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通過試驗,驗證21%氯膽·萘乙酸可溶液劑調節馬鈴薯生長的明顯效果,在不增加植株高度而又有助于提高馬鈴薯產量和商品薯率的同時,還可以提高淀粉和維生素C的含量,從而提高種植效益。
關鍵詞:生長調節劑;馬鈴薯;增產
1試驗目的
21%氯膽·萘乙酸可溶液劑是安徽天成基農業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生產的一種用于調節馬鈴薯生長的生長調節劑,可以在不增加株高的情況下,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從而提高種植效益。本試驗就是要通過田間試驗,評價該公司提供的21%氯膽·萘乙酸可溶液劑調節馬鈴薯生長的效果,確定適宜用藥時期和最佳使用劑量,并觀察對馬鈴薯非靶標生物的影響,為進一步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本次試驗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藥登記試驗質量管理規范》、農業行業標準《農藥登記田間藥效試驗質量管理規范》(NY/T2885-2016)、《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和相關SOP實施。
2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地安排在蚌埠市懷遠縣淝河鎮嶺集村一蔬菜種植大戶的馬鈴薯田中,試驗地為長方形,東西長度接近70米,南北寬度約45米,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馬鈴薯品種為興佳2號。試驗地土壤質地為沙姜黑土,由于常年種植蔬菜,土壤基礎肥力較高,有機質含量為2.25%,pH值為6.8,基本上屬于中性偏酸性土壤。于2022年2月1日上午采用機械旋耕整地,整地時每公頃用三元復合肥(N:P:K=15%:15%:15%)600千克、有機肥15000千克作基肥,下午采用機械起壟地膜覆蓋播種,株行距約為22厘米×75厘米,播種密度為60000株/公頃。中后期除進行葉面噴肥外不再進行任何形式的根部追肥,其他田間管理按常規進行,小區間肥水管理等栽培條件一致。
3試驗藥劑和試驗設計
3.1 試驗藥劑
3.1.1供試藥劑
供試藥劑21%氯膽·萘乙酸可溶液劑,由安徽天成基農業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
3.1.2對照藥劑
對照藥劑共有2種:一是60%氯化膽堿水劑,登記證號:PD20160081;二是5%萘乙酸水劑,登記證號:PD20085861。兩個對照藥劑均由四川省蘭月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為市場上正在銷售產品。
3.2 試驗設計
按照試驗方案設計,本試驗共設了7個處理,其中21%氯膽·萘乙酸可溶液劑4個處理,分別是處理①、21%氯膽·萘乙酸可溶液劑300毫升/公頃(低劑量),處理②、21%氯膽·萘乙酸可溶液劑600毫升/公頃(中劑量),處理③、21%氯膽·萘乙酸可溶液劑900毫升/公頃(高劑量),處理④、21%氯膽·萘乙酸可溶液劑1200毫升/公頃(此處理為中劑量的加倍劑量,主要目的是觀察此劑量下對馬鈴薯有沒有藥害等影響);兩個對照藥劑處理,分別是處理⑤、60%氯化膽堿水劑300毫升/公頃,處理⑥、5%萘乙酸水劑180 毫升/公頃;另設處理⑦、清水對照處理。
試驗設4次重復,總共28個小區,采用隨機區組方式排列,處理間小區東西方向排列,區組間南北方向排列。每個小區面積20平方米(4米×5米)。試驗區四周留有1.5米寬保護行,小區間留有0.5米寬間隔。
4施藥方法和時間
試驗采用莖葉噴霧方式施藥,施藥器械由江蘇沛縣藍天植保器械廠生產、合肥高爾生命健康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藍藝3WBD-16L型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單個圓形噴頭。試驗施藥時間為:在馬鈴薯塊莖膨大初期(2022年4月17日)進行第一次施藥,間隔10天后(4月27日)進行第二次施藥,共施藥2次。施藥時從清水對照處理開始,藥劑處理區按試驗設計稱量好藥劑,采用二次稀釋,兌好水量,由低濃度區向高濃度區逐個小區進行均勻噴霧。試驗用水量為600升/公頃。
5試驗期間其它藥劑使用情況
本試驗分別于2022年于4月20日上午趁雨前撒施3%辛硫磷顆粒劑每公頃60千克防治蠐螬和金針蟲等地下害蟲一次,4月25日用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300倍液防治馬鈴薯疫病一次,同時每公頃添加50%吡蚜酮可濕性粉劑180克兼治蚜蟲、95%磷酸二氫鉀1.5千克進行葉面施肥。4月30日每公頃用3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50毫升防治棉鈴蟲等鱗翅目害蟲。除此之外整個試驗期間未施用其它農藥。上述用藥和葉面施肥均為馬鈴薯常規病蟲害防控和管理措施,對本試驗結果沒有影響。
6氣象資料
第一次施藥時間為2022年4月17日上午,當時天氣為多云,氣溫在16.5~20.5℃,相對濕度為60.9,偏北轉偏東風2~3級;第二次施藥時間為4月27日上午,當時為陰天,西北風2~3級,氣溫10.0~24.8℃,相對濕度為70.5。從4月17日第一次用藥到5月24日收獲馬鈴薯及相關試驗調查結束,其間一共發生14次有效降雨,總降水量為136.7毫米,其中最大一次降水過程發生在2022年5月3日,當日降雨量63.4毫米。總體降雨日數和降雨量與往年同期相比略偏少,且降雨多集中在試驗前中期,中后期以多云天氣為主。
7調查、計算方法
7.1調查方法、時間和次數
7.1.1調查時間
在每次施藥后3天,觀察馬鈴薯有無藥害,各處理小區馬鈴薯長勢、葉色等,并記錄藥劑對非靶標生物的影響。在第二次施藥后13天(2022年5月10日),每小區選定10株,調查馬鈴薯主莖高度。收獲時(2022年5月24日)調查,測定馬鈴薯產量和品質。
7.1.2調查方法
①藥害調查:施藥3天后用目測法觀察藥劑對馬鈴薯有無藥害,如有藥害要記錄藥害的類型和程度,若無藥害即寫“無藥害”,若有藥害按下列要求記錄:
a) 如果藥害能被計數或測量,則用絕對數值表示,例如株高等。
b) 在其他情況下,可按下列兩種方法估計藥害的程度和頻率:
分級法:按藥害分級的方法,記錄每小區藥害情況。以“-,+,++,+++,++++”。
-:馬鈴薯生長正常,無任何受害癥狀;
+:馬鈴薯輕微藥害,藥害少于10%;
++:馬鈴薯中等藥害,以后能恢復,不影響產量;
+++:馬鈴薯藥害較重,難以恢復,造成減產;
++++:馬鈴薯藥害嚴重,不能恢復,造成明顯減產或絕產。
百分比法:將藥劑處理區同空白對照區比較,評價藥害百分率。
調查過程中要準確描述馬鈴薯藥害癥狀(生長抑制、褪綠、畸形等),記錄所有情況下馬鈴薯的生長情況。供試藥劑的安全性評價要考慮到馬鈴薯藥害和逆境因素(如栽培措施、病蟲害、異常氣候條件等所造成的損害)之間的互相作用。
②株高調查:第二次施藥后10~15天,每小區采用對角線5點取樣法,每點取2株,共10株測定馬鈴薯的主莖高度,計算供試藥劑對其增長(抑制)率。
③產量和品質調查:馬鈴薯收獲時,每小區5點取樣,每點調查2株,共10株調查每株塊莖數、塊莖重量和商品薯數量。同時在每小區的中間行收獲10平方米,測定小區產量,最終折算出每公頃產量(千克/公頃),并對所獲得的數據進行方差統計分析。
另外每小區隨機抽取一定量的樣品,每個處理的樣品充分混合后帶回室內,再從混合樣品中按處理分別測定馬鈴薯的淀粉含量和維生素C含量。根據以上調查和測定的數據,評價供試藥劑對作物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7.2計算方法
本試驗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進行。試驗結果用鄧肯氏新復極差法進行方差分析。
計算公式:
主莖高增長率(%)=■×100%
增產率(%)=■×100%
利用DPS 統計分析軟件中的Duncan新復極差法對相關試驗數據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7.3對其他非靶標生物的影響
施藥后3天觀察供試藥劑對其他非靶標生物的影響。
8試驗結果與分析
8.1對馬鈴薯的安全性
每次施藥后3天觀察,供試藥劑21%氯膽·萘乙酸可溶液劑各濃度處理區馬鈴薯生長情況良好,與清水對照區比較均無明顯異常,未見有藥害癥狀發生。
8.2對馬鈴薯株高和產量的影響
從表1中可以看出,通過對第二次施藥后13天調查,供試藥劑21%氯膽·萘乙酸可溶液劑對馬鈴薯株高無明顯影響,各處理組馬鈴薯株高在44.88~45.08厘米之間,比空白對照株高44.65厘米略有增高,但是經過方差統計分析無顯著差異。
從表1中還可以看出,在最終對馬鈴薯品質的測定中,供試藥劑21%氯膽·萘乙酸可溶液劑各處理組馬鈴薯的淀粉含量為12.6~18.4克/100克,清水對照組淀粉含量為13.0克/100克,與清水對照組比,供試藥劑低、中、高劑量各處理組淀粉含量有所提高;供試藥劑各處理組維生素C含量為18.0~24.5毫克/100克,清水對照組維生素C含量為19.1毫克/100克,與清水對照組相比,供試藥劑低、中、高劑量各處理組維生素C含量也有所提高。
從表2中可以看出,供試藥劑21%氯膽·萘乙酸可溶液劑對馬鈴薯的產量和商品薯率等經濟性狀均有一定的影響,使用21%氯膽·萘乙酸可溶液劑可以明顯提高馬鈴薯產量,提高商品薯率。
供試藥劑各處理組產量增長率為9.59%~18.95%,總體上與供試藥劑濃度成正相關,供試藥劑低、中、高劑量組馬鈴薯產量和商品薯產量與清水對照組相比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與對照藥劑各處理組相比,除供試藥劑21%氯膽·萘乙酸可溶液劑低劑量處理組300毫升/公頃的產量與對照藥劑60%氯化膽堿水劑300毫升/公頃處理產量相當、差異不顯著外,供試藥劑中、高劑量處理組產量均比對照藥劑60%氯化膽堿水劑300毫升/公頃處理組產量增加,差異達極顯著水平。
供試藥劑21%氯膽·萘乙酸可溶液劑各處理組產量和商品薯產量均明顯高于另一對照藥劑5%萘乙酸水劑180毫升/公頃處理組,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
供試藥劑21%氯膽·萘乙酸可溶液劑各處理中的最高劑量900毫升/公頃處理與中等劑量的倍量1200毫升/公頃處理的產量相當,沒有明顯的差異。
所有處理的商品薯產量和商品薯率的情況趨勢與總產量趨勢大體一致,但是供試藥劑21%氯膽·萘乙酸可溶液劑的各處理組對商品薯增產效果差異更顯著,說明21%氯膽·萘乙酸可溶液劑不僅可以顯著提高產量,還能夠有效地提高商品薯產量,從而提高商品薯率,更好地增加種植效益。
8.3對非靶標生物的影響
施藥后3天觀察,供試藥劑21%氯膽·萘乙酸可溶液劑各處理對其它非靶標生物無明顯影響。
9 結論
9.1供試藥劑的增效水平
本次試驗結果表明,供試藥劑21%氯膽·萘乙酸可溶液劑用于調節馬鈴薯生長,在馬鈴薯塊莖開始膨大期噴施21%氯膽·萘乙酸可溶液劑,能促進馬鈴薯生長,在不明顯增加株高的同時,還有助于提高馬鈴薯產量、品質和商品薯率:產量比清水對照處理增加9.59%~18.27%,淀粉含量和維生素C含量分別比清水對照處理增加1.2~5.4個百分點和2.0~5.4個百分點,商品薯率比清水對照處理增加2.41~6.64個百分點。供試藥劑21%氯膽·萘乙酸可溶液劑低、中、高劑量處理組的馬鈴薯淀粉含量和維生素C含量均高于清水對照處理組,有力地說明21%氯膽·萘乙酸可溶液劑在馬鈴薯生長中的作用特別明顯。整個試驗期間馬鈴薯生長正常,未觀察到藥害癥狀。
9.2推薦關鍵使用技術
根據本次試驗結果,從調節生長作用、成本等角度綜合分析,供試藥劑21%氯膽·萘乙酸可溶液劑用于調節馬鈴薯生長,建議制劑用量在600~900毫升/公頃(有效成分用量126~189克/公頃),于馬鈴薯塊莖開始膨大期施用,用水量600升/公頃,均勻莖葉噴霧。
參考文獻:
[1]高安慧,姚小龍,胡賢鋒,羅躍等.低容量對稱式噴頭組合件在馬鈴薯上的應用評價[J].農技服務,2021(12).
[2]王同歲.水稻旱直播田封閉除草減量增效助劑田間藥效試驗[J].農民致富之友,2022(5):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