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資助】:2022年咸陽市秦創原科技創新專項 “中醫農業技術應用研究與示范(L2022QCYZXNY001)。
張萬,李瑞,任苗,陜西省涇陽縣蔬菜產業服務中心,郵編713700;強潤妮,陜西省淳化縣園藝工作站。
收稿日期:2023-08-21
摘" "要" "從良種選擇與定植、中醫管理提高植株抗性、病蟲綜合防治等方面,系統地介紹了中醫農業在高山日光溫室早春茬番茄種植中的應用,為探索綠色蔬菜生產提供實踐參考。
關鍵詞" "中醫農業;高山日光溫室;早春茬番茄
“中醫農業”是指以中醫藥技術和中(草)藥農用產品(植保產品、生物肥料),促使植物體“正本歸原”和恢復原生態健康生長,生產出“優質、生態、高產”的農產品。
陜西淳化地處鄂爾多斯地臺南緣褶皺帶,年平均氣溫10 ℃,夏秋季晝夜溫差5~17.5 ℃,適宜早春茬、越夏茬、秋延茬番茄的生長,是陜西省高山蔬菜生產區域之一。筆者連續兩年在淳化縣秦隆渭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設施早春番茄生產上進行試驗、示范,總結出一套中醫農業在高山日光溫室早春茬番茄種植上的應用技術,為探索綠色蔬菜生產提供實踐參考。
1" "良種選擇與定植
1.1" "良種選擇" "選擇抗逆性強、高產、耐貯運、品質佳、連續結果能力強、葉量中等、滿足市場需求的品種,如普羅旺斯、凱德雅麗1832、吉佳等。
1.2" "適期定植" "為保障番茄上市旺期在早春水果市場空當,于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基質穴盤育苗,或在工廠化育苗中心訂購種苗,1月上中旬定植。
1.3" "清潔田園,改良土壤,做好定植前準備" "定植前清除前茬秸稈,用45%百菌清煙霧劑和10%速克靈煙霧劑各1 kg熏蒸消毒24小時。每畝備優質有機肥3 000 kg、生物有機肥160 kg、圓盾“硅鈣寶”土壤改良劑2號特種礦質肥nbsp; " 80 kg。深翻整地后大小行、南北起壟,操作行寬120 cm,栽培行寬60 cm,壟高15 cm。將備用的全部肥料集中施入栽培行,將栽培行下挖20 cm左右(北端20 cm,南端25 cm),方便澆水沖肥。
1.4" "中醫農業投入品稀釋蘸根,預防病害" "定植前1天,用中醫農業投入品圓盾SOD生物免疫酶2稀釋50 倍液或海藻酸稀釋200~250倍液,浸蘸苗盤3~5分鐘,提出苗盤適當控水。
1.5" "定植" "定植選在晴天上午進行,采用寬行密植半高壟栽培方式,每畝定植2 300~2 500株。每壟2行,株距40 cm,澆透底水,緩苗后覆蓋銀灰色地膜。
2" "中醫管理,提高植株抗性
2.1" "溫濕度管理" "定植后注意增光保溫,促進緩苗,保持前屋面清潔,并在壟間地面覆蓋粉碎的秸稈提溫降濕。緩苗期白天最高溫度控制在30 ℃左右,土壤濕度70%~80%,以提高地溫,促進發根。緩苗后白天溫度控制在25 ℃左右,夜間15 ℃左右,土壤濕度60%~70%,以利于花芽分化。生長中后期土壤水分控制在50%~60%,棚內濕度控制在50%,利于糖分積累。 2.2" "肥水管理" "采用肥水一體化栽培管理" "技術,進行膜下滴灌或暗灌,投入品符合" " " " " T/GVEAIA015.1-2020《中醫農業標準化 第1部分:生產、加工、標識與管理規范》要求。為增強植株抗逆性,在第1穗花開花前,結合澆緩苗水,每畝沖施那氏齊齊發誘導劑1 kg,第1穗果轉色時再沖施1次,用量1.5 kg/畝。番茄掐尖打頭后,及時加大鉀肥用量,每畝沖施黃腐酸鉀10 kg、中微量元素肥5 kg、復合微生物菌肥15 kg。為促進番茄植株快速吸收,可葉面噴施。可用巴斯夫望秋500~1 000倍液、海藻類葉面肥500~1 000倍液,或圓盾生物免疫酶(SOD酶)200倍液+圓盾388果實防裂劑750倍液,連續噴施2~3次,每次間隔7~10天。
2.3" "植株調整" "為防止溫度偏低、光照不足等因素影響授粉,導致落花落果,首選熊蜂授粉技術,也可用安易果、花蕾寶等植物生長調節劑處理花穗。噴花后即可吊蔓,選擇吊秧綁蔓夾和直徑2~3 mm的尼龍繩,用吊秧綁蔓夾將尼龍繩固定在番茄植株上,“S”形綁蔓,吊蔓鐵絲離地面1.8~2.3 m。單干整枝,每株只留主干,其余側枝全部摘除,留6~7穗果后摘心。當最上層目標果穗開花時,留2片葉摘心,每穗留4~5個果,其余疏掉。第1穗果綠熟期后,及時摘除枯黃葉、病葉和老葉,以利通風透光,減少病害發生。
2.4" "積極應對災害性天氣" "近幾年天氣多變,大風、氣溫驟降、雨(雪)天氣、高溫時有發生,溫度忽高忽低,一旦管理不當,即會給病菌侵染制造機會,造成減產。因此應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春季注意防止倒春寒影響生產,夏季注意預防日灼。1—4月份注意適時通風,保溫降濕,一般棚溫以20~28 ℃為宜,土壤濕度保持在60%~80%。5—6月份,特別是午后高溫時段,要注意遮陽降溫,避免植株受短時高溫強光傷害。可采用泥漿或遮陽網遮陽,結合天氣和植株長勢靈活調整,泥漿濃度不可過大。
3" "病蟲綜合防控
按照中醫農業和生態平衡原理,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注重預測預報,科學掌握病蟲發生規律,采用防蟲網隔離,掛黃、藍板誘蟲等物理防治,溫濕度調控、改變栽培措施等農業防治手段。其次使用微生物農藥,煙霧劑熏煙,把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態防治有機結合起來。高山地區設施早春番茄主要病蟲害有灰霉病、晚疫病、葉霉病、潰瘍病、臍腐病、薊馬、白粉虱、煙粉虱、潛葉蠅、蚜蟲等。
防治番茄灰霉病、晚疫病、葉霉病等真菌性病害,每畝可用3億CFU/g哈茨木霉菌水分散粒劑60~100 g+100億/g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60 g,稀釋噴霧,或用15%腐霉·百菌清煙霧劑200~300 g熏蒸,每7~10天使用1次,連熏2~3次,陰雨天多熏蒸1次。防治潰瘍病可用1%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或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7~10天1次。也可用10億CFU/g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灌根,首次用藥在發病前施入預防,每株灌藥液300~500 mL。防治薊馬、白粉虱、煙粉虱、蚜蟲等可選用12%噠螨·異丙威煙劑200~400 g熏蒸,每7~10天1次,連用2次,或5%D-檸檬烯可溶液劑100~125 mL/畝稀釋噴霧,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劑3 000~4 000倍液噴霧,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葉片正反面都要噴到,薊馬重點防治幼嫩部分和葉片背面。整個開花結果期應注意預防臍腐病,用圓盾生物免疫酶(SOD酶)200倍液+圓盾388果實防裂劑750倍液,連續噴施2~3次,每次間隔7~10天。
參考文獻
章力建,朱立志,劉樹明,等.中醫農業標準化 第 1 部分:生產、加工、標識與管理規范[S].團體標準T/GVEAIA 015.1-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