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學時,我就是少先隊鼓號隊的號手,那年參加新中國成立十周年慶典,少年儀仗隊站在廣場最前排。慶典尾聲,我們歡呼著擁向天安門,放飛和平鴿,鼓號齊鳴!我清楚地看到毛主席在城樓上,笑瞇瞇地向我們招手。
又過幾年我考上北京一零一中學,想不到這所中學有一支編制完整的交響樂團!這在當時可不多見,據(jù)說樂團的樂器是蘇聯(lián)方面贈送的,不然,當時哪所中學能買得起幾十件西洋管樂器?隊員還有校服,也是蘇式的,挺神氣。身穿立領套頭衫,頭頂大蓋帽,腰扎寬皮帶,一副青年近衛(wèi)軍(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期間的共青團地下抵抗組織)的模樣。
聽到這消息,我立刻興沖沖地去報名。教音樂的特級音樂老師章連啟查看了我的牙齒,又端詳我的嘴唇(銅管樂器對樂手的唇齒形態(tài)有較高要求)。最后,章老師取過一只小皮箱說:“你就學短號吧!”打開一看,金光燦燦、小巧玲瓏,比少先隊的銅號精致多了,立時愛不釋手。后來經(jīng)過學習,我才了解到在交響樂團中,短號是小號的變種,號身較短、曲管較多。小號嘹亮高亢,充滿號召力。而短號恰是它的補充,音色柔和優(yōu)美,最適于演奏抒情動聽的旋律。短號在一般管弦樂隊中可以“缺席”,但在交響樂團中卻起著調(diào)節(jié)音色的重要作用,相當于花腔女高音。
那時的一零一中學是寄宿制,同學們按班級分舍而居。但交響樂團既為便于排練,也為避免擾人,不分年級班次,集中住一塊兒。好在樂隊中有同班同學四人,倒也不覺生疏。
有趣的是人如樂器。長號手趙虹,樂團老隊員,我班的體育委員,身體壯實,說話如他的樂器一樣洪亮。吹黑管的王依群,身材也像黑管般細溜。胖胖的許宏,自然是吹次中音號的料。而我矮小機靈,非短號莫屬。
每天下了晚自習,在熄燈睡覺前的幾個小時,你就聽樂團宿舍那個熱鬧吧。高高低低、有粗有細的各種號音,胡亂響作一片。那時不講競爭,但爭先是一零一中學的校風!無論讀書學習、體育鍛煉、義務勞動、課外活動樣樣要爭先。在樂團更是如此,號不離手,逮空兒就練,沒有家長督著,卻有同伴較勁!畢竟,在全團排練時被章老師叫停,單獨讓你吹一個樂句,那是很丟人的事。樂團是一個整體,在音準、節(jié)奏、強弱上來不得半點差錯;無論是吹主旋律還是打伴奏,都馬虎不得;你的吹奏也只有與整個樂團完全融合,才能感受到音樂是多么美妙。
一零一中學有個荷花池,美稱“少年湖”,在池邊讀書談心最愜意不過,是全校同學的鐘愛!音樂教室就坐落在湖畔,那是一座漂亮的獨立建筑。教室內(nèi)為了吸音,四面墻壁直接用水泥甩上去,刻意做得凹凸不平。一架鋼琴立在側(cè)前方,那是章老師的席位。章老師在一零一中學享有崇高的威望,從20世紀50年代大學畢業(yè),一直在本校執(zhí)教音樂,同時也是交響樂團的創(chuàng)辦者和首席指揮。我記得那幾年,每年都有隊員被輸送到國家交響樂團,他們是所有隊員心中的“神”,是一零一中學交響樂團最高的榮耀!
一零一中學交響樂團最重要的任務,是為每年校慶的保留節(jié)目“校史大聯(lián)唱”伴奏。這首樂曲是章老師受到《東方紅》音樂舞蹈史詩的鼓舞,根據(jù)一零一中學跟著解放大軍,從晉察冀邊區(qū)走向北京的校史編寫的。作曲和配器都是章老師原創(chuàng),時長約一小時,算得上大型音樂作品了。“大聯(lián)唱”的表演形式有合唱、獨唱、表演唱等,樂團伴奏也需較高的水平,能把“大聯(lián)唱”演奏下來,交響樂團的學習也就算基本畢業(yè)了。
最難忘的是每年12月26日(毛澤東同志誕辰紀念日)的清晨,天還沒亮,交響樂團就要在大操場檢閱臺上整裝待命。數(shù)九寒天,我們跺著腳御寒,把號嘴捂在懷里暖著。但當起床鈴響起,樂團立刻莊嚴肅立,鈴聲剛落,指揮棒揚起,《東方紅》的第一樂句就由我們小號部奏響!在這熟悉的樂曲聲中,全校學生擁上操場,繞圓明園環(huán)湖長跑10千米,然后開始一天的學習生活。
這樣規(guī)格的演奏還有每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紀念日)的晚餐,樂團也要提前來到學校大食堂門前的噴水池前,等待晚餐鈴后,高奏《斯大林頌》,迎候按班級列隊前來就餐的同學。

交響樂團最神圣的時刻,是全校大會的出旗儀式。旗手是全校最優(yōu)秀的三名學生,當他們擎旗走向主席臺,交響樂團鉚足了勁兒高奏校歌。而交響樂團最抒情的時刻是周末,禮堂兼食堂的大舞臺上,我們在幕后演奏輕音樂,《紅梅花開》《讓我們蕩起雙槳》……悠揚的樂聲陪伴同學們一周最后的晚餐。
現(xiàn)在回想起來,在青少年時代經(jīng)歷過這樣一段半軍事化、充滿儀式感的樂團生活,不僅使我獲得音樂的美育,提高了個人修養(yǎng),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起榮譽感和使命感。所以,一個中學樂團取得什么樣的藝術(shù)成就不重要,關鍵是看它如何塑造了學生的品格,促成了什么樣的校風。
中學是人生很重要的階段,因為這一階段我們經(jīng)歷從少年到青年的轉(zhuǎn)變。人們愿意把中學稱作母校,可見感情上的依戀。少年是不需要承擔過多責任的快樂時光,而青年則是對自己、對他人要有擔當?shù)拈_始。
一零一中學是一所負責任的中學,讓學生受到了完整扎實的,包括德、智、體、美、勞的全面教育,讓13歲的頑皮少年成長為18歲的謙謙君子。我對一零一中學,對各位辛勤的老師,心存感激。
至于青少年時期學會了一件西洋樂器,于我的人生有何功利的影響,可說是乏善可陳。既沒有使我獲得特長生的加分照顧,更沒有使我被激勵成一名短號演奏家。只有幾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饒有趣味。
一件是上初中時,我?guī)Я税衍娞柣乩霞遥菚r候正值“民兵”興起,全國聞名的“郭莊紅旗民兵營”就在鄰村。鄉(xiāng)親們見來個會吹號的,喜出望外拉我入伙,于是起床號、出操號、沖鋒號我一通猛吹。鄉(xiāng)里舉行民兵閱兵時,我著實為本村增色不少。
二是少年長成了青年,我背著一把小號上山下鄉(xiāng)去了云南。路上顛簸,有同學一屁股把我的小號坐癟了,但不影響我為同學們吹起床號、吹出工收工號。哦,我最高的演奏成就,是被調(diào)去農(nóng)場宣傳隊,為“樣板戲”吹過門兒。
補白:北京一零一中學為中國共產(chǎn)黨在革命老區(qū)創(chuàng)辦并遷入北京的唯一一所中學,1946年于張家口市建校,校名為張家口市立中學。之后,由于國民黨軍隊進犯,遂與回民中學、女子中學合并為晉察冀邊區(qū)聯(lián)合中學,全體師生撤離,最后遷至北京圓明園廢墟建校。1955年,學校改名為北京一零一中學。需要說明的是,學校校名并非排序所得,而是由郭沫若親筆賜名,其含義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學校并以此為校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