藝術表現力,則需要引導高職舞蹈表演專業學生有意識地對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做更加細致入微的觀察,使其得以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元素與音符動作,通過他們身體力行的觀察來獲取藝術作品表現靈感,深化學生在舞蹈訓練中的情感體驗, 激起其審美意識、藝術感受與創造性思維,促使學生能深入了解其將要塑造的人物的情感狀況,并以此豐富舞蹈表演過程中的面部表情,熟練運用眼神、呼吸等極具變化的微表情來襯托肢體動作的變化,為舞蹈表演的情感烘托和生動演繹奠定堅實基礎,讓觀者獲得更愉悅的藝術體驗,更好地促進舞蹈動作與情感的交融,掌握舞蹈表演的情感深意,并引起情感共鳴。
(二)把握舞蹈表演作品情感基調
完美的藝術舞蹈表演皆需細膩細致的情感融入才能被演繹到極致,只有將情感基調始終貫穿在抒情化的舞蹈表演中,舞蹈表演作品才會擁有強烈的藝術表現力,故情感可謂是舞蹈表演作品的內在靈魂,而舞蹈表演作品的藝術風格則可被視為是舞蹈表演情感的外化,唯有正確把握舞蹈表演作品的情感基調處理技巧,才能獲得有感染力的舞蹈演繹效果。
中國地域遼闊,故舞蹈種類多如繁星。以中國傳統的民族舞蹈為例,幾乎每個民族和地區的地域藝術作品都濃縮著該民族獨有的地域民族風情以及該地區獨特的情感基礎元素,比如:蒙古族舞蹈形態中對蒼鷹的模仿、傣族舞蹈動作中對孔雀的模擬等,這些都屬于比較典型的藝術表現。
民族舞蹈都有著相對明顯的情感基調與特征,以藏族民族民間舞蹈《珠穆朗瑪》為例,該舞蹈動作幅度大且包含很多身體持續前傾、膝關節柔韌屈伸等極具民族舞蹈風格的動作元素,如若無法正確把控藏族舞蹈熱情奔放的情感基調,很難正確傳遞出藏族舞蹈特有的豪放之美。因此教師在指導民族民間舞蹈之前,一定要抓住舞蹈表演的“根”之所在,深入剖析民族舞蹈表演典型體態動作的由來及其感情基調展現要素,準確掌控舞蹈表演作品的情感基調,進而激發高職舞蹈表演專業學生欲充分展示舞蹈表演之美的內在欲望,促使其在不斷學習中增強舞蹈美感意識的表現能力,以期能讓民間舞蹈剛柔相濟的風格特征得以更充分地展現,為觀眾帶來歡暢淋漓卻又心生愉悅的藝術享受。
(三)夯實舞蹈表演的技能基礎
培養高職舞蹈表演專業學生舞蹈表現力的重要前提是要鞏固其舞蹈表演的基礎技能。舞蹈表演作品基本功包括技術動作、反應速度、身體協調性、體能素質等,每個細節對舞蹈表現力的影響力都很大,以身體素質來說,一整套完整的舞蹈表演往往需要消耗大量體能,所以舞蹈表演其實還是一種需要具備良好身體素質的藝術形式,如果沒有充沛的體力,很容易因體力關系導致后半部分舞蹈表演難以達到預期效果,使舞蹈表演缺乏藝術感染力。
要想達到提升學生舞蹈表演藝術表現力的目標,高職舞蹈教師勢必要從藝術的視角來看待舞蹈表演基本功的練習,夯實高職舞蹈表演專業學生舞蹈表演的基本功,將舞蹈表演基本功訓練作為教學重點,因材施教地對學生進行系統力量、控制能力、平衡能力、協調能力與敏捷能力的綜合訓練,使其能熟練自如地運用肌肉的拉伸、身體的擺蕩及動作韻律來達到利用肢體展示舞蹈美和情感的程度。同時,高職舞蹈教師在進行舞蹈的教學與訓練時,亦不能簡單地停留在強調舞蹈技能的層面,而應該更注重舞蹈表演技巧的科學化,有針對性地豐富職業規定的訓練內容外的針對性技巧培養,例如:針對男生翻騰跳躍類的技術技巧,應向學生強調動作爆發力和滯空時間的反應能力以及力道的重要性;而當女生練習跳躍技巧時,則應注重協調性和美感外化,即緊扣藝術教學需求,科學地進行合理化的技巧傳授和訓練。
(四)提高師生對情感表現力的認識
情感表現力提高是藝術表現力提升的重要手段。而高職舞蹈教學情感表現力提升思路的首要任務就是提高教師團隊對于情感表現力的感知深化和理念引導,只有這樣,才能在高職舞蹈表演教學中進行學生情感表現力表達概念的整合。同時,高職舞蹈表演藝術專業的學生群體也需要積極對教師情感表現力的教學嘗試和調整予以積極配合,主動與教師形成良性互動,經過教學反饋信息的搜集、整合與分析,科學地進行情感表現力提升策略選用上的微調,在動態教學過程中促使藝術專業學生情感表現力提高的內在環境得到持續優化和完善。
舉例來說,在圍繞某民族舞蹈表演藝術作品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考慮先行將創作背景及作品寄托的情感內涵向學生進行闡述,然后以此為基礎,將舞蹈名家示范視頻等內容通過新型信息化教學手段向學生進行展示,并進行情感表達技巧的解讀,然后在具體的舞蹈教學指導中,鞭策學生通過肢體語言展現、表情調整運用等行為進行藝術情感內涵的深層感知,進而讓學生能夠對將要展現的特定藝術作品有更為系統和立體的了解。一旦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情感化分析及感知習慣,并愿意在進行舞蹈作品鑒賞時主動進行情感感知,便能夠較為輕松地對自身情感表現力進行審視和優化,進而有效促進師生群體藝術表現力的全面提高。
(五)校企合作推動演學共贏
伴隨著舞蹈表演市場化理念的不斷深化,以及新型旅游業的不斷延展,各地區各種類且富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旅游舞蹈表演項目逐步受到了推崇,無論是宋城演藝的“千古情”系列、杭州西湖的“印象”系列、湖州“龍之夢”游樂景區演藝還是千島湖的“水之靈”大型實景環境演出,都展現出了美輪美奐的藝術氣息,成了服務于不同城市的品牌演藝項目。
在如此明顯的市場需求之下,舞蹈表演專業的成才培養模式和機制也亟待向因材施教、突破常規的新教學思路轉變,可嘗試積極引入校企合作、演學共贏、學分互換等特殊人才培育模式和相應的獎懲激勵機制,推進個性化舞蹈表演人才、全方位創意人才和舞臺型演藝人才等復合型人才的崛起,這也要求舞蹈表演專業院校必須注重藝術層面的規律探索,在教學實踐中追求創新突破,因為只有真正無縫對接新時代藝術需求,高職舞蹈表演專業才會有更為真實的生存意義和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五、結語
綜上所述,舞蹈表演并非單純的教學內容或技術成果展示,更多的是一種內在情感的闡述,唯有正視高職舞蹈表演內在發展需求,擺脫其專業學生藝術表現力培養提升的多維困境,注重高職舞蹈表演專業藝術人才的有效培植,全面提升高職舞蹈表演專業學生藝術表現力,才能促使這種藝術情感表達得更為細膩真實,以神形統一、技藝融合、動作協調、虛實兼備的舞蹈表演,帶給觀者以視覺上的美感和情感上的陶冶,獲得觀眾的深層次情感共鳴。
參考文獻:
[1]智格格,魯婷婷.對舞蹈教學中學生的舞蹈表現力探討[J].黃河之聲,2019(05):127.
[2]秦賀.中職舞蹈表演專業民間舞課程教學思路探析[J].藝術教育,2019(01):102-104.
[3]鄭彬彬.高校舞蹈教學中提高學生情感表現力的策略研究[J].北方音樂,2019(01):222-223.
[4]莫非.“校企合作、演學共贏”創新舞蹈表演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究[J].智庫時代,2019(02):279-280.
[5]習珍英.舞蹈教學中學生舞蹈表現力的培養[J].民族音樂,2018(03):87-88.
[6]李宇博,郭璐.探析高校舞蹈教學中學生舞蹈表現力的培養[J].黃河之聲,2018(07):118.
[7]羅伯特·里爾登.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
[8]曹亮紅.淺析高職舞蹈表演專業的困境與建設[J].黃河之聲,2017(21):22-23.
[9]趙峻.論高校設置舞蹈表演專業的意義——以湖北科技學院為例[J].長江叢刊,2017(09):29-29.
[10]辛欣.舞蹈表演中藝術表現力的提升[J].牡丹,2017(36):64-65.
[11]朱婷.論舞蹈表現力的培養[J].北方音樂,2017(16):22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