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是農業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關鍵配套內容,也是關乎農戶收入穩定性和保障度的物質基礎,在積極響應國家農業政策以及改善農業生活條件的同時,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呈現持續穩定的增長狀態,以此提高農戶的生活水平,維持和優化綠色生態環境,使得農田水利行業成為我國綜合國力增強的主流行業。與此同時,在新時代、新形勢背景下,如何結合社會需求和行業現狀,加快農田水利設施提質改造,已經在根本上關系到糧食生產對的安全,同時,農田水利設施的提質改造也在很大程度上關系著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對社會安定和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均有著不可小覷的戰略性意義。
關鍵詞 農田農耕;水利設施;提質改造;問題與思考
中圖分類號:S274.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05–0143-03
Thoughts on Speeding up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Tian Heng-cang (Zhuanglang Water Affairs Bureau, Gansu Province, Zhuanglang, Gansu 744600)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is the key supporting content of agricultur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lso the material basis for the stability and security of farmers’ income. While actively responding to national agricultural policies and improving agricultural living conditions, it promotes the sustained and stable growth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y, so as to improve farmers’ living standards, maintain and optimize the gree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farmland and water conservancy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industry of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and new situation, how to speed up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in combination with social need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dustry has fundamentally related to the safety of food produ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is also related to the effective us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to a large extent, and has strategic significance for social stabilit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Key words Farmland farming;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transformation; Questions and thinking
我國作為世界公認的人口大國,應當重視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優化,對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給予高度關注,努力推進糧食生產能力增產計劃,全面部署和完成大中型水庫防海加固任務,尤其關注中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借此加快高標準、高質量、高收益農田的建設進程,進一步推進飲水安全和農村道路建設等配套內容。由此可見,水利設施設備是農業發展的核心,提高農田水利配套設施的建設力度是提高農業綜合能力的前提,加快農田水利設施提質改造是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
對農田水利設施的基本內涵進行了分析,闡述了加快農田水利設施提質改造的重要意義,深入分析了當前農田水利設施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提出了針對性的有效措施,以期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參考,并助力我國農業實現現代化發展。
1 農田水利設施的基本內涵
農田水利設施,顧名思義,即以灌排水為主的農田排灌設施系統,其中包含農田排灌設施、截流提水設施和水土涵養設施。就其灌溉范圍而言,一般位于縣鄉以下,并且直接為農業生產提供專業服務。在現代化社會背景下,農田水利設施的優質發展,對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優化生態環境、提高農業競爭力與生產力、保障國民糧食生產的穩定性和上升性、增加農耕從業者的收入等方面均發揮著積極作用。
2 加快農田水利設施提質改造的重要意義
2.1 必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們賴以生存的要素,同時,農田水利又是人們溫飽和社會穩定的基本條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社會經濟發展的走向和幅度。在此前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農田水利設施為我國的農田產量和農耕質量提供了保障。相較于其他發達國家,我國農村人口所占的比例較大,而現階段我國可用于耕種的土地空間分布失衡,直接導致我國多地的農田長期飽受旱澇災害的威脅,因此,興修水利、防治災害、建設高產農田、提質改造水利設施等,已然成為目前農業發展與革新的必要內容。
2.2 重要性
2.2.1 保障農業生產 加快農田水利設施提質改造,完善現階段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體系,均需要農田水利基本設施的參與。由此可見,農田水利基本設施的質量和效率是農業發展和效益達標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在現代化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要想使農業發展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狀態,就必須加快農田水利設施的提質改造進程,落實國家有關農業革新的政策方針,響應可持續發展理念,有效提高農田作物產量。
除此之外,借助先進技術和新型設施設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農業產品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實現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進一步推動農民豐產增收。尤其是在近幾年,農業生產和進步受到了農田水利基本設施的嚴重制約,部分原有設備產能降低、質量變差、流程日趨煩瑣,直接導致農業管理時漏洞頻發,在農業發展的具體操作過程中產生大量缺陷,難以抵抗多數自然災害,因此,加強和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加快和促進農田水利設施提質改造迫在眉睫,必須即刻出手,保障我國農業以積極健康、持續穩定的狀態進一步發展,拉開農業革新的新篇章。
2.2.2 拉動投資需求 加快農田水利設施提質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農村消費需求,對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起到了至關重要的積極作用。除此之外,通過加快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提質進程,能夠在有效保障農業生產產量達標的同時,促進農耕作物的健康生長,助推農業豐產增收目標的實現,確保農業經濟發展實現質的飛躍,進一步提高農業消費水平,從而在真正意義上拉動我國內需的增長。同時,吸引國內外相關人士的密切關注,為拉動我國投資需求助力。
2.2.3 優化農業結構 現階段,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加快農田水利設施提質改造已成為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對優化農業結構有著重要作用。目前,我國農村地區較多“土著農民”已經從傳統的土地中脫離出來,轉而加入城鎮化建設的隊伍,為現代化建設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強有力的生產力。此舉也對農業生產和進步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制約,導致目前農村的農田耕種人員日益減少。正因如此,我國農業結構優化腳步加快,不斷完善農業水利發展模式,從真正意義上推廣產業化經營模式。在農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的同時,糧食產業規?;蜕a能力高效化已成為農業革新的主流方向,因此,在新形勢背景下,須重視和加強農田水利設施提質改造工作,確保推動農業優質發展[1]。
3 農田水利設施的不足之處
現階段,農田水利設施的建造、使用以及維護、革新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其中,中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更為顯著。優化農田水利設施,能夠從根源上改善農業發展的客觀條件,最大化地發揮出農田水利設施的價值[2]。此外,大中型農田水利設施的效益發揮,尚需建立在小型設施配套使用的基礎上,由此可見,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在食品安全和經濟進步等方面的重要意義。然而,現階段農田水利設施,尤其是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仍處于顯著弱化的狀態,甚至已經失去其建設或使用的初衷。
一方面,諸如池塘、溝渠等田間水利設施,自計劃經濟時期就已經建成,并被大量投入使用,其后,隨著家庭承包責任制的普及與應用,這類設施也經過進一步規劃,逐漸發展成與當今行業發展和時代要求相適應的溝渠排灌設施。值得注意的是,在農業稅被取消后,農村“兩工”日趨弱化和取消,直接導致眾多田間水利設施處于無人問津的狀態,嚴重割裂了農田水利設施與農業發展之間的關系,不利于農業生產和發展[3]。
另一方面,當下使用的農田水利設施受時間、空間等因素的多重影響,普遍出現涵管堵塞、排灌不暢的問題,未能將水資源最大化地發揮其灌溉作用,造成嚴重的水資源浪費,大量天然村落的池塘、溝渠變為耕地,更有甚者,在多年風雨的影響下,已經成為荒地,渺無人煙,一派凄涼蕭瑟之象。
基于此,要正視現階段農田水利設施的不足之處,結合時代特征和農業需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建議,加快農田水利設施提質改造已迫在眉睫。作為農田水利工作從業者,筆者認為造成上述農田水利設施出現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3.1 投資結構不合理
自20世紀以來,國家對農業和水利給予了較多的關注,對相關工程的資金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但通過翻閱相關工程文件,不難看出,此前國家投資和關注的重點是大型江海、主干河流,大中型水庫的加固工作以及相對應的防災防害措施,削減甚至是忽略了分支河流和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直接導致農田水利投資結構不合理,出現明顯的“抓大放小”局面,不利于農業和水利的發展。除此之外,據相關資料記載,部分縣、鄉級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政府資金支持尚不足整個項目造價的1%,甚至是1‰。
3.2 農戶缺乏資金
一般情況下,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多由農戶自身建造,資金投入金額往往取決于自家經營的凈利潤,換言之,家庭余額直接決定了農戶建設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標準[4]。但是,從事農田水利工作的農戶大多收入不穩定,與此同時,農村信用社因考慮和規避資金風險,普遍不愿意將錢款以貸款的方式發放給農戶,即使可以向農戶發放貸款,也需要農戶提供一系列抵押品方能運轉整套借貸流程。長此以往,直接導致眾多農戶因無法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品而無法得到本可以用于投入農田水利設施建造和提質改造的貸款資金,使得農戶的基礎資金短缺,農田水利設施提質改造成為空談,無法切實落實和發揮實效,必然導致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缺乏和低質低效。
3.3 基層干部工作受阻
農田水利設施具有顯著的公共產品屬性,且大多處于基層環境,因此,農村基層干部成為現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提質的主要組織者和監督者[5]。在新時代背景下,受人口素質和地域環境等因素的多重影響,基層農村干部的工作嚴重受阻,既無法有效組織農戶開展常態化的維修、保養工作,又無法動員農戶增強發展意識,拒絕創新和提質,這類工作困難和壓力,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基層農村干部在思想和行動上出現了不利情緒,逐漸畏懼農田水利設施提質工作的宣傳和引導,使得農田水利設施的效用逐漸弱化,嚴重制約了農田水利經濟的發展,也對基層工作和農戶收入產生不可逆轉的負面影響。
4 加快農田水利設施提質改造的措施建議
4.1 完善農田水利配套設施
在我國農業生產體系中,農田水利工程配套設施尚不完善,尤其是大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基礎建設亟待改善和優化,直接導致設施價值無法有效發揮,加之在農業建設過程中的歷史難題較多,在眾多因素的多重影響下,我國大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始終面臨強大阻力,未能充分發揮效益,對整個農業體系的建設工作都帶來不利影響,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完善農田水利配套設施、加快農田水利設施提質改造,對加快推動當前農業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6]。
在農田水利設施完善和優化的實際進程中,應當著力于以下2個方面:首先,當某些農業生產基地無法滿足基本的大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提質時,應當轉換思路,從其他角度考慮,將人力、財力投入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為基礎建設提供保障;其次,加大節水灌溉的推廣力度,增強相關從業人員的節水意識,結合現階段的政策優勢和社會行業需求,并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推進節水灌溉工程。對現有農田水利設施加大維保力度,重點跟蹤和督查安全狀態存疑的設施設備,經數據分析,對其中確實存在安全隱患的設備第一時間進行加固處理,并組織有關技術人員復核其安全性能,適時地更換經長期使用而質量不達標的設備,切實落實專業方案和國家政策,科學、合理地配備人力和物力,確保提高農田水利設施的質量[7]。
4.2 優化管理和運行機制
實踐證明,優化農田水利管理和運行機制,是保證農業發展的核心。基于此,在農田水利設施提質改造工作中,應加大管理力度,做到全面性和科學性。與此同時,加大財政資金對相關設施設備的扶持力度,遵循設施結構的層次原則,強調政府和基層干部的職能與責任。除此之外,政府還應加強農田水利設施項目評估工作,確保流程和內容的真實性與有效性,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同時綜合考慮其公益屬性,對產權清晰的農田水利設施實行責任制,并建立完善的獎懲制度,切實提高從業者的責任感,避免不良執業行為和風氣滋生,并且允許業主有償運營和服務,切實加強農田水利設施提質改造工作,貫徹落實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政策、規章,加快排灌區管理和維護單位的革新與優化,必要時進行減員增效,從根本上降低運行成本,有力提高農業管理水平,為我國農業建設和經濟發展添磚加瓦。
針對工作責任心不強或經常出現原則性管理問題的工作人員,應予以嚴肅的處理,從根本上保證工作人員能夠全心全意為農業發展服務。此外,還要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農田水利建設工作需要有完善的監督機制保障工作質量,相關單位和部門可以設置相應的監督崗位和監督人員,定期巡檢水利工程建設工作,有效落實各項工作,同時及時發現建設過程中的各項問題和隱患,并及時給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從而有效提升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水平,進一步促進農業實現現代化發展。
4.3 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我國農民廣泛受益于農作物增收,其中農田水利設施更是起到了關鍵作用,這使得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農民普遍高度關注農田水利建設。但是,由于近年來農業結構體系的改變,以及農業水利政策的變化,農田水利設施的作用逐漸被弱化,未能與結構體系和方針政策的改變得到相應的完善和優化,尤其是農業灌溉技術落后,缺乏先進技術的引進和滲透,加之農業水利管理工作的懈怠,直接導致農業水利用水量大幅度增加,對水資源造成嚴重浪費,而在此惡性浪費背景下,農業產量也未見增加,對此,須大力普及和應用節水灌溉技術,加強基礎建設和提質[8]。
首先,對旱田采用管道噴灌,此方法投資少、便于維修,提高管理效率:其次,有效發揮河道及大壩的防治作用,最大化節約水資源,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此外,增強農民的節水意識,肯定節水技術的價值,不斷推廣和普及,并積極尋求技術革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充分調動農戶的生產積極性,增強其幸福感,全方位促進我國農業的建設與革新。最后,充分結合農田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農田灌溉技術,避免盲目冒進和跟風,在沒有完全掌握當地農業發展水平的情況下就盲目引進各種技術,不僅會對農民造成一定的困擾,還會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業的發展。
5 結束語
農田水利設施是我國現階段農業發展的關鍵內容,加強和促進農田水利設施提質改造是我國農業進一步優化與革新的重要推手。農業水利的相關從業者必須積極響應和貫徹我國現行的農業水利政策和方針,結合社會現狀和行業需求,正視當前農業水利發展的不足之處,有針對性地制定配套方案,推進我國農田水利設施的提質改造進程,為我國人民幸福、社會穩定以及國家昌盛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廖恒華.對加快農田水利設施提質改造問題的思考[J].湖南水利水電,2021(5): 95-96,105.
[2] 黃禹.加快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全面提升黑龍江省農業綜合生產能力[J].現代化農業,2014(10):29-31.
[3] 劉文綱.臨朐縣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投資問題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 2014.
[4] 郭瑩.地方政府農田水利建設激勵機制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13.
[5] 王超.加快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救救大動脈之后的毛細血管[J].今日國土, 2011(1):34-35.
[6] 安鴻雁,張志春.樺川加快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步伐[N].佳木斯日報,2010-01-19(002).
[7] 黃更臣.加快農田水利建設步伐" 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08(6):30.
[8] 佚名.無錫市政府關于加快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J].江蘇水利, 1998 (12):12-14.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