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千鄉優523是由四川正達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與四川省內江市農業科學院合作,利用不育系“千鄉059A”與恢復系“千恢123”配組培育出的中秈遲熟三系雜交水稻優質品種。該品種稻米米質達到農業行業《食用稻品種品質》(NY/T 593—2021)標準三級,適于四川省除攀西地區外,海拔800 m以下的平壩丘陵區種植。2020年在四川省通過審定(川審稻20200007)。
關鍵詞 雜交水稻;高產優質;水稻選育;千鄉優523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4.016
水稻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據統計我國50%以上的人口以水稻為主食。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勞動成本增加、病蟲草害加重等問題日益突出,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快速發展,水稻直播技術應用廣泛,對水稻品種的產量和品質,抗病、抗倒、耐熱性(高溫)等抗逆性要求提升[1-2]。因此,培育高產高抗、綠色優質雜交水稻新品種是現階段水稻選育方向的新標準。千鄉優523是以優質抗病新材料創制為突破口,通過定向選育優質、高抗不育系,高配合力、耐高溫恢復系,并廣泛配組篩選出的高產、抗病、抗倒、優質水稻新品種。
1 品種及親本選育過程
千鄉優523以不育系千鄉059A為母本、恢復系千恢123為父本配組篩選而出的,2014年在四川省內江市農業科學院科研試驗地初測,2015年復測,并在內江市、自貢市、綿陽市、南充市等地多點試驗,同時進行產量和適應性鑒定,綜合性狀表現優良入選。2018—2019年由四川正達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與四川省內江市農業科學院共同申請,參加四川省水稻中秈遲熟組區試統一試驗,2020年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川審稻20200007),適宜在四川省海拔800 m以下的區域作為一季中稻種植。
1.1 不育系千鄉059A選育
2010年,四川省內江市農業科學院做雜交組合——千鄉411B/(地谷B/宜香1號F10單株)//(金23B/宜香1號中系選的F8單株)/千鄉654B,從F2中系選優良單株與金23A測交,連續回交,每年在四川省內江市、海南省三亞市種植三季進行系譜法選育,逐代開展稻瘟病抗性鑒定、外觀米質檢測,回交5代開始測恢和雜種優勢鑒定,2015年篩選出矮稈抗倒、高抗稻瘟病、稻米品質優、配合力強的最優株系,完成定型選育,2018年8月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技術鑒定,定名為千鄉059A,2020年1月
1日獲得植物新品種權(公告號CNA029514E)。
千鄉059A遺傳性狀穩定,花粉為典敗型,敗育徹底;葉片和葉鞘表現為綠色,而葉耳和柱頭表現為白色,穎尖白色無芒;四川省內江市4月下旬播種,播始歷期83 d左右;分蘗力極強,單株分蘗高達20苗;株高73 cm左右,穗長20 cm,穗著粒135粒左右;稻米品質優,谷粒長寬比為3.5,千粒重在23 g左右;抗稻瘟病力強,經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所彭云良博士團隊連續多年多代鑒定,葉瘟、頸瘟均為0~1級;柱頭外露率高、生命力強,異交結實性好,制種產量高;一般配合力強,組配的千鄉優220、千鄉優523、千鄉優517等品種先后通過審定。
1.2 恢復系千恢123選育
恢復系千恢123(原名正恢123)是四川省內江市農業科學院于2011年夏在內江市做復合雜交——內恢99-14/內恢3416//內恢3477/蜀恢527,2012年夏季從種植的F2中選擇優良單株建株系,采用系譜法選育,F3開始測交和雜種優勢鑒定,2015年用千鄉168A、千鄉955A、千鄉059A等不育系廣泛配組,進行不完全雙列試驗,同時利用內江市高溫環境連續多代進行高溫結實率比較,篩選出的遺傳性狀穩定、耐高溫、配合力強的最佳株系,暫定名為正恢123,2019年8月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技術鑒定。
千恢123在四川省內江市3月中旬播種,播始歷期115 d左右,株高115 cm左右,分蘗力中等,主莖葉片數16葉左右,葉鞘、葉耳綠色,柱頭白色,穎尖為黃色無芒;穗長25 cm,穗著粒180粒左右,谷粒長粒型,長寬比為3.4,千粒重在31 g左右;突出特點是中片轉色好,成熟時稈青谷黃,耐高溫結實性好,一般配合力強,組配的千鄉優523、千鄉優8123、千優9123等品種先后通過審定。
2 品種特征特性及主要優勢
2.1 產量表現
千鄉優523試驗產量高,增產點率100%,穩產性好。千鄉優523于2018—2019年參加四川省水稻中秈遲熟區組試驗,千鄉優523 2018年區試平均667 m2產量為576.83 kg,比對照(宜香優2115)增產6.54%,在崇州市、達州市、樂山市等9個試驗點均增產;2019年平均667 m2產量為579.22 kg,比對照增產5.46%,在崇州市、達州市、樂山市等9個試驗點均增產。兩年平均667 m2產578.03 kg,比對照(宜香優2115)增產6.00%,兩年增產點率100%,穩產性好。千鄉優523于2019年同步參加四川省生產試驗,平均667 m2產586.00 kg,比對照(宜香優2115)增產3.83%。
2.2 農藝性狀
千鄉優523生育期遲熟偏早,植株矮健,抗倒,耐熱性極強。千鄉優523平均生育期145.6 d,比對照(宜香優2115)早熟3.2 d,667 m2有效穗13.8萬穗,株高116.6 cm,比對照(宜香優2115)矮15 cm左右,穗長24.3 cm,每穗著粒數176.6粒,結實率86.9%,千粒重28.6 g。株型松散適中,劍葉中長挺直,中片轉色好,成熟時稈青谷黃,基部莖粗,節間短,葉鞘包裹,柱頭呈白色,谷粒細長,糙米淺棕色。據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承擔2020年四川省區試品種耐熱試驗結果,千鄉優523在常溫下結實率91.46%,日最高溫度35.3~38.1 ℃下結實率為83.9%,相對結實率為91.74%。以宜香優2115為對照,參考中國水稻研究所標準,將千鄉優523耐熱等級定為2,耐熱性極強。
2.3 米質性狀
千鄉優523稻米品質較優,食味口感較好。農業農村部權威檢測機構2018年數據顯示,糙米率82.4%,精米率74.6%,整精米率59.4%,堊白度2.8%,透明度2級,堿消值5.8級,直鏈淀粉含量為15.8%,膠稠度78 mm,粒長7.0 mm,長寬比為3.0,蛋白質含量為6.81%,堊白粒率13%,依據《食用稻品種品質》(NY/T 593—2021)標準將其米質定位為三級。
2.4 稻瘟病抗性
千鄉優523抗稻瘟病性較強。2018—2019年參加四川省水稻統一區域試驗,由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進行稻瘟病抗性鑒定,千鄉優523葉瘟分別為3~4級和2~4級,頸瘟分別為5級和5~7級。
3 生產示范表現
2021—2022年進行了多種種植方式的試驗示范,以探索千鄉優523高產栽培技術。從示范表現看,該品種生育期適中,分蘗力強,產量高,品質優,抗病力強,耐高溫性好,矮稈健壯抗倒力強,適合機械插秧、直播栽培、稻麥輪作、“稻魚共棲”等多種生產方式。
3.1 機插示范
2021年,成都市新都區清流鎮翠云村大戶種植13.73 hm2千鄉優523,稻麥輪作,機械插秧,4月28日播種,5月26—30日每667 m2栽植1.3萬窩,9月22日成熟,全生育期146 d,成熟時無倒伏發生,實收12萬kg,平均667 m2產量為582.5 kg。選擇上等田塊測產,測產面積0.15 hm2,濕谷總產量為
1 643 kg,水分19.9%,按13.5%折算,667 m2產量為661.5 kg。對該田塊抽樣調查,667 m2有效穗15.9萬穗,穗平著粒166.3粒,結實率為89.9%,千粒重在28.5 g,理論667 m2產量為677 kg。
3.2 直播示范
2022年,威遠縣乾鴻種植有限公司在位于威遠縣新場鎮的流轉地,采用無人機直播為核心的輕簡栽培技術,種植29.47 hm2千鄉優523。因為采用了宜機化改造,現改現用,播種時間從4月初持續到5月初,高產田塊667 m2產量達682 kg,平均667 m2產量達630 kg。抽樣調查,667 m2有效穗19.8萬穗,穗平著粒158.3粒,結實率為85.8%,千粒重在28.2 g,理論667 m2產量為758 kg。
3.3 “稻魚共棲”示范
2022年,四川臻成漁業有限公司在位于內江市東興區田家現代農業園區的稻魚基地,選擇水稻品種千鄉優523,采用稀植大窩技術,實施“稻魚共棲”模式示范3.33 hm2。4月上旬播種,5月上旬移栽,667 m2
栽6 000窩,每窩栽6~8苗,據調查平均每窩有效穗達21穗,形成了稀植大窩的群體結構。測產結果,高產田塊667 m2產量達610.5 kg,平均667 m2產量達556.8 kg。抽樣調查,667 m2有效穗12.6萬穗,穗平著粒202.2粒,結實率為87.5%,千粒重在28.4 g,理論667 m2產量為633 kg。
4 栽培技術要點
4.1 播種及育秧
播種時間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復種需要而定,在四川省由南往北,從2月底至4月中、下旬播種,大田用種量為15.0~22.5 kg·hm-2,播種前晾曬種子、殺菌消毒,預防病害[3]。秧田的選擇應當從灌溉方式、土壤和地勢等方面進行考慮,通常選擇排水和灌溉便利、地勢相對平坦且土壤肥沃的田塊,如此才能為后續均勻播種、培育壯秧創造條件。育秧可采取旱育秧、濕潤育秧、秧盤育秧等方式。直播方式播種時間在四川省宜選擇4月上旬(清明節后)開始播種,這是因為清明節過后氣溫相對穩定,無明顯寒潮天氣,能確保直播出苗和成苗,直播用種量為22.5~30.0 kg·hm-2。
4.2 移栽及密度
手工插秧在秧苗5~7葉時移栽,每窩2~4苗,密度為15~18萬窩·hm-2,每窩3~5苗;機械插秧一般秧齡25 d左右,密度為19.5萬窩·hm-2左右;“稻魚共棲”模式栽植密度為9萬窩·hm-2,每窩6~8苗。
4.3 科學水肥管理
千鄉優523株型適中、莖稈較粗、耐肥抗倒,應根據苗情施肥。一般按照“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的用肥原則,尿素施肥量應控制在150~
225 kg·hm-2,高磷鉀45%復合肥[m(N)∶m(P2O5)∶
m(K2O)=15∶15∶15]225 kg·hm-2,切忌偏施氮肥,防止倒伏。移栽后淺水勤灌,促發分蘗;苗夠后及時曬田;后期干濕交替,促進根系生長,以利于灌漿結實[3-4]。
4.4 直播田除草
播后3 d內,噴施丁草胺、殺草丹、丙草胺+芐嘧磺隆等殺草譜較廣,且對水稻安全的藥劑進行封閉除草。秧苗2葉1心到3葉1心時,根據田間長草情況,選用二氯喹啉酸、雙草醚、五氟磺草胺+滅草松/芐嘧磺隆等除草劑噴施防除雜草。
4.5 病蟲害預防
播種前,使用強氯精浸種進行種子消毒殺菌,預防傳染性病害。移栽前適量噴施內吸性殺蟲劑,帶藥移栽防治早期蟲害。移栽后,應時刻關注當地植保部門發布的信息,根據信息開展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白葉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工作[5-6]。
4.6 適時收割
全田90%以上穎殼黃、谷粒硬、稻米透,外觀青稈綠葉、黃粒活稈即可進行收獲。
5 小結
千鄉優523是以不育系千鄉059A為母本,恢復系千恢123為父本培育出的中秈遲熟三系雜交水稻品種。該品種于2018—2019年參加四川省水稻中秈遲熟組試驗,2019年同步參加生產試驗,產量優勢均表現突出。2020年通過審定,審定編號為川審稻20200007。該品種適宜四川省海拔800 m以下的平壩丘陵地區(不含攀西生態區)推廣種植。千鄉優523栽培技術主要包括合理整田、適時播種、培育壯秧、適時移栽、合理密植、科學肥水管理、病蟲害綜合防控、適期收獲等。在3種不同種植方式(機插、直播、“稻魚共棲”)的示范試驗中,千鄉優523生育期適中、株型較好,產量高,矮稈健壯抗倒力強,適合大面積推廣。
參考文獻:
[1] 黃發松,羅玉坤,龐乾林.我國優質稻米的生產現狀和發展對策[J].中國稻米,1998(6):3-6.
[2] 吳雙.淺析我國水稻育種的發展趨勢[J].河北農業,2017(9):58-59.
[3] 陸建康,梅佳,呂樂城,等.水稻新品種千鄉優220的選育[J].中國種業,2021(1):83-85.
[4] 王權,蔣李何,馮玉龍,等.高產優質三系雜交水稻新組合千鄉優616[J].雜交水稻,2018,33(6):
71-72.
[5] 李小艷,蔣李何,馮玉龍,等.抗稻瘟病大穗型三系雜交水稻新組合千鄉優416[J].雜交水稻,2018,33(1):79.
[6] 王錦艷,康洪燦,釧興寬,等.水稻病蟲害防治[J].北京農業,2014(7):21-22.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