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西紅柿是一種常見的食品,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對人體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另外,西紅柿具有緩解口苦和胃熱的作用,所以在市場上有很大的需求。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要加強西紅柿的種植和管理,以適應市場的需要。本文對設施農業進行了簡單介紹,探討了設施農業番茄的栽培技術以及水肥管理策略,旨在為相關工作提供幫助,提升番茄栽培質量。
關鍵詞:設施農業;番茄栽培技術;水肥管理
引言:設施栽培技術是一項重要的應用技術,在番茄生產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延緩因天氣、季節等因素對蔬菜生產造成的影響。只有不斷優化、科學調控、充分利用這些功能,保證番茄的正常生長,從而使其在一年四季都能正常生產。保證番茄生產的供應,供應大量、源源不斷的新鮮西紅柿,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
1設施農業概述
設施農業是利用人工技術,通過改變自然光、溫、熱、環境因素,為動植物提供最佳的生長環境,從而實現全年無休無止的生產。設施農業是一種新型的技術系統,其關鍵技術包括環境安全型溫室、安全型畜禽舍、安全型菇房等。其核心技術就是可以充分利用太陽能,在冬季達到高透光性和保溫效果,在夏天可以起到降溫和防苔作用;能把太陽的無用光轉換成能滿足光合作用的光波;具有很好的灰塵和污垢作用。該系統針對不同的種質需求,將其分為不同的設施,并對其進行了選育。
2設施農業番茄栽培技術
2.1番茄種植區域建設技術要點
設施農民在種植西紅柿之前,首先要對西紅柿的生長環境進行調查和分析,選擇土壤中營養豐富的地方,以沙壤土為主,保證土壤的透氣性和保水性,這樣才能提高西紅柿的根系生長。設施農民在選定了大棚后,要建造西紅柿大棚,并按照不同的種植區域進行布局,保證大棚的密封性能,同時還要在大棚的頂端安裝適當的通風孔,保證大棚的通風性能。換一種說法,就是在溫室里點燃殺蟲劑,進行室內的消毒和殺菌,小型棚屋可以使用10%~15%的煙熏劑[1]。另外,在熏蒸的時候,相關的種植者要將溫室的入口處進行密閉,保證熏制出來的藥水不會外泄,這樣可以達到最好的殺菌效果,熏蒸結束后,棚室的密閉時間要延長一天到兩天。在此基礎上,正確掌握西紅柿種植區建設的關鍵技術,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2.2選擇品種
2.2.1種子的選擇。西紅柿溫室是一種反季節蔬菜,其光照條件沒有露地好,應選用耐寒性和抗病性強的品種,即使在微弱的光線下也能正常生長。若在春、冬季采收,宜選用高大、晚熟、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的品種。同時,要根據市場狀況、滿足本地消費者的需要、因地制宜的原則。
2.2.2對種子進行管理。西紅柿種子要先用溫水浸泡,然后用紗布將種子包起來,然后放入27℃陰干和催芽,80%以上的西紅柿種子可以直接播種。另外,種子可以用熱水浸泡,去掉種子中的雜質,選擇種子飽滿、品質好的種子,浸泡2—3天,然后用30℃的溫水浸泡3—4小時,然后放入28℃的溫度下進行萌芽,80%的種子萌發后即可進行種子的萌發。
3土壤耕作技術
土壤耕作技術是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棚內的土壤覆蓋面積、深度、透水性、透氣性等得到改善,從而使大棚番茄的生長條件得到改善,并能有效地提高土壤的肥力,并能有效地消除害蟲和雜草。目前有3種常見的土壤耕作技術。第一種是人工開墾。春、夏、秋三季進行中耕、淺翻,以除去雜草,保持土壤松軟,增加肥料利用率,對春夏、秋季大棚番茄種植具有重要意義。但長期采用單一的清耕方法,容易導致土壤水分、肥力的損失,對土壤的結構和耕作的影響。第二種是免耕。不需要人工或機械的方法,只需要定時噴灑除草劑,就可以進行機械化的管理。第三種是覆蓋。在土壤表層覆蓋農作物秸稈、雜草和綠肥等有機覆蓋物后,這些覆蓋層會逐步發生腐殖性分解,從而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從而保持土壤的水分。同時,可以在土壤表層覆上薄膜,在覆蓋之前,先進行中耕、施肥、澆水,然后在土壤中噴灑適當的除草劑,然后再將薄膜封住,以抑制土壤水分蒸發,改善土壤物理性質,提高蔬菜品質。
4合理密植,適齡移栽
4.1合理的種植密度。由于栽培方式和品種特性的不同,栽培密度也有很大的差別,本文以普羅旺斯西紅柿為實例,介紹了目前應用最廣的連棟溫室多層栽培技術[2]。實踐證明,每畝2800株是最好的選擇,通常采用70—50cm寬的窄行,株間距40cm,行距方向主要是從南到北,根據當地的土壤和光照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
4.2按年齡進行移植。由于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的不斷提高,使得番茄的專業化生產日趨成熟,目前的栽培方式主要是工廠化育苗,選用出苗25cm,4—5葉齡的幼苗,在晴好的天氣下進行移栽。
4.3選擇有機肥料
一般來說,西紅柿的品質和肥料的品質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要注意施肥的質量,合理的施肥,才能保證西紅柿的健康。綠色西紅柿的肥料應該是以有機肥為主,而有機肥則是利用家禽的糞便和植物的秸稈來進行,在此基礎上,可以通過加入硝酸鉀和生物菌肥來達到最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在使用秸稈的過程中,要保證不會有任何的細菌,而且要將秸稈進行殺菌處理,這樣才能有效地防止稻草的病害。另外,專業的種植者在施用基本化肥時,要對耕田的土壤進行翻修,保證翻耕的深度不超過15—20cm。而在耕種層10—15cm的范圍內,撒上了基礎肥。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化肥的效果,保證設施農業的西紅柿產量和產量。
4.4光照管理
西紅柿是一種喜光的植物,在番茄果實期要加強光照管理,并要適當延長光照時間,以保證番茄的營養和光照。在日常的管理中,可以預先掀開覆蓋層,保證早上的太陽能照到西紅柿。另外,要清除溫室膜上的污染物質,增加膜的透光率,使西紅柿有足夠的光照。在西紅柿開花后,應加強對溫度的管理,白天20—30℃,晚上15—20℃。冬、春光照弱、日照短,加之受降雪影響,要提高室內光照,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適度的稀疏種植,采用南北向的種植模式。第二,適時修剪、疏果,以達到控制苗木生長的目的。西紅柿一般是單根修剪。采收不能過早,要掌握好采收時機,過早采收會影響根系的生長,過遲則會影響西紅柿的生長,與植株競爭養分,不利于開花。在側芽生長至3—6 cm時,可進行萌發,并保持較強的側芽。在植物長到一定高度時,把所有的側枝都剪去。對于中等大小的西紅柿,可以保持3—4個果穗,2—3個果穗,2—4個果穗,2—4個,番茄個頭小的5—6個。在留果后,要注意在中午氣溫高的時候進行打頭,這個時候有利于傷口的恢復。在西紅柿上蓋后,無需進行修剪,應及時把老葉和病葉切除。第三,在陽光明媚的日子里,掀開草簾,哪怕是在下雪的時候,也要把它掀開,讓陽光透過,晚上打開,早上蓋上,或者在溫室里用電[3]。第四,選用耐光性強、早熟的品種。第五,采用溫室氣體肥料。
4.5溫度調控
溫度、濕度、光照是影響番茄生長的主要因子。因此,要想進一步提高西紅柿的生產技術,必須要創造適宜的環境。由于光合作用在西紅柿的生長發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過量的光照和缺乏的光照都會對西紅柿的生長發育產生直接的影響。在移栽定植后5—7天內,宜在白天適當地遮陰,減少通風,采取措施,氣溫20—25℃,晚上15—17℃。在開花的季節,白天要注意保持室內的通風和透光率,保持20—28℃。夜間溫度要控制在15—20℃,高溫和低溫都會使西紅柿幼苗僅開花而不結果,從而降低番茄的產量。如果外面的氣溫太高,就應該將溫室的塑料布掀開,讓室內的空氣流通。但為了避免晚上的寒風直接刮到幼苗的根部,也要設置通風孔來保證幼苗的健康。此外,由于西紅柿幼苗根系對濕度有很高的敏感度,根系容易因水分過多而發生腐敗。因此,要對溫室的濕度進行嚴格的控制,并對其進行定期的濕度檢測。
4.6病蟲害防治
第一,早疫病。早期病害的病葉有一種水漬狀的深綠色斑點,接著擴展成不規則的形狀,并有同心的輪紋。在潮濕條件下,病斑可產生黑色霉菌,多數是從植株下部的葉片開始生長,嚴重時,下部的葉子會萎縮死亡。病斑在葉柄、莖桿和果實上表現為深棕色的橢圓病斑,擴展后呈凹陷狀,并有黑色霉菌和同心輪紋。果皮上有青果病斑,嚴重時會引起果實破裂。采用百菌清600倍藥劑,每7天進行1次防治。第二,晚疫病。番茄的晚疫病對番茄的生長發育有很大的影響,如果不及時控制,整個設施都會受到感染。結果表明,在空氣相對濕度大于90%的情況下,果實表面會產生白色的霉菌,使果實發生嚴重的腐爛。在通風較差、栽培密度較高的條件下,番茄晚疫病是發生在設施內部的較多的。對病株進行徹底的清理,并加強設備內部的通風。殺蟲劑的控制,可以選用72.2%霜霉威8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可濕粉900倍液,在莖干、葉背、青果等部位均勻噴灑,在主要的部位,如植株中下部,要輪流施藥。第三,青枯病。番茄青枯病是引起葉片枯萎和枯黃的主要原因。在室內較高的氣溫和較低的光照條件下,容易引起番茄青枯病。在控制青枯病的過程中,必須定期將病株移走,并將其運出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達到控制指標后,可用硫酸鏈霉素200mg/L,或用30% DT 500倍液或4000倍液灌根[4]。每周300g的藥水,10天1次。加強通風排水作業,預防大面積發生青枯病。第四,灰霉病。番茄灰霉病是由病菌感染引起的。選用優質番茄品種,進行壯苗培養,一旦發現病株,立即進行隔離和根除。用奧力克—霉止300倍稀釋后,加入適量的有機硅,在病區內噴5天1次,連續2次,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防止疾病的蔓延。第五,臍腐病。臍腐病是番茄青果期最常見的病害。在發病后,病斑在果實的頂端形成,起初是深綠色的卵形,然后是深棕色,然后是扁平的,通常不會引起果實的腐爛。在室內濕度達到一定程度后,真菌就會粘附在番茄的病斑上,形成深棕色或粉色的霉菌。在幼苗的早期,施用50—75kg的石灰粉;在番茄臍腐病的發生過程中,可采用1%的碳酸鈣、1%的氯化鈣、臍腐靈,15天1次,可達到防治臍腐病的目的。
5設施農業番茄的水肥管理策略
5.1全面推行水肥一體化模式
傳統的大棚西紅柿水肥管理模式,由于技術和觀念的制約,導致實際水肥效果與期望相差甚遠,導致了無謂的水資源浪費,化肥和水的利用率也很低。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實行“水肥一體化”的農業生產模式,同時實施“土地灌溉”和“施肥”,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水肥一體化技術的實質就是利用現有的設備和管道灌溉系統,將施用化肥溶于灌水中,再經管道直接輸送到大棚中的西紅柿根部。在番茄根部周圍的土壤中,可以充分利用水分和各種養分,避免在番茄根部不能吸收的地方施用肥料和水分。同時,在推廣和經營大棚番茄水肥一體化模式時,必須嚴格遵守水肥協同、少量多次、水肥平衡、按需灌溉、按需施肥等原則。
5.2把握育苗管理要點
首先,要進行一次攪拌,在攪拌的時候,要對西紅柿的種子進行仔細的篩選,將那些不完整的、瘦弱的、腐爛的、腐爛的、腐爛的、病斑的種子,都給浸泡在了溫水里面。水溫要控制在50-55度之間,浸泡的時間要10—15分鐘。針對本區域病蟲害發生的實際情況,采用高錳酸鉀的方法,在溫水中加入10%左右,提高了西紅柿的抗病能力。在烘干2—3天后,保證番茄種子干燥,然后馬上進行下一步的播種。將西紅柿的種子浸泡在其中,不僅可以讓西紅柿的抗性更強,而且還可以加速西紅柿的生長,從而提高西紅柿的發芽速度。
5.3膜下滴灌工作
西紅柿在生長的時候,對水分的需求比較大,但是如果經常澆水的話,就會導致溫室里的濕度增加,很可能會引發疾病。為了保證足夠的水分,還要保證大棚里的濕度,可以采用膜下滴灌的方式進行灌溉,保證大棚里的西紅柿的產量。農民們需要在田埂上進行滴灌,但是地膜可以有效地阻止水分的蒸發,利用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控制溫室的溫度。而且可以極大的增強土壤的水分,而滴灌的方式,也可以降低水資源的消耗。因此,在各方面,采用膜下滴灌技術要點,可以將其提高到最大,掌握好這些技術要點,必然能夠使得大棚番茄管理技術要點得到實現,實現大棚番茄較高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5.4設施番茄病蟲害防治管理
在設施西紅柿的生產過程中,由于外界的因素和自身的原因,經常會發生病蟲害,而在土壤中滋生的病菌,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就會對西紅柿的產量和質量造成威脅。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加強對番茄病蟲害的控制。一是對大棚番茄的生長和土壤進行定期監測,發現前一段番茄的生長和成活率明顯降低等異常現象,應著重分析病蟲害問題,根據現場情況與番茄生長情況,準確判斷病蟲害種類、發生原因、所造成的具體影響。同時,根據現有的技術資料,制定綠色防控技術方案。從番茄水肥管理的觀點出發,合理地進行施肥,能夠有效地促進番茄的生長,增強其抗性。
綜上所述,西紅柿作為一種較為普遍的蔬菜,因其營養豐富、口味獨特而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其市場需求量很大。由于設施農業生產效率高,經濟效益好,但是由于栽培技術的要求高,所以在生產中要加強綠色防控技術。采用科學的技術措施,可以有效地減少番茄的病蟲害,促進番茄品質、產量和種植效益的持續穩定增長。
參考文獻:
[1]王牧野,李建平,李俊杰.成本收益視角下中國設施蔬菜生產效率研究——以黃瓜、番茄栽培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1,42(12):170-183.
[2]陳燁華,鄭劍超.新疆和田地區設施番茄栽培技術規程[J].農業科技通訊,2020(04):290-291.
[3]王雪影,李咸娟.溫室大棚番茄栽培技術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9,39(19):92-93.
[4]趙夏梅.日光溫室無公害番茄栽培技術分析[J].農家參謀,2019(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