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沙特阿拉伯等歐佩克+產油國突然宣布自愿減產,震驚了國際石油市場。從統計數據看,3月份歐佩克+的石油產量出現了10個月來最大降幅,證實了歐佩克+自愿減產的最簡單原因。
國際石油價格短時間大幅度上漲,其長期的影響如何?尤其是會對2023年后三個季度的國際石油形勢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歐佩克、EIA和IEA這三大世界著名的能源機構通過不同的方式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但其結論不但差距較大,并且還是完全相反的。
歐佩克:經濟疲軟恐抵消燃料需求
4月13日,“石油價格”網站刊發了查爾斯·肯尼迪的文章,《歐佩克:石油市場比一年前更緊張》。肯尼迪指出,歐佩克備受期待的月度報告顯示,石油市場不像去年這個時候那么緊張;該組織強調,經合組織的商業庫存一直在增加,這可能是歐佩克+決定減產的一個因素;歐佩克認為,美國駕駛季節將提振對運輸燃料的需求,但貨幣緊縮措施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這一影響。
歐佩克在4月13日的月度報告中表示:“在庫存方面,經合組織的商業庫存最近幾個月一直在增加,市場的平衡不像去年同期那么緊張。”
庫存的增加,可能是歐佩克+一些最大原油生產國決定從2023年5月至12月期間再多減產116萬桶/天的一個合理的追溯原因。這一輪減產是對俄羅斯50萬桶/天減產的補充。俄羅斯的減產已延長至年底。
沙特阿拉伯是歐佩克的實際領導者,也是全球最大的原油出口國,該國將減產50萬桶/天,并表示此舉是“旨在支持石油市場穩定的預防性措施”。
在這份月度報告中,在談到不那么緊張的市場平衡時,歐佩克表示:“鑒于當前石油市場的這些不確定性,幾個參與‘合作宣言’國家宣布,從2023年5月到今年年底額外自愿減產,這是為了支持‘合作宣言’而采取的持續不懈和堅定的努力,以支持石油市場的穩定。”
歐佩克表示,雖然美國駕駛季節流動性的增加,將提振對運輸燃料的需求,但“美聯儲正在實施的貨幣緊縮措施導致的經濟疲軟可能會抵消部分季節性因素。”
EIA預計:今年石油市場仍過剩
4月12日,“石油價格”網站刊發了茨維塔娜·帕拉斯科娃的文章,《盡管歐佩克+減產,EIA預計石油市場仍將過剩》。帕拉斯科娃指出,在其《短期能源展望》中,EIA表示,預計全球石油市場今明兩年將保持供應過剩。盡管歐佩克和俄羅斯的產量下降,但EIA預計2023年全球石油產量增加150萬桶/天。
在其最新的《短期能源展望》中,EIA表示,盡管歐佩克+出人意料地減產,但全球石油市場今年和明年仍將保持過剩,因為未來幾個月低于預期的經濟增長可能會影響需求的增長。
雖然最新的預測包括了歐佩克和俄羅斯的產量下降,但EIA仍預計,由于除俄羅斯以外的非歐佩克國家強勁的石油產量增長,2023年全球石油產量將增加150萬桶/天。EIA表示,非歐佩克+的產量增長,將主要由北美和南美推動。
今年,全球石油產量平均為1.013億桶/天,而全球石油消費量估計為1.087億桶/天。EIA預測,雖然本季度市場的過剩將開始減少,但在第三季度市場的過剩將增加。
這與其他的一些預測相反。這些預測稱,歐佩克+的減產將在今年晚些時候使市場緊張,石油價格可能飆升至每桶100美元。
根據EIA的數據,如果目前的歐佩克+減產協議在2023年底到期,2024年全球石油產量將平均達到1.0325億桶/天,消費量預計達到1.0272億桶/天,明年將出現供大于求的情況。
EIA表示:“美國和全球銀行業風險的增加,增大了宏觀經濟狀況的不確定性及其對液體燃料消費的潛在影響,這增加了液體燃料消費低于我們目前預測的可能性。”“我們預計,未來一年全球石油市場將保持相對平衡。”
EIA預測,2022年全球石油庫存每天增加了40萬桶,2023年第一季度每天增加110萬桶,2023年下半年將基本不變。如果歐佩克+的減產在明年年初到期,從2024年開始,庫存平均每天增加約50萬桶。
不過,根據我們對比2023年3月和4月的《短期能源展望》,EIA將對2023年和2024年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的預測都進行了調整。其中,2023年,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從每桶83美元調整到85美元,調高了2美元/桶;2024年,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從每桶78美元調整到81美元,調高了3美元/桶。
IEA:今年下半年油價可能攀升
4月13日,“石油價格”網站刊發了伊琳娜·斯拉夫的文章,《IEA署長認為,油價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攀升》。斯拉夫指出,IEA署長在哥倫比亞全球能源峰會上表示,石油市場緊縮可能會導致下半年油價上漲。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IEA的最新觀點。EIA、花旗和摩根士丹利都對全球需求感到擔憂。IEA負責人還表示,盡管沒有俄羅斯的液化天然氣應該也可以過冬,但歐洲明年冬天可能難以確保能源供應。
IEA署長法提赫·比羅爾表示,石油市場趨緊可能推動今年下半年油價走高。
路透社援引比羅爾在哥倫比亞全球能源峰會上的講話指出,盡管2022年和2023年的溫和冬季幫助歐洲避免了最嚴重的能源危機,但今年冬天可能會存在問題。不過,他認為歐洲應該能夠擺脫俄羅斯的液化天然氣。
近期油價看漲的原因,是歐佩克+決定進一步減少其產量,從全球石油供應中再次減少約360萬桶的日產量。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這一點。首先,EIA就認為,隨著非歐佩克產油國(主要是美國)繼續增產,石油市場將在今年下半年轉向過剩。
摩根士丹利和花旗的大宗商品分析師等則認為,歐佩克+的舉動表明了歐佩克對需求的擔憂,而中國需求的反彈遠非是板上釘釘。
摩根士丹利的馬丁·拉特斯表示,“減產說明了一些問題,它給出了我們在石油市場所處位置的信號。讓我們誠實地面對這一點,當需求激增時,歐佩克不需要減產。”
與此同時,花旗的愛德華·莫爾斯表示:“我們正在觀望(中國)經濟的實際情況,但復蘇速度較慢。如果有的話,那將是年底的現象。”
責任編輯:齊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