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前提,是鞏固脫貧成果、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為破解鄉村產業振興的瓶頸問題,本文以貴州省安順市紫云縣五峰街道為例,分析該街道鄉村產業發展的現實困境,從“強化政策資金幫扶,提升產業發展動力;強化科學技術服務,提升產業發展能力;強化金融信貸服務,提升產業發展潛力;強化項目審批程序,提升產業發展效力;強化產業結構調整,提升產業發展合力;強化利益聯結機制,提升產業發展活力”等方面提出破解路徑。
關鍵詞 產業振興;現實困境;破解路徑;貴州省紫云縣五峰街道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4.061
貴州省安順市紫云縣五峰街道地處城鄉接合部,地理位置特殊,情況較為復雜。五峰街道所轄12個村(社區)中,有2個社區位于主城區,有3個村位于城鄉接合部,但城鎮化率較低(約10%),其余7個村離縣城較遠,比較分散,其中有5個屬于重點幫扶“五類”村。與其他鄉鎮相比,五峰街道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交通、人力、市場等優勢。本文以五峰街道為例,通過查閱資料、訪談交流、實地走訪等方式,對該街道鄉村產業發展的現實困境進行分析,提出破解路徑,為鄉村振興夯實物質基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1 現實困境
1.1 政策資金幫扶不夠,制約產業發展動力
在脫貧攻堅期間,五峰街道獲得大量的幫扶資金和產業項目,如紅光村獲得上百萬元的幫扶資金用于發展雞、牛養殖,櫻桃種植等產業項目,這些產業同時獲得市科協、縣科協等單位的資金扶持。但這些產業現因缺乏資金,無法維持運轉,已成為爛尾產業或被轉賣。其他村的產業也出現類似情況,主要是因為在脫貧結束之后,上級相關部門和幫扶單位企業的幫扶資金比較緊缺,資金幫扶力度減弱,致使各村產業發展動力不足。
1.2 科技服務不到位,制約產業發展能力
從五峰街道各村(社區)產業發展現狀來看,普遍存在發展模式粗放,科技水平不高,產業發展能力不強等問題。例如,上級農技等部門和派駐的科技人員未充分走村入戶開展調研和指導,未請相關業務方面的專家和致富能手帶頭人進村進行科技業務指導,也未給各村農戶提供外出參觀、培訓、學習的機會和平臺,缺乏一支高素質的本土專業技術人才隊伍。
1.3 金融信貸服務門檻高,制約產業發展潛力
發展鄉村產業最需要的是資金支持,其中金融信貸是資金的一個重要來源。但在實際金融信貸中,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中國郵政等銀行雖有出臺幫扶五峰街道各村的信貸優惠政策,但下調空間不大,仍存在貸款程序復雜、門檻高等問題。對于很多個體戶和小微企業來說,擔保人難找、手續煩瑣、額度低、貸款期限短等問題使得貸款較為困難。
1.4 項目審批程序復雜,制約產業發展效力
五峰街道處于城鄉接合部,存在審批程序復雜和標準要求不一的問題。例如,征收土地、房屋拆遷等在縣城和鄉村的審批和標準不一致,導致在項目建設審批中無法判斷應用縣城標準執行還是用鄉村標準執行,或者審批權限未下放,投資者面臨層層審批,程序多,時間長,從而降低項目審批的效率,一定程度上挫傷項目投資者的積極性,制約產業發展的效力。
1.5 農村產業結構單一,制約產業發展合力
五峰街道三產融合度較低,農產品加工不多,產業集群較少。例如,紅芯紅薯、養牛等產業仍處于產業鏈的最低端,僅是出售原產品,產值較低,未形成“紅薯種植+深加工(紅薯粉、紅薯片等系列產品)+銷售”等產業融合模式,未進一步形成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更未形成特色產業與其他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結構較為單一,制約產業發展合力。
1.6 缺少利益聯結機制,制約產業發展活力
通過對五峰街道各村(社區)產業發展的走訪調研,發現在發展鄉村產業的過程中,存在合作方式單一、利益聯結機制不夠緊密的問題。這也促使農戶認為鄉村產業發展與自己無關,沒有意識到與合作社、村集體之間的利益是捆綁的,如有一方利益受損,其他方的利益也會受損。
2 破解路徑
2.1 強化政策資金幫扶,提升產業發展動力
鄉村產業發展面臨最大的困難是政策扶持和資金緊缺,強化政策資金幫扶是鄉村產業發展最根本的保障和前提。
在政策幫扶方面,要做好以下工作。1)保持“四個不摘”政策不變,為到村發展的企業和創業的農戶提供更便利和優惠的政策支持。2)根據各村的實際情況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導,充分利用每個村的獨特優勢發展適合該村的特色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3)完善政策幫扶措施,加大幫扶力度,解決村集體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確保村集體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在資金幫扶方面,可從以下3個方面著手。1)街道辦領導要安排專人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引進幫扶資金和企業,帶動鄉村產業發展。2)向上級單位或部門申請產業項目資金扶持或爭取一定的街道財政收入支配權,引進更多的資金發展鄉村產業。3)駐村干部和村干部除了向幫扶單位爭取更多的幫扶資金之外,還要積極向外尋求產業和資金幫扶,充分挖掘村的資源優勢,以推介或吸引外商投資和發展產業。
2.2 強化科學技術服務,提升產業發展能力
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科技賦能同樣重要,而科技發展關鍵是人才,因此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和培養十分重要。1)加強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完善人才評價選拔機制和激勵保障機制,確保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穩定。2)組織本街道專業農技人員外出培訓,學習先進的生產技術、實踐經驗和管理理念,回到各村后對農戶進行實地技術服務指導,提高農戶的農技水平。3)加強與上級農技部門、涉農院校等的交流合作,搭建平臺,爭取他們的支持和指導,或者鼓勵本街道農技人員和本土技術能手到上級農技部門和涉農院校進修學習,培育更高素質的人才。4)加強與結對幫扶單位和派駐的幫扶科技服務人員對接,有針對性地對農技人員和農戶進行生產技術業務指導和培訓。5)加大資金投入和研發力度,進行“產學研一體化”建設,將科研與鄉村產業發展結合起來,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帶領村民增收致富。6)鼓勵農技人員到鄉村任職,或以技術折算入股參與分紅,達到有效抱團、共同增收的效果[1]。
2.3 強化金融信貸服務,提升產業發展潛力
金融信貸是鄉村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資金來源,但畢竟幫扶資金有限,只有靠自己積極尋求資金,才是產業發展的長久之計。因此,五峰街道金融信貸部門要積極謀劃,主動與相關單位和銀行對接,落實相關金融信貸政策,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支持。1)做好金融信貸服務相關政策的宣傳工作,讓創業者或有創業想法的村民熟悉相關金融信貸條件和要求。2)積極主動作為,轉變思想觀念,響應中央、省、市、縣金融信貸服務政策,把服務鄉村產業作為金融信貸服務部門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確保各項金融信貸服務政策落到實處。3)針對農戶需求,提供相關金融信貸惠農服務,降低信貸門檻,簡化辦理手續,降低或者限期免收利率,確實解決農戶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4)加大資金幫扶力度,針對村集體經濟發展困難的村,提升信貸額度,延長信貸還款期限。5)尋求更多的金融信貸渠道,完善信貸融資擔保體系,如鼓勵龍頭企業及村合作社為小農戶提供擔保,發展農戶聯保等模式,為鄉村發展產業提供資金支持[2]。
2.4 強化項目審批程序,提升產業發展效力
五峰街道要根據上級相關規定和要求,結合本街道實際簡化項目審批程序,該放則放,該簡則簡,提升產業發展效力。1)學習上級關于項目審批流程和環節的要求,尤其是負責項目審批的科室和負責人,要加強學習,熟悉相關流程和權限,結合各村(社區)實際,該下放則下放。2)根據縣業局、縣自然資源局等部門下發關于村莊建設項目實施的相關審批程序和規定,出臺適合12個村(社區)的相關項目審批簡易程序,尤其是針對村(社區)小型產業項目的發展,要在項目審批和服務上給予更多的扶持,確保鄉村產業發展項目更快地落地。3)上級部門要給街道下放更多的項目審批權限,讓街道有更多的自主權進行項目審批,提高項目審批進度,加快項目落地落實。4)上級項目審批相關部門要加強聯動協調配合,創新審批方式,通過“線下+線上”等方式,實行“一網通辦”,提供一站式服務,在相關要求和規定的框架下優化審批程序,改進審批方式,減少審批環節和時間,加快項目推進實施。
2.5 強化產業結構調整,提升產業發展合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實現產業興旺[3]。如果鄉村只有農業,經濟發展起來就十分困難[4]。只有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三產融合發展,才能提升產業發展合力。1)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發展“互聯網+”“農業+”等多種產業集群,把鄉村特色產業與其他產業進行融合,構建現代化的鄉村產業體系,提高產業品牌效應、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2)盤活現有產業,向二三產業發展延伸,實現三產的深度融合,提高產品收益,帶動農戶增收致富。3)發揮“看得見的手”的調節和引導作用,打破產業結構單一的瓶頸,以加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4)加強學習兄弟村(社區)或其他發展得好的村(社區)產業發展做法和相關經驗,結合本街道實際,采取合作社+農戶、合作社+村黨支部+企業+農戶、種養殖+加工+銷售等模式,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增加產業附加值,提高農戶收入。
2.6 強化利益聯結機制,提升產業發展活力
鄉村產業振興的目的是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實現共同富裕。在產業發展中,必須要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1)充分調動農戶的積極性,鼓勵和引導他們參與鄉村產業發展,并邀請涉農部門、農科院校等單位對他們進行培訓和指導,提高其參與產業發展的水平和能力。2)重視和突出農戶的地位與作用,避免農戶在參與鄉村產業發展過程中被邊緣化,影響農戶參與的積極性。3)積極為農戶出謀劃策,建立完善農戶與合作社、企業、市場等主體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戶在全產業鏈中受益。4)在調動農戶參與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要注意區分,不能將發展差異較大的企業和農戶主體的利益聯結在一起,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農戶與企業之間進行利益聯結時,應分層推進,分類施策,確保農戶利益不受損害[5]。
3 結語
只有牢牢抓住產業振興這個核心和源頭,才能為鄉村振興夯實基礎。人才、組織、文化和生態振興也要同步跟上,共同發展,相互促進,才能從根源上破解鄉村產業振興的瓶頸。因此,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當下,通過對五峰街道鄉村產業振興中存在的現實困境進行研究和總結分析,提出“六強化六提升”,為破解鄉村產業振興瓶頸提供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 唐劍,楊競.民族地區涉農科技人才助推鄉村產業振興長效機制研究:以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為例[J].貴州民族研究,2022(4):69-75.
[2] 陸靜超.新時期金融精準支持鄉村振興對策研究[J].理論探討,2021(3):145-149.
[3] 新華社.人民日報署名文章:譜寫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新的華彩樂章——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綜述[EB/OL].(2021-09-23)[2022-12-18].http://www.gov.cn/xinwen/2021-09/23/content_5638778.htm.
[4] 李國祥.產業融合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N].上海證券報,2017-11-28(12).
[5] 姜長云.完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利益聯結機制要拓寬視野[J].中國發展觀察,2016(2):42-43.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