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每年3-4月份天氣變暖后,當地下5-10公分處的土壤溫度達到13-15度左右的時候(低于12度,花生種子不能正常發芽出苗),咱們很多農民朋友就要集中種植春花生了!其中,早熟型花生、珍珠型花生、多粒型花生在土溫12度及以上就能播種,而中晚熟型花生、大粒型花生、普通型花生、龍生型花生則一般需要等到土溫達到15度及以上才能播種。從花生的苗期開始到成熟采收前的整個生長期內,咱們種花生的農民朋友會經常遇到一種比較讓人頭疼的傳染性病害——花生白絹病,這種病害發生快、傳染快、根治難,地里的花生一旦發病后防治不及時,花生必然會出現大量爛苗死棵、爛果爛莢的減產問題。花生白絹病,在本質上是一種極具傳染性和破壞力的真菌性病害,同時,花生白絹病也是一種極具代表性的高溫高濕性病害類型,凡是種植花生的地方,基本上都會經常遇到這種病害。針對花生白絹病這種易發生、難防治、易傳染、難根治的特點,筆者現對該病病害綜合防治方法作一介紹,以供咱們準備種花生的廣大農民朋友參考借鑒。
關鍵詞:白絹病;發現;判斷;防治
花生是世界范圍內重要的油料與經濟作物之一,中國是世界花生生產、消費和出口大國。目前全國花生年種植面積近500萬公頃(居大田作物第七位),年總產1680萬噸,居油料作物首位,另外,花生種植業產值在國內大宗作物中僅次于水稻、玉米、小麥,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而花生病害一直是嚴重限制我國花生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年經濟損失150億元以上。花生白娟病是花生上重要的枯萎性真菌病害,由齊整小菌核引起,該菌寄生范圍廣泛,是一種嚴重的土傳真菌。
1如何判斷花生白絹病?
1.1從發病早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判斷
①花生白絹病在發病早期時,花生根、莢果及莖基部受害后,初呈褐色軟腐狀,地上部根莖處有白色絹狀菌絲(故稱白絹病),常常在近地面的莖基部和其附近的土壤表面先形成白色絹絲,病部漸變為暗褐色而有光澤。植株莖基部被病斑環割而死亡。在高濕條件下,染病植株的地上部可被白色菌絲束所覆蓋,然后擴展到附近的土面而傳染到其他的植株上。在極潮濕的環境下,菌絲簇不明顯,而受害的莖基部被具淡褐色乃至紅色軟木狀隆起的長梭形病斑所覆蓋。在干旱條件下,莖上病痕發生于地表面下,呈褐色梭形,長約0.5厘米。并有油菜籽狀菌核,莖葉變黃,逐漸枯死,花生莢果腐爛。該病菌在高溫高濕條件下開始萌動,浸染花生,沙質土壤、連續重茬、種植密度過大、陰雨天發病較重。很多癥狀會在葉片上表現出來。
②花生白絹病在發病中期時,此時癥狀表現主要集中出現在花生苗株的根基部處,發病受害的花生苗株在病發中期時會出現根基部莖稈顏色變褐的病害癥狀,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和病情的加重,發病受害的花生苗株根基部莖稈會逐步開始出現變軟、萎縮、腐爛的現象,甚至連病害根莖部位的外皮也會出現壞死脫落的現象。從花生白絹病發生中期開始,如果遇到連續的高溫高濕天氣,病株接近地面的根基部處和花生田的地表上就會有大量的白色菌霉絲物出現,這些白色霉絲物其實就是花生白絹病的菌絲和菌核。
③花生白絹病在發病后期時,就像人到了病發后期一樣,此時發病受害的花生,病片上會表現出葉邊焦枯、葉片萎焉早落等癥狀,發病的根基部處莖稈會腐爛、發霉或斷折倒伏,地下的受傳染的花生果也會出現果柄腐爛、莢果腐爛的現象,一直到最后整棵花生苗株全部干枯而死。
1.2從苗期發病、成株期發病兩個階段判斷
一般來說,花生白絹病在花生整個生長期內都可以發病,但該病在生長前期的苗期時發生比較少,發病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生長中后期的地下莢果膨大期到成熟采收前。
①花生的前期苗期發病時,花生苗近地面的根基部莖稈會變褐軟腐且病害部位會出現云紋狀的軟腐病斑,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受害花生苗的根基部處會出現長出白色菌絲層,隨著病情的加重,受害幼苗根基部處的軟腐病斑會不斷地擴大,病苗會逐漸地黃枯,等到軟腐病斑環繞病苗莖稈一圈后,就會造成整棵花生苗全部枯死。
②花生中后期的成株期發病時,此時是該病的發病高峰期,發病速度快、發病程度重,經常一場大雨后花生地里就會密密麻麻的長出一層“白毛”。一般情況下,發生白絹病的成株期花生,發病受害的部位主要集中在根基部、地下根部、地下果莢上,病害部位大多會出現褐色軟腐的受害癥狀,在高溫高濕條件下,隨著病情的加重,這些病害部位先會出現大量的密集菌絲,然后導致整棵花生植株隨著莖稈腐爛、根部腐爛等全部枯死。
2花生白絹病的發病規律與發病條件
2.1花生白絹病在花生整個生長期內都可以發病,苗期發病少、發病輕,中后期發病多、發病重、發病快,尤其在花生地下結莢果后進入到集中重度發病的高峰期。
2.2花生白絹病具有非常強的傳染性,發病高峰期時一般大多先集中發生在濕度較大且距離近地面較近的根基部,然后從根基部向中下部莖稈開始蔓延病情,單棵花生苗株發病后,會通過花生地上分枝、田間澆水、地面土壤、田間農事勞動、等向田地中的健康植株傳染蔓延病情。
2.3花生白絹病是典型的高溫高濕性土傳病害,其發病時間的早晚、發病程度的輕重、傳染擴散速度的快慢與田間土壤的濕度大小有密不可分的直接關系,濕度越大、溫度越高,花生白絹病發病越早、發病速度越快、造成花生損失情況就越嚴重。一般來說,在溫度25-35度左右、空氣相對濕度90%以上、土壤濕度85白粉以上時,最容易快速爆發病害,其中每年6-8月高溫多雨的夏季雨季是花生白絹病的重度高發期,因此,多雨的年份、降雨頻繁的地區、經常澆灌大水的地塊、地勢低洼的地塊、土壤黏性大的地塊等,最容易發生花生白絹病害。
2.4花生白絹病的病菌可以在地表下3-8公分深的土壤中連續存活5-6年,這種病害可以通過土壤帶菌、種苗帶菌、害蟲帶菌以及田間勞作等進行傳染,病菌主要是通過花生苗株上的傷口或根基部的表皮氣孔等進行侵染發病,大部分分布在1~2cm的表土層中。以菌核在2.5cm以下發芽率明顯減少,在土中7cm處幾乎不發芽。翌年菌核萌發,產生菌絲,從植株根莖基部的表皮或傷口侵入,也可侵入子房柄或莢果。種子也可帶菌。病菌在田間靠流水或昆蟲傳播蔓延。高溫、高濕、土壤粘重、排水不良、低洼地及多雨年份易發病。雨后馬上轉晴,病株迅速枯萎死亡。連作地、播種早的發病重。因此,長期重茬種植的花生地、地下病蟲害較多的花生地、苗株長勢且抗性差的花生種植地,也是花生白絹病的重發地。
2.5未做種子或土壤消毒殺菌、播種密度過大、大量使用氮肥、中后期長勢過旺、田間土壤濕度大的花生種植地,花生白絹病一般發病早、發病重。
2.6凡是發生較重白絹病害的花生苗株,如果遇到雨后天氣土壤放晴、溫度驟然升高的情況,這些花生病株會快速的整棵萎枯而死。
3花生白絹病的綜合防治方法
花生白絹病是花生上一種很典型的病害,也稱作花生菌核性基腐病。病變主要為莖部、果柄及莢果。苗期各根部發病,莖基部變褐軟腐,其上出現云紋狀病斑,表面長出一層白色絹絲狀的菌絲體。病斑環繞莖基部一圈后,幼苗逐漸萎黃枯死。花生白絹病發生之后,對花生的產量簡直就是致命的打擊。而且一旦發生很難防治,即使防治住了,也已經對花生的產量造成一定的影響。白絹病的病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五年之久,大部分分布在地表。在高溫高濕,土壤排水不良或者地勢比較低的地方容易發生白絹病,特別是在連續的陰雨天,白絹病很容易發生,在雨后天晴的時候,發生白絹病的病株會迅速的死亡。特別是在重茬的地塊和播種比較早的地塊,發生這種現象的情況非常常見,隨著花生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加上雨水比較多,大面積的發生白絹病,讓很多農戶遭受損失。
3.1品種預防
在選擇品種時,應了解各個品種特性,選擇適合當地的品種進行栽種,應選擇顆粒飽滿顏色呈暗紅色或者紅色,這樣的花生種子是比較優良的。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播種,是防治花生白絹病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一般來說,對于花生白絹病發病率高、發病情況重的地區,大家盡量選擇抗病性較強的花生品種種植,比如說果殼較厚的花生品種、蔓生型花生品種,不要去使用果殼較薄或直立型的花生品種去播種。
3.2種植地土壤預防
①選擇地勢較高、排水性較好、土壤通透性較好的地塊土壤種植,如沙質性土壤,不要地勢低洼、土壤黏性大的地塊種植,如低洼黏性地等,以防田間土壤濕度過大而加重病害的發生,凡是雨水多、地勢低的花生種植地應當在播種前提前挖好排水溝渠,以防田間積水。
②在花生播種前15-20天,徹底清理田間殘留的殘株病體、枯枝落葉、雜草碎石等,然后全田進行20-30公分的深翻晾曬,并結合整地全田撒施生石灰或噴灑殺菌劑藥物(如噻呋酰胺、五氯硝基苯、甲基硫菌靈等)對土壤進行消毒殺菌,以此來降低田間病菌殘留量,把潛藏在表層土壤中的白絹病菌翻到地面上消滅掉。
③花生要盡量避免重茬種植,最好選擇連續2-3年從未種植過花生的新地種植,如果是花生重茬種植地,應當與禾本科作物(如小麥、水稻、玉米等)進行2-3年的輪茬種植,這樣可以有效減少和控制花生白絹病的發生率和發病程度。
3.3播種前種子消毒殺菌進行預防
①花生種子播種前一周左右要將花生進行帶殼曬種,約1-2天,可以打破種子休眠,還能對種子干燥、殺菌。種子晾曬完畢后要剝殼,盡量在花生播種前10天剝殼,播種前要剔除霉爛、變色、已發芽的種子,選出飽滿、色澤好、沒有損傷的種子,再用溫水浸種和25%多菌靈拌種消毒。等到花生播種前3-5天再把花生種子攤放在晴天陽光下連續晾曬2-3天,滅殺種子表面殘留的病菌。
②花生播種前使用花生專用包衣劑進行藥物拌種包衣,或者使用噻呋酰胺、苯醚甲環唑、吡唑醚菌酯、咪鮮胺、咯菌腈、五氯酚鈉等藥物對種子進行拌種消毒殺菌處理。
3.4巧施肥防治病害
花生在種植之前需要對土壤進行適當的處理,使土壤肥度較高又疏松,地勢平坦并富含有機物,對花生進行施肥是必要的工作。播種前要施基肥和種肥,進行選擇復合肥,按土壤的養分含量及作物的產量來配施,一般肥力的土壤施基肥時適合在增施有機肥的基礎上,再加上適當比例的生物復合肥和三元復合肥。鈣是花生必需的元素,要追施一定量的鈣肥。在防治花生白絹病方面,在花生基肥上多施一些優質有機肥、腐熟農家肥、微生物菌肥,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機肥,改善土壤通透條件。或者在花生種苗期時多沖施或灌根一些微生物菌劑(如枯草芽孢桿菌、哈茨木霉菌、地衣芽孢桿菌等),同時要注意在花生的基肥和追肥中盡量少施氮肥(如尿素)、多施一些磷鉀肥,這對于增強花生苗株的健壯度與抗病能力,對于抑制和控制包括白絹病在內的各類花生病害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時也有利于促進花生苗株健壯、高產優收。
3.5嚴格控制好澆水量和田間土壤濕度
花生對水分的要求很高,不能太旱或雨水太多。花生苗期土壤相對含水量應控制在50%左右,這樣既可以使花生不至于因嚴重干旱而影響后期生長,也可以使植株受到干旱鍛煉。做到旱時多澆水,澇時多排水,如果遇到干旱,會導致根系早衰,頂葉大量脫落,這就會造成花生田減產,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及時灌溉。
3.6花生白絹病的藥物預防與治理
①防病:在花生白絹病高峰期到來前或大雨到來前(尤其是夏季6-8月的多雨季節),建議大家提前全田打藥預防。除此之外,在花生下針期時提前全田連續噴打1-2次藥物,每隔7-10天噴打1次,是防治花生白絹病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一般來說,等到花生田間封壟后再打藥,藥液因為難噴打到地面或花生的根基部處,所以防治效果會比較差一些。另外,要堅持與水稻、小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春花生適當晚播,苗期清棵蹲苗,提高抗病力。
②治病:對零星發病的花生苗株應當在發現后立即拔除,然后使用石灰水或藥液淋澆病穴及周圍土壤;在花生發病初期時,早打藥、早治理,病情嚴重時采取藥液淋澆或藥液噴霧莖葉(重點噴中下部和根基部)+藥液灌根/灌穴相結合的方式,每隔7-10天用藥1次,連續用藥2-3次,這樣才能有效的抑制住病情的蔓延、防止住病情的危害。發病初期噴淋豐洽根保600-800倍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或50%腐霉利(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1500倍液,每株噴淋對好的藥液100~200ml;發病后用50%拌種雙粉劑1kg混合細干土15kg制成藥土蓋病穴,每穴用藥土75g。防治花生白絹病常用的藥物:噻呋酰胺、腐霉利、丙環唑、戊唑醇、菌核凈、撲海因、異菌脲、甲托、吡唑醚菌酯等藥物或含有以上藥物有效成分的復配藥物。在用藥時,一定要用足水噴打全面、透徹,藥液灌根時要灌透病穴。
在花生收獲之后,要及時的清除病殘體,并且要深翻土地,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下茬花生發生白絹病的幾率,另外最好施用腐熟的有機肥和生物菌,改善土壤的通透條件,減少土壤中病害的發生。
4結語
花生白絹病在全球范圍內都有大量分布,到現在為止,我國還未有針對花生白絹病的藥物進行過注冊,因此,農戶在對花生白絹病進行防控的手段和方法上,都比較盲目,導致花生白絹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對花生的生產和品質產生了很大影響,與此同時,農戶在進行防控時,希望能夠采用一種既簡單又可以兼治各種病蟲害的技術。為此,必須加速對花生白絹病科學、高效防控技術的深入研究,制定詳盡的防控技術措施,為該病害的防控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范鵬敏.花生白絹病抗性評價及轉錄組和代謝組分析[D].中國農業科學院,2021.
[2]李爽.花生白絹病對花生根際細菌的影響及生防細菌的分離應用研究[D].河南農業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