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對山西省繁峙縣玉米生產現狀進行了充分地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概述了繁峙縣玉米生產的基本情況,包括玉米的主要產區分布、使用品種、平均產量、現有生產技術、主要用途以及種植戶的基本收益情況;然后總結出繁峙縣玉米生產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農資供應問題、化肥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土地質量下降問題、農民增產增收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繁峙縣玉米產業的發展措施,包括如何選種、如何進行技術指導、利用好國家政策帶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最后提出繁峙縣玉米產業的整體發展規劃及趨勢。
關鍵詞:玉米;生產現狀;面臨問題;發展措施;規劃趨勢
前言:研究目的:通過研究繁峙縣玉米產業的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找出本縣玉米產業生產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和不足,進而制定出想應的發展措施及發展規劃。
研究意義:通過調研,既發現了繁峙縣玉米生產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引起相關人員的關注與重視,又能督促有關部門研究并制定玉米生產發展的策略,從而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中面臨的問題,走出困境,實現增產增收,為繁峙縣農業經濟發展做出微薄貢獻。
1繁峙縣玉米生產現狀
玉米是繁峙縣建國以來主要的 糧食作物之一,自從實行糧食直補以來,玉米種植面積年際穩定增長,到2022年,播種面積達到33.4萬畝,約占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57.1%。但隨著“十四五”期間國家不斷推進以玉米為重點的種植業結構調整政策的出臺,我縣根據規劃適當減少了玉米的種植面積,但與其它小雜糧(谷子、大豆、雜豆、薯類等)相比,玉米播種面積和總產量在全縣種植業中仍占有主導地位[1]。
1.1玉米主要產區分布
當前,玉米主要分布在縣域平川區域的滹沱河谷地和一、二級階地即滹沱河谷地玉米產業帶,一二級階地的西部中晚熟玉米產業區,中部中熟玉米產業區,東部冷凍地區早熟玉米產業區。區域內自然地理條件優越,水利條件較好,土壤肥力水平較高(以本地土壤肥力水平而言),農業科技運用普遍,是全縣玉米生產的主要區域[2]。
1.2目前使用的玉米品種
目前,玉米雜交種 的普及率比較高,品種也比較多,有大豐30號、龍生1號、2號、先玉335號、中地88號、誠信16號、強盛388號,其中,大豐30、先玉335和誠信16號使用率最高。
1.3當前常用的生產技術
繁峙縣針對玉米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已推廣普及,在相同的投入中,按配方施肥,可使玉米產量增加10-15,即每畝增產60-90公斤[3]。
機械化精量播種技術在繁峙縣已經開始應用,該技術具有播種效率高、節約種子,精量播種等優點,為玉米豐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有配套的農業科學技術,包括精選優良品種、推廣養分配比合理的玉米專用肥、使用除草劑和種子包衣劑等包產增產的優質農藥[4]。
1.4玉米的用途
在眾多的糧食作物中,玉米的用途非常廣。玉米是我國北方人民最主要的糧食之一,它的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A。除供食用和飼料外,是工業、化工、醫藥的好原料,它的終端產品很多。玉米子粒是重要的工業原料 , 初加工和深加工可生產二、三百種產品。初加工產品和副產品可作為基礎原料進一步加工利用 , 在食品、化工、發酵、醫藥、紡織、造紙等工業生產中制造種類繁多的產品 , 穗軸可生產糠醛[5]。
2繁峙縣玉米生產面臨的主要問題
2.1農資供應問題
2.1.1種子問題
目前,全縣經營種子的商戶比較多,經營品種也很多,這種狀況給農民選購造成很大的困擾,由于對購種種性不了解,買種的隨意買,商家賣的也很隨意,結果導致商戶哪個賺錢賣哪個。另外,一味按產品說明,介紹該品種畝產能達到多少,是不科學的,這里的條件和那里的條件一樣嗎?只有經過本地區區域試驗,才能論定一個品種的適應能力和產量表現[6]。
2.1.2地膜問題
劣質地膜在市場時有出現。質量好的地膜,至收獲時也很少有破損現象。劣質地膜,鋪在地里就破,根本起不到保溫,蓄水的功效,農民白投資。劣質地膜通常售價比優質地膜每卷便宜1-2元,以價廉和進村串戶上門服務吸引農民上鉤,結果給農民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
2.1.3農藥問題
主要表現在除草劑上。作為一種特殊的藥品,它的用法、用量、用藥時間比殺蟲劑、滅菌劑要求嚴格,如果使用不當,輕則效果不好,重則會傷苗。而目前的農藥經銷商,只做買賣不宣傳,沒有盡到他應有的責任[7]。結果造成部分農民對使用除草劑的用法、用量掌握不夠,往往造成施藥失敗或傷苗。另外,過期農藥不報廢,來年繼續銷售,這勢必給農民造成不可避免的損失。
2.2化肥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農民普遍反映的一個問題就是種玉米上化肥好像不管用了,沒有預期的效果。比如說,過去一樣一袋(碳銨一袋,普鈣一袋),現在一樣2袋還加半袋復合肥(硝酸磷),化肥多上一倍多,也不見產量增加一倍。為什么會導致這樣的結果呢?其實就是近些年過于依賴化肥、而忽視農家肥和重氮磷化肥、輕鉀肥和微量元素這種做法導致的。實際上,盲目施肥是沒有效果的[8]。
2.3土地質量下降問題
這個問題在近幾年明顯凸顯,主要表現是土壤板結、耕層結實、土壤蓄水能力差。我們經過調查分析,認為原因大致有3個方面:一是農民離土,減少了耕作程序,少有中耕作業,使表土踏實,減少了接納雨水,貯蓄水分的空間;二是不注重農家肥的使用,沒有有機質形成的土壤團粒結構,使土壤由虛變實,不能存貯水分;三是機械化作業造成,機械化減輕了農民勞動強度,加快了耕作進度,但它自身的重量和輪、履帶在墑溝內連續、重復的行走,將犁底層不斷碾壓至堅實[9]。
2.4農民增產增收困難
經過對種植戶收益情況進行調查后我們得知, 種一畝玉米,純收入400-600元。即使在各方面有利因素的支持下,玉米產量、產值正呈微弱上升態勢,但450元/畝-600元/畝的上升幅度表明,單靠種植,農民的收入還是很低的。所以,我們的土地拴不住農民,富不了農民。那么,如何提高種植戶的收益,讓農民愿意留在農村,就成了我們迫切要研究并解決的問題。
3繁峙縣發展玉米產業的措施
3.1科學選種
做好科學選用種子工作是發展玉米產業的前提和保障。繁峙縣玉米的主要病害是大小斑病和絲黑穗病,對品種的抗病性必須要求抗大斑病和小斑病,推廣感絲黑穗的品種要注意防治。
柏家莊、橫澗部分地塊屬春播特早熟區,≥10℃有效積溫2100℃-2200℃,推薦品種有晉單43號,極早單2號,忻黃單78號等。大營、橫澗屬早熟區,≥10℃有效積溫2200℃-2500℃,推薦品種有:忻黃單84號,晉單43號,長城799等。金山鋪以西,砂河往東為中早熟區,≥10℃有效積溫2600℃-2800℃,推薦品種有忻黃單84號、詠豐1號、并單1號等,其中忻黃單84號,在該區域保澆地表現最突出。
必須強調,種子質量的提高為玉米的增產提供了關鍵的技術支持,只有讓好的和合適的玉米品種在全縣范圍內進行良好的推廣才能夠在真正意義上實現玉米的高產[10]。
3.2加強技術指導
3.2.1一定要加強配方施肥技術的指導力度,合理施肥
事實證明配方施肥是一種最經濟的施肥方式。配方施肥可比常規施肥節省投資10-15%,增產10%左右,經過多年的農技培訓,廣大農戶對配方施肥技術有了一定的了解,建議在每年冬春農技培訓上繼續把配方施肥作為重點培訓內容,并根據各地使用肥料的種類和目標產量制定施肥配比和數量,具體指導農戶科學施肥。
3.2.2推廣覆膜技術,提高經濟效益
地膜覆蓋技術應用在繁峙縣已有20余年的歷史,是繼化肥、雜交種之后又一項提高糧食產量的革命性技術。目前中早熟品種中育出了許多耐密高產品種,如掖單13、鄭單958、先玉335等,在保澆地推廣,能起到節本、增產、增效的作用。但在半干旱區推廣不太保險,因為如在玉米中后期缺雨,高密度會加劇作物受旱的程度,導致大幅度減產。因此在中熟區保澆地更適宜推廣不覆膜種密植型品種技術。
3.2.3加大機械化靜量播種技術的指導
機械化精量播種技術在繁峙縣已經開始應用,未來會進一步推廣。它具有如下優點:1)播種質量高,株距、行距、深度均勻一致;2)播種效率高,每小時0.2-0.33公頃,比畜力播種快十幾倍;3)節約種子,精量播種所需種子是常規播種用工1.5-2個;4)由于是單粒播種,避免了苗期苗間營養、光照競爭,使得苗齊苗壯。
3.2.4加強機械深施肥技術的指導
將化肥定量均勻地施入到地表一定深度以下,同時完成開溝,施肥,覆蓋,鎮壓等多道工序。它有如下優點:1)提高化肥利用率;2)提高玉米產量10%左右;3)實現種肥定位隔離,避免燒種;4) 提高功效,減輕勞動強度。化肥機械化深施效率比人工作業提高15-20倍。5) 施肥均勻準確。
3.2.5進行使用化學除草劑的方法培訓
除草劑如果使用不當,有害而無利。提高除草效果需注意如下事項;1) 稀釋藥液的水要盡量用潔凈的河水或井水,混濁的泥水易降低藥效;2)采用二次稀釋法。將藥液倒入噴霧器后,先倒1.5-2.5千克水攪拌均勻,然后補足水再攪勻一次,這比一次倒足水攪拌效果要好;3) 在水源方便的條件下,遇干旱少雨盡量增加用水量,一般用水達到45-60公斤/667m2為宜。
3.3充分利用好惠民政策,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種糧直補,是黨中央極大的惠民政策,穩定了全國糧食生產,確保了糧食安全。在種糧直補中,玉米作為全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從最初的直補,一直到現在的綜補,良補和玉米高產創建、地膜“兩補”,它都列在首要位置。
另外,農機補貼政策的實施,極大地調動了農民購買農機的熱情,有力地促進了玉米機械化作業。當前,全縣玉米主要產區機械化綜合作業率在60%左右,個別地區達到90%以上。而其它雜糧作物的機械化作業程度,大致為“零”,有些尚在啟步,綜合作業率達不到30%。玉米機械化程度的提高,減輕了農民沉重的田間勞作,農民愿意種玉米,從而促進了玉米面積的不斷增加。
4繁峙縣玉米產業的發展規劃及趨勢
4.1優化產業結構,嘗試種植新品種
目前,我國糧食消費結構正在升級,口糧消費將呈減少趨勢,飼料用糧需求增加。并且,隨著居民膳食結構中肉、蛋、奶等動物性食品的增加,帶動了畜牧業的發展,這使得青飼、青貯專用玉米需求量開始增長。而繁峙縣在未來幾年的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畜牧業,這說明我縣玉米的市場需求量將有很大的提升,這勢必給我縣玉米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另外,在對全國玉米市場進行調研之后我們發現,特用玉米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營養價值和加工價值,故也叫“增值”玉米。傳統的特用玉米有甜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等,新近發展起來的還有高油玉米、優質蛋白玉米、高直鏈淀粉玉米、青飼玉米和及早熟青食玉米。這些新品種都非常有市場前景。
據上所訴,我們可以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結合繁峙縣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特征,調整傳統種植品種,嘗試增加新品種,實現我縣玉米產業結構的優化。當然,相關的保障工作也要跟上。
首先,要選好實驗基地。基本原則是要符合當地的自然條件,還要優先考慮農民的種植水平和交通是否便利;其次,要規范化管理。這樣做是為了保障示范項目的整體效果,要求相關部門和技術人員要盡職盡責;再有,要成立專項技術小組,要將技術措施及實施方案制定出來,并將田間記載做好,使任務的具體落實得以有效地保證。
4.2完善產業體系,深挖玉米產業的潛力
通過調研,我們采集到如下一些數據:
西部地區水地玉米平均畝產約700公斤,畝最高產量可達到1200多公斤;中部地區水地玉米平均畝產約650公斤,最高畝產820多公斤;東部地區水地玉米平均畝產600公斤左右,最高畝產752.8公斤;因此,在全縣16萬畝的水澆地中,每畝再增收100公斤產量,總產增加1600萬公斤,有可能成為現實。特別是4萬畝的保澆地,畝產增加150公斤—200公斤。為此,我縣要從以下幾點著力:
首先:生產經營上要走集約化、規模化、機械化、專業化之路。這就要改變農民一家一戶的手工作業狀態,通過土地流轉或者建立合作社,建立家庭農場,提高規模效益,這樣農民種糧才能賺錢;其次:應對干旱要到位,要通過興修水利、在耕作栽培、品種選育上,都要注意耐旱性。而且,深松土壤、秸稈還田,這都有助于改善耐旱性;在有:要推廣更好的收獲機械、加工機械、倉儲設備,盡量減少收獲、儲藏、運輸過程中的損失。
5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實現玉米產業的發展,就要立足繁峙縣自身的生產條件,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完善產業制度,轉變發展思路和方式,最主要的還是要依靠科技投入和政府的引導和扶持。
參考文獻:
[1]戴鵬灣. 玉米的生產現狀與發展趨勢[J]. 現代化農業,2023,(2):27-30.
[2]陳新海,沈文琳,楊文化,等. 河套地區玉米生產現狀及發展趨勢[J]. 現代農業,2022,(3):46-49.
[3]詹平明. 青川縣玉米生產現狀與發展趨勢[J]. 四川農業與農機,2022,(2):17-19.
[4]苑國霞.玉米無公害種植技術要點[J].糧食科技與經濟,2019,44(8):77-78.
[5]盧庭啟,稅紅霞,蔣曉芳,等. 綿陽市玉米生產現狀及發展趨勢[J]. 四川農業科技,2022,(2):4-6,10.
[6]張曉英,周彥偉,吳然,等. 我國糯玉米生產現狀及發展趨勢淺析[J]. 新農業,2021,(13):14.
[7]陳焰紅,成洪,熊洪霞,等. 丹江口綠色玉米生產現狀及發展趨勢探討[J]. 湖北植保,2021,(3):56-57.
[8]李振國,成如,寶門,等. 全株青貯玉米機械化生產技術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J]. 農村牧區機械化,2017,(5):15-16.
[9]盧桂珍,黃崇衛,阮秀華. 云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玉米生產現狀及發展趨勢[J]. 農民致富之友,2015,(22):45-46.
[10]王小強,李占林,武建凱,等. 我國特用玉米生產利用現狀及發展趨勢[J]. 園藝與種苗,2012,(10):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