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玉米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之一,隨著玉米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其產量的高低與質量的好壞直接關聯到我國的糧食安全。而且玉米有極好的環境適應性,能夠在多種土壤種植、生產,因此適合在全國范圍內種植。目前,多地都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廣泛推廣并應用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但是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實際推廣的過程中還存在多個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合理解決,將對我國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的推廣造成影響。基于此,本篇文章就將針對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推廣中所遇到的問題展開分析,并提出解決對策,希望能夠助力我國玉米生產效率提高。
關鍵詞:高產玉米;栽培技術推廣;問題;對策
引言
農業作為我國第一產業,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重要影響。而玉米作為我國主要農作物之一,其栽培技術應當得到廣泛推廣、廣泛利用,同時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的推廣還能夠有效促進我國農業發展,但是在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推廣的過程中,由于種種因素,導致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推廣工作難以順利開展。
1 高產玉米栽培技術推廣應用現狀
在日常生活中,玉米是一種比較普遍且最重要的糧食,其還在許多行業和領域中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伴隨我國農業生產結構改革的不斷深化,玉米種植面積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為適應市場對玉米的需要,農業管理部門及農戶應以提高玉米單位面積的產量為出發點,在玉米種植工作中,將新理念、新技術應用于玉米種植。現在,在我國,玉米已經成為一種擁有生產面積大、產量高的作物,高產栽培技術在我國很多地區都已得到推廣。伴隨著玉米需求量的持續增長,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工作進行了更多重視,并在這些方面進行了大量資源投資,具體內容有:玉米栽培管理方法、玉米栽培環境控制方法等。在推進我國玉米栽培技術持續完善與成熟的同時,也推進了我國玉米種植品質和產量的持續提高。
玉米屬于一年生雌雄同株異花傳粉的植物,其植株很高,莖很粗壯,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糧食作物和飼料作物,還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微量元素及纖維素等,近年來,種植面積和產量都在持續增長。但是,目前我國在玉米種植技術的推廣和運用上還面臨著許多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玉米種植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一方面,我國玉米高產技術的推廣系統有待于進一步健全。在推廣同時,還須把相關理論和技術緊密地聯系起來,使其真正的運用于生產中,從而提升其實用性,加速其普及進程,達到最優生產效率,并以其為導向來引導我國農業生產。另一方面,水分利用效率低下。在玉米生產中,水分利用效率有待進一步提升。然而,從當前實踐來看,我國農田灌溉用水效率不高,多數農田仍然采用降雨灌溉模式。所以,在栽培中要合理安排好播期,播種后40-50天是最耗水的時段。四月下旬到五月中旬,許多地方都有強降雨,因此必須在三月十五日以前全部播種完畢。
1我國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1.1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推廣體系仍需完善
想要將高產玉米栽培技術這項科研技術從理論研發階段轉入實際應用階段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技術推廣的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因此在對技術進行推廣之前要做好相關的規劃研究工作。但是目前我國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在推廣過程中缺乏完善的技術推廣體系,這導致優質高產玉米技術推廣范圍十分受限,難以擴大。而且,由于目前的推廣體系沒有建立配套的保障措施,農民的群體利益難以受到保障,這也導致農民難以感受到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帶來的好處[1] 。
在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把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術有機地聯系起來,把玉米高產栽培技術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從而提升栽培技術的應用率,加速推廣速度,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水平進行優化,并通過高產栽培技術來對玉米產業發展進行指導。
1.2推廣人員自己能力不足
在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推廣過程中,部分推廣人員由于自身對這項技術掌握不夠熟練,在推廣過程中無法解答農民群眾提出的問題,導致農民群眾對這項技術的信任度不足,嚴重阻礙了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推廣的進展。
在農田灌溉中,要加強對水分的利用。然而,從當前實踐現狀來看,我國農田灌溉用水效率不高,多數農田仍然采用降雨灌溉模式。所以,在栽培中要合理安排好播期,其中40-50 d是最大的耗水期。從四月下旬到五月中旬,我國多數地方都有很強的降雨,因此必須在三月十五日以前全部種植完畢。
1.3缺少政府扶持
由于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口不斷增多以及過度開墾等原因導致我國耕地面積不斷減少,這也對我國農業的發展造成了影響。在這種背景下,人們越來越重視農產品質量問題、農業生態環境和糧食安全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安全保障,那么將對我國農業發展和農民群眾經濟收入造成影響。想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就需要大力引進新的玉米品種以及新的種植技術。但是,目前我國有很多政府部門對農業發展不夠重視,也沒有引進新的農作物品種以及新的栽培技術,由于缺少政府的扶持,導致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推廣工作難以獲得進展。
1.4推廣范圍難擴大
由于南方和北方地理位置差異過大,導致玉米分布有所不同,這也影響了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在推廣過程中難以擴大推廣范圍,在這種情況下容易導致個別區域種植人員對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了解不足,無法合理運用這種技術來進行玉米種植。同時,這項技術的推廣還受地域限制,無法延伸推廣的范圍,這也使得種植人員不能及時向推廣人員求助。由于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受推廣范圍的限制,導致優質高產玉米技術推廣進展受限[2]。
1.5所選用的玉米種子有一定品質問題
目前國內玉米種質資源豐富,且各種種質資源的適應性及對生態條件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在選用優質種質資源時,要結合本地氣候、土壤等條件,保證該種質資源與本地生態條件相匹配。但在實際玉米播種和收割過程中,由于種植者本身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其對玉米的識別水平并不高,主要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挑選,這就造成了玉米的品質問題。有些農戶在收購優質種子時,往往會以低價獲取優質種子,然而其不適合本地環境。此外,還極易出現植株矮化等問題,從而導致栽培效果不佳,從而帶來巨大經濟損失。
1.6對玉米田處置不當
由于玉米本身擁有強大的根系和高大的植株,所以其可以對各種土壤環境進行適應。不過,要保證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在最初階段,還必須對種植地進行科學選擇。如果玉米種植地的土壤品質欠佳,就會造成玉米根部不能從土壤中吸取充足的營養,從而達不到其生長發育的要求。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戶在種植玉米時,并未實行合理輪作,往往是在相同土地上連栽幾年,不但使土地發生病蟲害,還使土地養分含量降低,造成土地肥力下降。
另外,在種植玉米時,如果沒有對土地進行充分翻耕,或在翻耕時沒有到達所需的土層,又或沒有除去第一年農膜殘留,都會造成所種玉米不能更好地生根,根部吸收不到足夠的養分,從而造成玉米生長發育異常,特別是在玉米生長的中后期,很容易受到大風、降雨等天氣的影響而發生倒伏,從而對玉米產量造成嚴重影響。
1.7未進行合理密植
不同品種玉米的生產性能和對環境的要求各不相同,特別是在玉米栽培方面,如果忽略了玉米的特性,很可能會造成玉米栽培密度偏低,從而直接影響到玉米的生長發育、產量和品質。在播種前,我國在不斷加強農戶對玉米品種的選擇。在現實耕種過程中,各種類型的玉米都需要一定的生長空間,如果種植密度太大,就會擠壓玉米的生長空間,使其無法得到充分的陽光,造成通風和透光性能下降,極易發生病害。在種植玉米時,農戶要按照玉米的籽粒特性來選擇種植密度,如果種植密度太高或者太低,不僅會浪費耕地,還會對作物的生長發育產生不利影響。
1.8田間管理不科學
在種植時,要進行田間管理,保證玉米有良好的種植條件,讓其根系能夠迅速地成長和發育,從土壤中吸取足夠養分,保證健康成長。但是,基層玉米種植存在著很大的隨意性,農戶在玉米苗期和中后生長時期,都沒有按照其生長發育狀況,進行針對性管理,發生種植期間密度過大,施肥不科學,除草不及時,澆水期不合理等問題。一些農戶為保證玉米的迅速成長,盲目施用很多氮肥,這就造成玉米在后期生長過程中,很可能會發生倒伏。此外,由于農田中的不良環境,還會造成大量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繁衍,從而加劇病害。
2能夠加強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推廣有效措施
2.1完善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推廣體系
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在推廣過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栽培技術推廣體系,在推廣過程中要明確推廣的目的,推廣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最主要的目的是幫助農民群眾掌握現代化技術,以此來提升玉米產量和質量。因此,在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推廣過程中,相關推廣人員要重視推廣工作,不斷提高自身能力,以便于更好地處理在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推廣中出現的問題,幫助農民熟練掌握新的栽培技術,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推廣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3]。
2.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深“產學研”合作力度
為了能夠更好地完成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推廣,政府部門要加強對這項工作的扶持力度,可以通過出臺優惠政策、優惠補貼等方式來提高玉米種植戶的經濟收益,而且還可以通過優惠政策來擴大玉米的種植范圍,以此來完成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的推廣。同時,政府也應該鼓勵學校、企業、科研機構三者共同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通過三者的協同合作來研發出培育質量更高、種植范圍更廣的新品種,以此來促進我國農業發展。
2.3加強田間管理
2.3.1在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推廣過程中,推廣人員需要幫助農民群眾熟悉掌握土地管理工作。例如:土壤肥力低,作物生長差,這種問題可以通過對土壤施肥來改善,而且玉米在不同的生長時間段要選用不同的肥料,以此來確保玉米在每一個階段都能夠茁壯成長。玉米從播種到成熟收獲,需要經過三個階段和多個不同的生育時期,每個階段的生育特點都不相同,管理方式和主要任務也不同,因此推廣人員需要讓種植人員了解掌握玉米在每一個階段的生長特點和施肥規律,只有這樣才能讓種植人員真正掌握優質高產玉米的栽培技術,達到提高玉米產量、質量的目的[4]。
2.3.2提高耕地質量,考慮到種植作物對土壤的需求,必須通過土壤優化來確保土壤為種植作物提供養分。結果表明,隨著養分增加,玉米籽粒也隨之增加,因此,在種植過程中,應該增加有機質質量。此外,采用常規灌溉方法進行灌溉,不僅會造成大量水浪費,還會引起土壤侵蝕。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必須改善土壤結構,這樣不僅可以擴大玉米的種植面積,還可以加速土壤有機質轉化,從而提升玉米產量。
2.3.3種植密度適度提高。在玉米栽培技術的應用中,一些農戶對其不熟悉,造成玉米的密集栽培,使玉米在生產中得不到足夠的光照和水分,從而造成玉米長勢遲緩,進而導致減產。一般來說,玉米的栽植密度應該控制在每平方米4棵左右。栽種后,要及時給玉米田澆水,避免土壤侵蝕和玉米田倒伏。
2.3.4防治病蟲害。葉斑病、絲黑穗病、黑粉病、黑條病和青枯病等是影響玉米產量和品質的重要因素。要通過選擇抗病品種、加強種植管理、合理輪作、合理使用化學藥物等措施,及時控制病蟲害的發生。
2.4加強對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的宣傳培訓
還可以通過加強宣傳和培訓這兩種方式來加快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的推廣效率。在互聯網時代可以利用村鎮廣播系統以及農業技能培訓學校的教育平臺等來向農民群眾宣傳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的優勢,還可以通過網絡教育平臺來向農民群眾授課,幫助農民了解與農作物相關的信息,以及農作物品種的特性與特征。同時,也可以組織專業人員或技術專家來對農民群眾進行培訓,通過開展公開演講、田間授課、定期培訓等方式,來幫助農民群眾掌握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讓農民能夠在第一時間享受到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帶來的好處以及從根本上提升他們的經濟效益,從而加大農民群眾對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的信任程度,促使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在鄉間能夠得到廣泛推廣。
2.5建立保障措施
要想加快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的推廣速率,做好相關的保障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說,在一些比較干旱的地區,為了確保玉米產量,可以通過建設水利設施或是人工降雨等操作來改善缺水的問題,為玉米的健康生長提供基本保障。而且,還有部分地區農戶耕種的只有自家的地,這導致農戶之前經濟效益不平衡,在這種情況下,要推動農村土地進行流轉,以此來保證農戶之間經濟效益收支平衡,同時也能確保土地資源得到合理利用。
3結語
由上可知,玉米作為我國主要農作物之一,其在市場的需求量正在不斷上升。但是由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種種因素,導致玉米的產量也受到一定影響,但隨著現代化種植技術的不斷創新,我國玉米種植業一定能夠蓬勃發展。所以說,為了能夠早日實現我國玉米種植業蓬勃發展的目標,種植人員應當加大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的應用力度以及加大對這項科研技術的宣傳力度,以此來實現我國玉米種植業蓬勃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景波.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淺析[J].南方農業,2018, 12(23):2.
[2]張文劍.試論優質高產玉米栽培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方案[J].農家參謀,2019(16):1.
[3]趙國榮.淺析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分析[J].南方農業,2018.
[4]劉建寧.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中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分析[J].農家致富顧問,2021(6):1.
[5]何競.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中的問題與措施研究[J].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