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業是保障民生的基礎,在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農業技術的推廣會使農業科技不斷進步。基于農技推廣和農業科技進步之間的關系,分析技術推廣的主要作用,具體表現為可以推動農業科技的進步,為科技研究提供方向,使農業科技和生產相融合,促進農業健康發展等。農業技術推廣讓農業科技發展更完善,使科技進步符合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升農業產量。
關鍵詞:農技推廣;科技進步;科研成果
在農業發展中,農技的推廣使傳統的農業技術向現代化農業技術轉變,使得農業科技得到提升,提高了農業的產量。在農技推廣中,由于農業大部分是在農村地區種植,所以推廣的場所也是分布在縣、鄉等地區。通過農技推廣,農業科技得到進步,實現機械化生產水平,讓土地、勞動力等資源得到節約,實現綠色環保農業的發展。
1 農技推廣的意義
對于農技推廣來說,其主要的目標就是對農業技術進行推廣,讓更多的人了解農業技術的發展和使用,使得農業科技水平得到提升。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在推廣過程中利用理論宣傳,使農業相關從業者了解現代化技術,培養專業的農業人才。從狹義的角度來看,則是利用行政、新媒體等手段,向農民推廣農業生產的技術,并且在技術的推廣下,使生產方式得到創新和優化,讓農民可以掌握更加先進、自動化的農業設備,提升農業生產的水平,并通過農業技術的推廣,使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得到提升,增強農民的幸福指數。通過對農業技術方面的推廣,可以使農作物的產量增加,是未來農業發展的重點[1]。在近年來的發展中,有越來越多的人從農村走向城市,從事農業種植、生產、加工的人員越來越少,導致農業發展非常困難,而農業科技的進步可以減少人員的工作壓力,對農田、加工實現自動化、統一的管理,讓自動化機械代替人工,實現農業的高效發展。而通過對農業科技進行推廣,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一技術,從而保證人員對這一行業有興趣,投入到農業種植和生產當中,讓農業向多元化角度發展,既提高農業產量,也讓農業在發展中更加科學、合理、綠色。
2 農技推廣和農業科技進步的關系
2.1 農業科技進步的現狀
農業科技的進步涉及很多的方面,需要對科技進行研究、推廣以及應用,這樣才能實現技術進步的流程。對于農業科技研究成果來說,我國從資金、政策等角度大力支持農業科技研究,例如,在“十四五”期間,農業科技研究的成果已經超過500項,其中種植科技的成果占四分之一,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項的農業研究項目超過200項,農業科技的進步是非常明顯的。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人們越來越重視農業科技研究,同時對科技知識產權也逐漸重視起來,我國已經實行種植新品種的保護制度,為農業領域的科技發展起到保護作用。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我國農業新增品種已經達到1000多種,農業技術創新項目也超過700項,這表明農業科技的進步是比較快的,進一步促進農業的發展。
2.2 農技推廣的發展
農業技術的推廣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創新的,在傳統農業階段,農業技術的推廣手段主要是采用人口相傳的方式,這一推廣方式的效率是比較低的,無法進行大范圍的技術傳播。隨著信息化技術、新媒體的發展,目前農業技術的推廣方式逐漸多元化,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視頻平臺對農業科學技術進行推廣,推廣的主要特征就是信息的傳播和教育,這也是現在農技推廣的主要發展現狀。簡單來說,農業技術的推廣就是采用示范、培訓、教育、咨詢等方式,把農業技術傳播到千家萬戶,讓人們可以利用科學技術進行農業的全過程生產。農技推廣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才建立的一種方式,1953年,農業科技推廣機構成立,并要求各級政府實施農技推廣工作,發展到1957年的時候,全面已經建立13669個農技推廣站點,推廣人員超過10萬人,為農業經濟的恢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發展至1978年的時候,農技推廣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我國更加重視農業的發展,不僅具有國家性質的推廣站點,還有各個縣級推廣站,逐漸形成了科學化的推廣體系。自從進入21世紀,農技推廣實現了新的發展,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農業推廣水平逐漸提升,從現實推廣轉變成了線上+線下聯合推廣的方式,農技推廣范圍更廣闊,科學技術推廣的內容也更全面。目前,縣鄉級的推廣機構已經超過15萬個,推廣人員已經超過100萬,農技推廣正在進入繁榮階段,對農業科技的進步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2.3 農技推廣和農業科技進步的關系
農業技術通過創新、推廣以及應用這三個流程,形成了農業科技進步的連續化結構,這三個流程之間相互關聯,可以保證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提升。在進行農業科技研究時,可以創造出能夠增產增效的新技術,通過農技推廣,把這些技術傳播給農業從業人員,并且通過指導、培訓等方式,讓這些人員可以更好地應用新技術,農戶作為新技術最終的使用者,就要在推廣人員的幫助下進行高效的運用。這一流程說明要把科學研究成果轉化成實際的生產力,讓農業可以實現增產增收的目標,對農業的發展有促進作用。農業技術的推廣必須要基于農業科技的普及以及農民對技術的應用程度,而農業技術的應用則需要技術推廣人員的指導,三者之間相互聯系和促進。在農業科技的進步中,農技推廣是技術研究和農戶雙方的連接紐帶,與商品交換過程中的商業機構相類似,作為供求雙方的連接點存在。在進行農技推廣的時候,不僅是把科研成果轉換成實際的生產力,還是科技成果的傳播和服務人員,為農業科技服務,它也是農業科技進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總之,農業技術的推廣使得農業技術得到擴散,農業生產水平提高,促使新技術發明更加順暢,然后就要對新技術進行推廣,它們是一種循環促進的關系,保證農業可以向現代化方向發展。
3 農技推廣在農業科技進步中的作用
3.1 推動農業科技的進步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上升,我國一些農村地區在進行農業生產的時候已經引進相對先進的生產設備,農業生產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一些比較偏遠的山區,由于交通不便利、地勢環境險峻,經濟水平仍然比較低,不能引進先進的科技設備,阻礙了農業科技的進步。所以為了能夠使農業科技可以全面化開展,那么就要對此問題進行解決,在進行農技推廣的時候,推廣人員就要根據當地的實際環境和農業情況,選擇最適合的農業技術和科技設備,在推廣過程中因地制宜,從而使得科技設備符合實際農業情況,推動農業科技的進步。在整個農業生產中,現代化、自動化的機械設備,可以讓農業生產的壓力大大減少,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所以在進行農技推廣的時候,農業科技可以解決現在農村人口種植難、田地面積大等問題,并根據現實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科技研究,讓農業科技得到進步,使其可以滿足各個地區的農業發展情況,促進農業經濟快速發展。
在國家建設過程中,改善農業民生已然成為社會發展的出發點,這充分體現出農技推廣的實踐指向,從農業科技進步的實踐意義來看,它可以落實于民生建設,所以說農技推廣是農業科技發展的支撐,可以促進農業科技的進步[3]。農業科技建設始終延續民生主題,蘊藏著豐富的科技建設意蘊,具有強大的社會功能。因此相關人員在進行農業科技推廣的時候,要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促進社會公平公正,保障最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堅持農技的推廣,才能讓更多的人了解農業科學技術,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持續推進農業建設,讓農業科技發展更順暢。我國始終致力于農業建設,并取得了傲人的成績,尤其是將農業現代化科學技術推廣到農戶中,這也是一項提高人民福祉、減少農民壓力的工作,是社會建設中不可忽視的工作。所以農技的推廣可以滿足農業使用科學技術的不同需求,讓農業科技研究更加多元化,保障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
3.2 農技推廣為科技研究提供方向
在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過程中,技術推廣的關鍵就是科學技術成果的呈現。在農村農業生產中,如果農業技術對生產效率有所提升,并且增加了農產品的產量,這就代表著農業科學技術得到了成功的推廣。相反,如果生產效率和農產品沒有發生變化,甚至兩者均出現下降趨勢,那么就代表著基層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是失敗的,或者說農業科學技術已經不能改善當地農業生產情況,需要研究出更新的科學技術來提升農業生產效率[4]。這就表示農技的推廣可以讓科技研究有了明確的研究方向,使得科研項目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科學研究在有了一定成果之后,為了保證其技術應用有效、安全,那么就要先進行小范圍的試驗,在試驗的時候,需要對環境、技術等方面有不同的需求,使得農業科技研究成果更符合實際情況。試驗由科研人員在特定的條件下進行,這就導致科研成果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不能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例如,在進行科技研究之后,其農業技術只能在環境較溫和的地區進行使用,在寒冷的地區將不會發揮出技術的作用,那么這項技術在進行推廣時就會受到自然環境的制約,使其推廣范圍大大縮小。
也就是說,科研成果的試驗環境必須要和推廣區域的環境相一致,但是由于我國各個地區的環境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在進行科學技術研究之前,為了確保研究成果的轉化并提高農業技術的效率和應用,研究人員應深入農村,以了解農村的地質條件、區域環境、農業生產的情況以及農民的需求。這樣,在農村地區應用農業科學技術可以迅速取得顯著成果,這是促進農業技術發展的重要動力。通過調查之后,農業科技研發人員就會對技術進行調整,使其科技研究方向更具有針對性,保證農業科技的使用效率。為了保證農業科技可以大范圍推廣,就要進行多次科技研究,使農業科技滿足我國大部分的農業生長環境,從而讓農業科技得到進步。
3.3 使農業科技和生產相融合
在進行農技推廣的過程中,科學技術是發展農業的主體。但是在我國農業實際生產中,雖然已經引進一些現代化設備,但是其農業科技水平仍然比較差,一些農民不會使用全自動化的農業設備和技術,導致這些先進的設備沒有發揮出自身的作用,不能起到提高生產效率的作用。那么在進行技術推廣的時候,推廣人員就要對農民進行技術知識方面的指導,通過宣傳等推廣方式,讓農業科技和生產得到融合。發展現代農業,首先要打造現代農民,讓農民增強科技意識,這樣才能促進農業的發展,農業科技發展的重點工作是加快提高農民對于科技興農的意識。所以在進行農技推廣的時候,就要對農民進行科學技術示范,讓農民意識到農業科技的優勢。隨著書籍、報紙、廣播電臺和新媒體平臺的不斷使用,農技推廣人員積極向農民科普農業科技方面的知識,并且每年選擇典型的科學技術進步模式和通過科學技術致富的模式進行嘉獎,并引為示范性案例進行全縣推廣[5]。
在典型的示范中,指導群眾學習科學技術,創造出機械化、自動化農業發展的良好氛圍,使農業科技和教育培訓相融合。在進行農技推廣的時候,充分利用培訓基地的作用,提供各種技術講座,聘請農業方面的教授、農業科研人員對農民進行相關知識的宣傳,并深入田地耕作中,從實踐的角度讓農民直觀了解到農業科技的效率,促使農民能夠在生產中使用農業科技,進一步促進農業科技和生產融合在一起。在對農技進行長期推廣工作中,推廣人員會收集實際存在的農業生產問題,整體反饋給農業科研部門,讓科研人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科學技術研發,使農技推廣在農業科技進步中發揮出促進作用。
3.4 促進農業健康發展
農業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對農業技術進行有效的推廣,可以讓農業向科技化角度發展,使得農業的生產過程更高效、健康,能夠促進地區中農業經濟水平的提升,為社會和經濟的穩定奠定基礎。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通過農技推廣,可以讓農民了解到農業技術對種植的優勢,把農民從繁重的農業種植中解放出來,轉而投身到農產品生產或者加工中,使勞動力結構得到優化,促進農業健康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農產品的質量需求也在逐漸增加,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那么就需要進行農業科技推廣,讓機械化取代手工,實現農業全自動生產過程,解決傳統農業在種植、生產以及加工過程中的局限性,促進農業健康發展下去[6]。同時,在進行農業技術的推廣中,不同的地區對技術的要求是不同的,例如,在遼寧鐵嶺的農業種植中,由于其處于北方地區,降雨量相對較少,所以就需要全自動的灑水裝置,那么在進行技術推廣時,相關人員就要根據不同地區的農業需求,推廣不同的技術,使得農業科技可以發揮自身的作用,科技能夠快速發展,農業也向現代化水平轉變,實現優質高產的農業發展目標。
綜上所述,農技推廣可以讓農業科技水平得到提升,保證農業健康發展。農技推廣使農業和生產相融合,為農業科學提供準確的方向,并且可以減輕農業勞動力,使農業資源的使用率降低,改善生態環境。農業科技的進步也讓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得到提升,降低生產成本,促進農業更快發展。
參考文獻:
[1]晁喜英.農技推廣體制改革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廣東蠶業,2023,57(01):135-137.
[2]楊久濤,張輝,邢曉飛.新形勢下農技推廣工作的思路與對策[J].基層農技推廣,2022,10(12):1-3.
[3]沈燁慧,佘德琴,楊獻娟.鄉村振興背景下南通市基層農技推廣機制的研究與思考[J].山西農經,2022(23):88-90.
[4]郁沈嬌,嚴佩雯,劉妍真.閔行區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研究[J].上海農業科技,2022(04):9-11.
[5]賀宇.農技推廣在農業科技進步中的重要性[J].農業工程技術,2021,41(03):86-87.
[6]劉永軍.農技推廣在農業科技進步中的作用分析[J].新農業,2020(17):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