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電子產品更新換代速度的加快,電子產品使用周期大為縮短,電子垃圾成為重要的環境污染源。電子垃圾是一種特殊的垃圾,具有雙重特性,既有潛在的環境污染性,又可作為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資源性,是放錯地方的資源。
一、電子垃圾危害
電子垃圾對人類健康造成威協。電子垃圾包括各種廢舊電池、電腦、通信設備、家用電器以及被淘汰的精密電子儀器儀表等。電子垃圾含有汞、鎳、硒、錫、鉛、鉻、氯氟碳化物、鹵素阻燃劑等有毒物質,會嚴重威脅人類健康。電腦的有害物質更多,制造一臺電腦需要 700 多種化學原料,其中 50%以上對人體有害。鉛會破壞人的神經、血液系統以及腎臟,還會對兒童的腦發育造成極大的影響;鉻化物會透過皮膚,經細胞滲透,少量便會造成嚴重過敏,甚至導致哮喘、破壞DNA;汞會破壞腦部神經;鹵素阻燃劑的燃燒將會產生呋喃等致癌、致畸物質。
電子垃圾對環境的危害不容忽視。據測算,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價值,一個小小的紐扣電池可以污染 60 萬升水,相當于1個人一生的飲用量。
電子垃圾可以回收利用。雖然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但同時也含有大量的可以回收利用的貴金屬。有學者曾在隨意收集的1噸電子卡板中分離出銅 130kg、鐵41kg、鉛29kg、銻 20kg、鎳18kg、錫10kg及黃金0.45kg。沒有絕對的垃圾,只有放錯位置的資源,電子垃圾如果能夠得到充分回收利用,將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二、存在問題
(一)電子垃圾回收環節存在的問題。電子垃圾回收存在兩種傾向:一是只重視垃圾混合處理,忽視電子垃圾單獨回收。二是認為電子垃圾單獨回收處理太難,公民素質較低,處理成本過高。我在2013年提交了一份“關于加快電子垃圾回收處理體系的建議”,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開始在超市和社區等公共場所設置電池回收箱等,這個問題在最初一段時間得到改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電子垃圾的危害逐漸被人們淡忘,而且電子垃圾種類和數量快速增加,加之一些地區目前依然沒有真正意義上實行垃圾分類,使形勢更加嚴峻。許多電子垃圾流向民間小商販和小作坊,經翻新作為二手電器或者直接當作新電子產品流入市場,主要流向城中村、農村地區以及郊區,并未從根本上解決污染問題。只有小部分回收至正規企業,進行真正意義的回收利用。
(二)電子垃圾處理環節存在的問題。受運營成本高、回收站分布數量少、回收便利性差、資金不足、資源與環保意識淡薄等因素影響,正規企業電子垃圾回收來源不足,企業運營未能形成良性循環,處理能力不能充分發揮。
(三)電子垃圾回收政策執行不到位。由于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強,法制不健全,缺乏法律約束,不能有效遏制嚴重危害環境和人體健康的行為。對電子垃圾進行粗放式處理的小商販、小作坊依然大量存在,且生命力頑強。相關部門政策執行不到位,監管力度與懲罰力度不夠,走私電子垃圾、違規處理電子垃圾等現象屢禁不止。
三、意見建議
(一)建立健全生產者延伸責任制度。生產者延伸責任制度要求生產者對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特別是對產品的回收、循環和最終處置負責。在生產過程中,電子產品生產商要采用有利于資源回收和循環利用的綠色設計方案,優先選用無毒無害以及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材料,承擔有害物質替代研發責任。在銷售過程中,生產者必須提供產品的標識和信息,并在使用說明書、保修卡上說明產品報廢期限及使用者可選取的處置方式等。在產品報廢后,生產者應自身回收或者委托他方回收自己生產的已報廢電子產品。具備處理能力的企業,對已回收的電子垃圾,進行規范處理,不具備處理能力的企業要委托第三方處理。
(二)扶持正規企業,解決企業資金問題。出臺相關扶持政策,為正規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平臺,助其解決資金流轉問題,對正規企業進行減稅、免稅甚至是提供資金補助。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正規企業的資金問題,促使正規企業較快進入盈利階段。
(三)實行小商販分散回收、正規企業集中處理模式。目前,小商販在電子垃圾回收市場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作用不可替代。我們既要遏制小商販在電子垃圾回收處理方式的不合理之處,也要發揮其分布廣泛、回收便利等優勢。正規企業具有先進設備,但回收電子垃圾數量嚴重不足,處理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要優化兩者之間的關系,建立小商販和正規企業聯合體系,使電子垃圾回收處理的方式趨于合理。
(四)加強電子垃圾處理宣傳力度。電子垃圾處理是一項基礎性工作,需要長期堅持才有成效。據報道,發達國家的許多企業從電子垃圾的循環利用中獲取了豐厚的利潤,他們在實施電子垃圾回收處理之初也存在不小的阻力,但是幾十年下來,電子垃圾回收處理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習慣。通過調查發現,人們的環保意識隨受教育程度不同呈現明顯差異,正確認識電子垃圾的危害是人們選擇正規回收途徑的一個重要前提。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針對環保意識不同的人群,分類宣傳,采取多樣化宣傳方式,提高全民環保意識,讓電子垃圾危害嚴重的觀念深入人心。
(作者為石家莊市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石家莊市委主委)
小鏈接
我國電子廢棄物處理行業政策解讀
我國發布了一系列措施來完善電子廢棄物處理的法律法規體系,采取法律手段強制電子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有助于電子廢棄物處理過程的全程管理和監督,也是促進電子廢棄物循環產業市場化的可靠保證。在2022年發布了《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其中就廢棄物的處理提出要加快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規范發展汽車、動力電池、家電、電子產品回收利用行業。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中,提到“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利用提質行動”被列入循環經濟領域的六大重點行動。由此可見,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電子廢棄物的回收處理將成為國家大力發展的對象。中國作為電氣電子設備的主要生產國與消費國,在電子廢棄物行業中具備競爭的優勢地位。作為強政策導向性行業,隨著政策的推進,預計未來行業玩家對行業競爭性的凸顯以及行業長期的競爭力建設,將重塑行業競爭格局。
(來源:中國行業研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