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博物院藏《梁清標登瀛洲圖》,是一幅以梁清標為像主的《登瀛洲圖》。“登瀛洲”之說,源于唐太宗開文學館,以杜如晦、房玄齡、虞世南、姚思廉、褚亮、李玄道、薛元敬等18人為學士,供其咨詢政務、討論典籍,并命閻立本畫像、褚亮為之作贊,號稱“十八學士”,被選中學士者稱“登瀛洲”。瀛洲,是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后來以“登瀛洲”喻指考中進士,飛黃騰達。唐宋以降,以“登瀛洲”為主題的畫作不少,宋代李公麟、劉松年,明代仇英、尤求,清代董浩、陳煥、錢杜、杜元枝等人都曾畫過。但是,上述歷代著名畫家所繪“登瀛洲圖”均以唐“十八學士”為主題,像《梁清標登瀛洲圖》這樣,單獨表現一人中舉且走馬上任的“登瀛洲圖”,并不常見。
最可信的肖像版本
《梁清標登瀛洲圖》中,進士及第的主人公身著紅色補服,腳蹬黑靴,頭戴烏紗帽,氣定神閑地立于祥云環繞之樓閣之下。一人手執羽扇立于后,另一人持紅色包裹恭候在側。一匹白馬待行在前,馬鞍齊備,馬頸旁懸著紅纓,兩個侍從手執金瓜侍立于馬前,一人肅立于馬之右側待命。侍從均著灰褐色長袍。畫中人胸前圍革帶,補子繡飛禽,是明代文官的標志。梁清標雖然一生主要活動是在清朝,但他中的是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進士,故其補服為明代朝服。畫中禮儀、禮制均為明代范式。
梁清標 (1620-1691),字玉立,一字蒼巖,號棠村、蕉林,明末清初著名藏書家、文學家,直隸真定(今河北省正定縣)人,明崇禎十六年進士。清順治元年降清,補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歷任宏文院編修、國史院侍講學、詹事府詹事、禮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刑部尚書、戶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等職,著有《蕉林詩集》《棠村詞》等。
在古城正定,梁清標“一堂榮五代”的梁氏宗祠(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收藏甲天下”的蕉林書屋,都是耀眼奪目的存在。尤其集文物收藏、學術研究于一體的蕉林書屋,在歷史上名氣頗大,令古今無數文人墨客心馳神往。近年整修一新的蕉林書屋,猶如一座小型博物館,內有《藏富甲天下 聲聞爍古今——蕉林書屋部分藏品陳列》。書屋一角,復原了一間書房,陳設一書案一條幾一博古架,墻上懸掛一幅《梁清標登瀛洲圖》復制品。
據學者考證,畫中所繪梁清標形象,是經梁本人過目且認可的,應是梁清標所有肖像中最可信的版本。從畫風、時代氣息及題跋可知,此畫作于明末清初,其筆墨之精妙、構思之細膩、意境之雅致,遠非一般畫工所作肖像畫可比,見證了梁清標作為一代收藏大家的欣賞格調。
走出宦海后的精神家園
梁氏家族是明清時期正定一帶的名門望族。據《梁氏族譜》載,梁氏原是山西蔚州巨族,明洪武初為避戰亂,梁聚攜眷前來真定(今正定)定居。六世傳至梁夢龍,明嘉靖三十二年舉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歷嘉靖、隆慶、萬歷凡27年,為官剛正,功績卓著,官至兵部尚書、吏部尚書、太子太保,家族也由之大顯。后世子嗣代出高官,尤其至梁夢龍曾孫一代,梁清標、梁清寬、梁清遠均為清朝顯官,“同列九卿”。
據《正定縣志》記載,梁清標幼年天資聰慧,從小就展露出非凡才智。14歲補諸生,22歲領鄉薦,23歲考中進士,以優異的成績被選入翰林院庶常館深造,以庶吉士初入仕途。1644年,明亡清興,朝代更迭。24歲的梁清標被清政府以其原庶吉士的身份授予宏文院編修之職。隨后,又曾歷任兵部、禮部、刑部、戶部尚書。清康熙六年(1667年),47歲的梁清標因主持科考的一些做法得罪了當朝權貴,被皇帝“恩賜閑居”。革職還家的梁清標,“翩然歸里,手葺蕉林書屋,賦詩飲酒,優游泉石,有終焉之志”(見《正定縣志》)。蕉林書屋,成為梁清標走出宦海后的精神家園。
曾經的蕉林書屋,占地1040平方米,是一處布局嚴謹的四合院,坐北朝南,正屋面闊3間,進深兩間,青瓦覆頂。院中種植銀杏、海棠以及主人最喜愛的芭蕉,秀逸的太湖石環列其中,反映出主人高雅的美學修養。現存建筑面積僅存230㎡,不及當年的四分之一。
清代北方最大的私人博物館
在文物收藏界,蕉林書屋素有“清代北方最大的私人博物館”之稱。據統計,梁清標收藏法帖107件,其中晉唐名家名跡28件、宋元名家名跡74件、明代4件、清代1件;收藏古畫500件左右,晉代至五代的繪畫作品63件,宋元作品349件,明清繪畫87件。后來流入清內府、編入《石渠寶笈》的147件梁清標藏品皆為上等,可見藏品之精。據河北省文物專家陳耀林調查,國內外各大博物館收藏的蕉林舊藏多達160余種。梁清標所鑒藏的晉唐、宋元書畫,成為當今各大博物館中國古代書畫的上等藏品。
梁清標收藏的書帖,有號稱“鎮國之寶”的晉代陸機的《平復帖》、王羲之的《蘭亭序》(張金界奴本),唐代李白的《上陽臺帖》、杜牧的《張好好詩》、顏真卿的《自書告身帖》和《竹山堂聯句》,宋代蘇軾《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歸去來辭》、黃庭堅的《陰長生詩》、米芾的《七言詩》、蔡襄的《自書詩》等等,每一件都可謂獨一無二、震爍古今的藝術珍品。
梁清標收藏的古畫,有晉代顧愷之的《洛神賦圖》,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圖》,唐代閻立本的《步輦圖》、周昉的《簪花仕女圖》,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后梁荊浩的《匡廬圖》,宋代趙佶的《雪江歸棹圖》、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清代王時敏的《仿古山水冊》,等等,每一件都堪稱中國古代繪畫史上的扛鼎之作。
除了書畫收藏,梁清標還繼承了家傳數千冊圖書典籍,并醉心搜羅各種沒有刊印的珍貴孤本。全盛之時,蕉林書屋私人藏書達10余萬卷。
梁清標去世后,其藏品開始大量流出。據《正定縣志》記載,其孫梁彬1760年“引疾歸田”“資用屢空”家道中衰,故所余藏品難得保全。據悉,蕉林書屋藏品大部分進入清內府,收入乾隆時期編纂的《石渠寶笈》,很多書帖還刻入《三希堂法帖》。由于梁清標未曾留下藏品目錄,以致后世無法得知當年蕉林書屋有幾多珍藏,又有多少藏品流散于歲月深處。
如今,梁清標已去世3個多世紀,曾經文華繁盛的蕉林書屋,只剩一座空屋,令人不勝唏噓。但是,梁清標為珍貴文物收集、保護、鑒賞以及廣泛流傳作出的卓越貢獻,必將永遠閃耀于中國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