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自2016年10月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召開以來,國企黨建與生產經營融合工作在實踐工作層面顯著加強,在理論研究方面持續深入。2021年5月,中央企業黨的建設工作座談會強調:要堅持黨建引領與深化改革“雙輪驅動”,以黨建引領為國企改革發展凝聚強勁動力,以國企改革發展成果檢驗黨建工作成效。由此可見,全面推動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雙向融合不僅是國有企業高質量跨越發展重要著力點,也是國企改革攻堅的關鍵一招和必由之路。
山東國泰實業有限公司作為省屬骨干企業山東國惠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重要直屬企業,現有職工454人,其中黨員152人;公司黨委下設1個基層黨委(山東省小清河航運局黨委)和14個基層黨支部。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要求,公司黨委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緊密聚焦“產業園建設、資產管理、物業管理與商業運營”三大業務板塊,堅持推動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雙向融合,積極應對深化改革帶來的諸多新挑戰,不斷創新和突破,開創了工作新局面。
一、主要內容及做法
一年來,公司黨委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省國資委和山東國惠黨委的各項部署要求,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筑牢基礎、補齊短板、厚植優勢、創新提升”工作原則,充分結合自身實際,通過完善機制、規范決策、搭建載體等有力舉措,切實推動黨建工作與企業經營深度融合,黨組織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得以全面發揮。
(一)完善機制,在強基固本中引領黨建與經營雙向融合。
建章立制是黨建與經營雙向融合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指出: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必須一以貫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也必須一以貫之。這個重要論述,確立了國有企業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從體制機制層面指明了“融合”的方向。圍繞“兩個一以貫之”總要求,公司黨委著力構建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企業管理體系,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組織所有權屬單位全面開展“黨建入章”工作,把黨建工作滲透到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目前,全資或控股的48家企業全部實現“黨建入章”,從企業內部“憲法”層面上為黨建全面融入中心工作提供堅實機制保障。
(二)規范決策,在強化擔當中推動黨建與經營雙向融合。
規范決策是黨建與經營雙向融合的關鍵。公司黨委制定下發《“三重一大”決策事項范圍及程序》等制度,切實履行好黨委“前置研究”決策程序,相應制定完善黨組織會議事規則、議事清單和負面清單,突出發揮好黨委在“三重一大”事項決策前的把關定向作用。建立實施“第一議題”制度,及時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進一步強化政治自覺、政治責任、政治擔當。一年來,黨委層面組織“第一議題”研討交流40余次,幫助班子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先后召開黨委會57次,前置研究涵蓋財務融資、工程建設、成本管理、項目開發、產品推介以及物業運營等中心工作六大領域的重大事項160余項,使黨建和經營工作開展得更加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三)搭建載體,在服務大局中深化黨建與經營雙向融合。
搭建載體是黨建與經營雙向融合的保障。公司黨委堅定走“黨建與經營融合發展”道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創新搭建結對共建、黨性實踐等融合載體,持續深化黨建與經營雙向融合度。
結對共建常態化。牢牢把握“中心工作推進到哪里,黨建工作就跟進到哪里”的總基調,通過黨建結對共建“牽線搭橋”,助力生產經營工作提質增效。針對在建項目分布在省內各地、黨員相對分散等實際,整合成立6個聯合黨支部,吸納工程參建方60余名流動黨員,著力解決好“邊、遠、小”項目組織設置不夠科學合理、作用發揮不夠到位等問題,讓黨旗在項目建設最前沿高高飄揚。積極開展外部共建,不斷擴大黨建“朋友圈”,“牽手”歷下區燕山街道黨工委共同打造“黨建共建+紅色物業”,開拓燕山社區南區、濟南七中宿舍等市場化物業服務項目,服務范圍涵蓋1100余戶、常住人口3000余人,為地方社區植入國企“紅色基因”。
黨性實踐活動化。過硬不過硬,關鍵看作用。公司黨委堅持把經營發展的“主戰場”作為檢驗黨建工作成效的“主陣地”,把黨性實踐作為支部和黨員發揮作用的主渠道,深入開展“奮戰八十天、打贏攻堅戰”黨性實踐行動,出臺專項活動獎懲辦法,建立每20天召開推進會、編發活動簡報等專項調度機制,組織“與行業比看差距、與對手比看不足、與自身比看變化”的全維度“三比三看”全員對標,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干部職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此基礎上,持續傳導壓力,提高績效浮動比例,在工程和營銷條線建立一貫到底的“末位通報+月度考核”壓力傳導機制,真正把完成年度任務指標的壓力傳遞到公司上下每個人,營造出“人人肩上有指標”和“事事爭先抓落實”的濃厚攻堅氛圍,不斷推動黨建與經營雙向融合向縱深發展、向基層延伸。
二、效果與評價
一是改革發展在把關定向中實現突破。在推動黨建與經營雙向融合的過程中,公司黨委堅持高標準、高起點、高站位,集中智慧,凝聚共識,民主決策,確保了頂層設計科學合理;通過實施“速決速行速成”作風建設工程,廣大干部職工人心思干,正能量滿滿,抓落實的能力有了顯著提升,精神風貌有了實質轉變。目前,公司改革發展各項工作均呈現出奮力沖刺的良好勢頭。
二是生產經營在黨建保障中高效運行。在黨建經營“雙融合”的推動下,公司整體運營績效持續穩步攀升。其中,產業園區建設板塊8個在建項目進展順利;基礎設施投資和市政園林綠化工程領域高效推進,成功簽約東營市河口區交通基礎設施提升PPP項目等多項工程,累計完成簽約9.15億元;物業運營板塊克服疫情影響,拓展服務面積30余萬平米,新增簽約額800余萬元,進一步增強了競爭實力;資產管理板塊“出僵治虧”和低效無效資產盤活工作成效顯著,相繼完成經十路國泰大廈、萊蕪南方商城等閑置資產的出租,73戶“僵尸”企業出清完畢,回收處置款3000余萬元,助力企業“瘦身減負”、輕裝前進。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億元,利潤總額2.46億元,全面完成了年度任務指標,營收和利潤均創歷史新高。
三是黨建工作在強基固本中穩步提升。通過推動黨建與經營雙向融合,從根本上解決黨建工作思想認識不到位、工作機制不完善、工作內容不豐富、工作保障不得力這四大問題,營造了思想統一、紀律嚴明、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打造了一支適應改革、樂于奉獻、忠誠敬業的干部職工隊伍,黨委政治核心作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持續彰顯,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障和不竭精神動力。一年來,公司先后榮獲“省管企業文明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基層黨組織建設成效顯著,所有黨支部被評為山東國惠“過硬黨支部”,實現全面過硬;讓黨旗飄揚在基層項目最前沿、及時宣貫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等典型做法,得到“學習強國”“山東國資”等媒體的報道推送;黨員許寧作為省管企業選派的唯一選手,代表山東省參加全國黨史知識競賽,成功斬獲優勝獎,受到省委組織部通報嘉獎。
三、經驗與啟示
一是推動黨建與經營雙向融合核心在黨,關鍵在人。公司黨委深入推動黨建與經營雙向融合,助力企業全面完成了年度任務目標。更為重要的是,在推進工作的過程中鍛煉了隊伍,增長了才干。推動黨建與經營雙向融合的過程既是對廣大干部職工的能力、智慧、意志的挑戰,也是對大家的思想覺悟、精神境界、情緒狀態的檢驗。正是黨組織強有力的領導作保證,公司的各項重大部署和決策才能一呼百應、水到渠成。強大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思想優勢,是公司推動黨建與經營雙向融合,順利完成全年任務目標的關鍵法寶,也是公司站在新起點上改革創新、轉型發展的重要保證。
二是推動黨建與經營雙向融合必須要以“嚴、真、細、實、快”的作風為保證。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只有自覺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大力營造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的濃厚氛圍,才能贏得職工的信賴和擁護;只有帶頭發揚釘釘子精神,以上率下、以身作則,才能樹立良好形象,增強號召力和公信力;只有堅持“圍繞黨建抓經營,抓好經營促黨建”的原則,自覺按照企業發展規律辦企業、基于事實作決策,面向市場、以變應變、快速反應,才能最大限度搶抓機遇、提升績效。
三是推動黨建與經營雙向融合必須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在新形勢新課題面前,改革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最大紅利。公司改革發展必須堅持強化黨建引領,以“十四五”戰略發展規劃為主線,強化“產業園建設、資產管理、物業管理與商業運營”三輪驅動,實現新業態產業園、市政項目與產業投資項目互融互促、協同發展,激發創新動能。要圍繞生產經營、深化改革等方面的難點痛點堵點,進一步優化各級黨組織在決策、執行、監督各環節的權責和工作方式,以黨建引領賦能產業優化升級,持續發揮黨的建設這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
國企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需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職工共同發力、久久為功,不斷增強深度融合的針對性與有效性,真正把黨建與生產經營“兩張皮”擰成“一股繩”,爭當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答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