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近年來,貴州省安順市鎮寧縣依托良好的氣候、土壤等資源,引進企業因地制宜發展瓜蔞種植,深入推進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目前,鎮寧縣瓜蔞種植面積超過333 hm2,正在迅速發展擴大,銷售市場前景很好,產業融合發展鏈條初步形成。但鎮寧縣瓜蔞產業發展仍然存在種植規模較小且模式單一、種源(種苗)基地缺乏、配套基礎設施不完善、產業融合發展程度低等問題。為促進鎮寧縣瓜蔞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在對當地瓜蔞產業發展現狀調研的基礎上,提出加強政策扶持、加大科研力度、加強技術服務、加強宣傳推介等發展建議。
關鍵詞 瓜蔞產業;發展對策;貴州省安順市鎮寧縣
中圖分類號:S642.9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4.057
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以下簡稱鎮寧縣)隸屬貴州省安順市,地處黔中高原向黔南山地傾斜的斜坡地帶,地理坐標為東經105°35′~106°01′、北緯25°25′~26°11′,境內地勢北高南低,海拔356~
1 678 m,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區,年平均氣溫
16.0 ℃,年平均相對濕度80%,年降水量1 576 mm,年日照時間1 069.4 h,全年無霜期328 d,降雨集中在夏、秋兩季。依托獨特的氣候、土壤等自然資源,鎮寧縣于2019年引進貴州優作惠農科技有限公司發展瓜蔞產業,通過幾年發展,瓜蔞產業已成為鎮寧縣優勢特色、綠色高效的助農增收產業[1]。
瓜蔞又名藥瓜、吊瓜、野葫蘆等,學名栝樓(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為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屬葫蘆科栝樓屬[2]。瓜蔞為栝樓的干燥成熟果實,《本草綱目》中記載其有潤肺、化痰、散結、滑腸作用,主治痰熱咳嗽、肺痰咳血、胸悶、消瀉和便秘等癥狀[3-4]。雖然鎮寧縣瓜蔞的發展趨勢較好,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戶種植積極性較高,市場效益也較好,但通過實地調查,發現當地存在企業帶動不足、種源基地缺乏、產業融合發展有待提升等問題。為促進鎮寧縣瓜蔞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分析當地瓜蔞產業現狀,針對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1 發展現狀
1.1 市場需求較大,種植面積逐年遞增
2019年10月,鎮寧縣引進貴州優作惠農科技有限公司到募役鎮桐上村種植瓜蔞。2020年4月,該公司在桐上村種植瓜蔞40 hm2,產量約6萬kg,產值300余萬元,當年桐上村220戶村民通過瓜蔞產業獲得土地收益30余萬元,農戶務工收入126余萬元。2021年,瓜蔞種植擴展到馬廠鎮、沙子鄉,總面積達140 hm2,當年收獲并銷售瓜蔞籽15.8萬kg,銷售額949余萬元,總產值突破2 000萬元,帶動當地
300余戶農戶增收。2022年,鎮寧縣充分發揮財政銜接資金“杠桿”作用,安排財政銜接資金1 413萬元,撬動社會資本及銀行貸款1 446.5萬元,發展瓜蔞種植206.7 hm2,種植基地涉及9個鄉鎮(街道)16個村,種植主體為貴州優作惠農科技有限公司和11戶種植戶。通過4年發展,鎮寧縣不斷推動瓜蔞產業擴面增效,2022年底,鎮寧縣種植面積達346.7 hm2,瓜蔞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特色產業。
1.2 設施設備不斷完善,產業鏈條逐步延伸
隨著瓜蔞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鎮寧縣瓜蔞加工短板逐漸突顯。貴州優作惠農科技有限公司作為當地瓜蔞種植的龍頭企業,2021年在鎮寧縣簡嘎鄉岜懷村投資1 500萬元新建5 000 m2瓜蔞籽深加工生產線,建成選瓜選籽及晾曬場1個、分揀中心2 300 m2及冷藏庫2 000 m3,2022年新采購烘干設備10套;在募役鎮桐上村建成加工廠1個,建成烘干房1個,安裝烘干機組4套;在江龍鎮建設瓜蔞清洗、烘干等為一體的加工基地。通過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產業鏈條逐步從單一種植向研發、加工方向延伸。
1.3 種植技術不斷改進,標準化、綠色化特點突顯
鎮寧縣瓜蔞種植基地中,大部分使用無害化除草防草布,杜絕使用塑料膜防草布、除草劑等對土壤有破壞性的農資產品,有效減少對基地土壤造成的污染。種植瓜蔞使用的肥料主要為水溶性葉面肥,募役鎮桐上基地種植53.3 hm2已實現現代化水肥一體化滴灌全覆蓋。同時,瓜蔞種植基地實現無人機巡查、無人機噴藥,加快推進瓜蔞產業現代化發展。
1.4 青瓜(全瓜蔞)產量穩定,產業發展勢頭好
2022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選取貴州優作惠農科技有限公司的2個基地和種植戶的3個基地進行測產,結果見表1。
瓜蔞一年種植投入,可多年收獲受益,省工、省本、經濟效益好、發展潛力大[5]。按照以往的種植經驗,瓜蔞種植后第2~4年為豐產期,瓜蔞667 m2產量增幅預計15%~25%,第2~4年穩產,第5年產量有所下降。如果今后銷售青瓜(全瓜蔞)產量增幅按15%計算,以貴州優作惠農科技有限公司募役鎮斗糯村種植基地為例,5年最高每667 m2利潤預計達
22 237.81元;以2022年基本絕收的良田鎮樂榭村種植基地為例,5年最低每667 m2利潤預計為1 925元,該基地種植面積20 hm2,5年總利潤預計可達57.75萬元。瓜蔞產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較高,是一個值得持續發展推廣的朝陽產業。
1.5 聯農帶農效果明顯,利益聯結助農增收
1)聯農帶農效果明顯。瓜蔞種植可直接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就近就業,每667 m2每年可產生勞務費用1 200~1 500元,帶動當地約4 000戶農戶在家就業,戶均增收1 200~1 500元,增加農戶就業務工收入624萬~780萬元,帶動附近農戶共同勤勞致富。同時,農戶流轉土地每667 m2每年收取流轉費用約800元,346.7 hm2土地流轉收入達416萬元。2)利益聯結效果好。通過政府+企業合作實施項目,按照“分期還本,到期分紅”的模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分紅所得資金作為項目實施村的集體資金,專項用于“監測戶”的分紅,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2 存在的問題
2.1 種植規模較小且模式單一
目前,鎮寧縣瓜蔞種植面積346.7 hm2,種植區域涉及的9個鄉鎮相對較分散,瓜蔞產業表現出小、散、弱的局面。同時,種植基地僅單純種植瓜蔞,缺乏套種創新模式,單位面積土地經濟效益有待提高。
2.2 種源(種苗)基地缺乏
鎮寧縣種植瓜蔞種苗主要來源于省外,當地缺乏育苗育種技術團隊、無育種(育苗)基地,外購種苗每株進價約12元,提高了種植成本,一定程度上制約當地瓜蔞產業的快速、持續發展,不利于產業的長遠發展。
2.3 配套基礎設施不夠完善
鎮寧縣土地分散且不平整,部分鄉鎮種植點交通基礎設施薄弱,宜機化水平不高,種植管理成本較高,對后續提高種植水平、擴大種植面積造成一定困難。目前,鎮寧縣瓜蔞加工仍以瓜蔞籽清洗烘干、瓜蔞皮烘干為主,且取籽、取皮過程以人工為主,成本較高且效率不高;瓜蔞籽清洗過程為半自動,清洗機容量小,需人工進料、清渣、出料,存在清洗速度慢、人工操作程序多、不安全等問題。
2.4 產業融合發展程度低
鎮寧縣現有瓜蔞烘干設備4套、在建10套,專門用于冷藏瓜蔞冷庫4 100 m3,貴州優作惠農科技有限公司已同安徽“徽記”合作加工瓜蔞籽,已形成一定加工基礎。但缺乏精深加工,大部分農戶以出售瓜蔞籽和瓜蔞皮為主要收入,且當前瓜蔞籽進行炒制等初加工體量不大,產業“接二連三”發展有待加強。
2.5 不穩定氣候因素及人為因素影響產量及質量
鎮寧縣瓜蔞種植一般在4—6月,2022年6月上旬至7月下旬,連續40多天的陰雨低溫天氣,導致瓜蔞花期不易授粉,第一批坐果較少;7月下旬后天氣變晴,第二批花開時授粉完成,著果率提高;8月以后開花量減少,著果率降低。同時,部分種植戶存在“等、靠、要”思想,購買搭架柱子、鋼絲、肥料、農藥等物資多依賴于財政銜接資金,導致引藤上架、追肥、用藥等未適時推進,影響產量。如良田鎮樂謝村的種植基地,8月底搭架材料還未到位,棚架搭建過晚導致2022年基本絕收。
2.6 部分基地受病蟲害影響嚴重
負責現場臨田指導的技術員能力參差不齊,病蟲害預防及治理等田間管理技術不規范,技術的實用性、可行性有待提高。例如,對種植過生姜、茄子的地塊,技術員指導對土壤用生石灰進行殺菌,但針對性不強導致后期根結線蟲暴發為害嚴重,影響根部吸收養分甚至造成植株死亡,直接影響著果率和產品質量。經調查,馬廠鎮茂良村瓜蔞種植地塊根結線蟲受害率約9.5%,扁擔山鎮扁擔村關口洞組受害率約19%,馬廠鎮小河村受害率11.5%,丁旗街道楊柳村受害率8.5%。
3 對策建議
3.1 加強政策扶持
1)加強金融政策扶持。地方黨委、政府要加強與金融機構對接,出臺瓜蔞產業發展貸款優惠政策,解決資金不足難題;加大對瓜蔞種植的扶持力度,整合財政涉農資金對種植過程中苗、肥、藥等投入品的物化補助,同時優化利益聯結,發揮財政涉農資金的聯農帶農作用。2)加強特色農業保險扶持。將瓜蔞納入特色農業保險范疇,降低產業風險。3)加強土地資源政策扶持。在充分保障糧油生產用地的前提下,優先滿足瓜蔞產業發展用地。
3.2 加大科研力度
1)加強與科研院所、農機研發機構等協作,緊盯瓜蔞優勢,與科研院所合作研發瓜蔞藥食系列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針對瓜蔞采收、取皮、取籽、瓜蔞籽清洗等環節,進一步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優化設施設備,既降低了人工操作的安全隱患,又提高了加工處理效率。
3.3 加強技術服務
當前,鎮寧縣瓜蔞產業發展技術團隊主要依賴于企業及農業農村部門個別專家,技術力量薄弱。建議由縣級農業農村部門牽頭加強與企業協作,構建一支強有力的瓜蔞種植技術服務團隊,對鎮寧縣瓜蔞種植的土地平整、棚架搭建、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控等環節進行全方位指導;強化技術指導,根據農時季節,及時組織現場培訓、觀摩、座談、交流,了解種植過程中種植戶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并加以解決。
3.4 加強宣傳推介
1)組建專業的銷售團隊,制訂銷售計劃,到省內外各大市場進行推銷,同時引進收購商到鎮寧縣收購瓜蔞產品。2)加大網絡平臺銷售推廣力度,積極引導經營主體入駐電商平臺,通過蘇寧易購、淘寶、拼多多、京東超市等渠道拓寬銷路。3)組織經營主體參加各類推介會、展銷會,加大宣傳力度,確保銷售渠道更寬、更廣、更暢通,拓寬銷售渠道,提升產品市場占有率,從而進一步提高瓜蔞收益,促進種植戶增收。
4 結語
當前鎮寧縣瓜蔞產業正在穩步發展,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但同時存在配套設施、種源(種苗)和技術保障不足等問題,仍需進一步加強改進完善,以促進瓜蔞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肖磐,王剛,張志允,等.縣域土地利用結構動態變化研究:以鎮寧縣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32(7):24-25.
[2]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高等植物圖鑒定[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
[3] 汪祖宏.潛山縣瓜蔞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河南農業,2018(26):4-5.
[4] 孫武.籽用瓜蔞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2018(17):7-8.
[5] 石澤平,蔣銀濤,陳飛.瓜蔞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21(3):88-90.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