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編輯出版人才隊伍建設是出版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基于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出版人才隊伍建設實際,從歷史和現實、戰略和戰術等不同層面梳理了編輯出版人才隊伍建設中的成功理念和有效做法,指出教育編輯出版人才隊伍建設應注重政治性、專業性、開放性和創新性等,服務教育出版事業高質量發展。
【關" 鍵" 詞】編輯出版人才;教育出版;高質量
【作者單位】黃強,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圖分類號】G239.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3.21.002
《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提出,到2035年,我國將建成出版強國。錨定出版強國建設目標,必須推動出版高質量發展。高素質、專業化的編輯出版人才隊伍是出版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教育出版是出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落實“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編輯出版人才是推進高質量教材體系建設的重要保障,是教育出版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
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社”)成立于1950年12月,主要從事基礎教育教材和教育圖書的編研出版。成立70多年來,人教社堅持黨管人才、事業為上、編研一體、守正創新,以敬業、嚴謹、團結、創新為內驅力,秉持既出精品又出人才的理念,在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精品教材和教育圖書的同時,著力打造政治過硬、業務精湛、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編輯出版人才隊伍,為教育出版的健康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為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人教社編輯出版人才隊伍的建立與發展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在人教社7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人才隊伍建設始終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人教社一直將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和事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將編輯出版人才隊伍建設作為重中之重。
早在1949年初,葉圣陶先生就響應中國共產黨的召喚,在北京開創了新中國的教育出版事業。人教社承擔著為新中國孩子編寫出版教材的重任,建社之初由葉圣陶先生以出版總署副署長身份兼任社長。當時的人教社匯聚了各方面的優秀人才,既有葉圣陶、呂叔湘、朱文叔等一大批從開明書店、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過來的傳統學者,也有辛安亭、金燦然、吳伯簫等一批從老解放區過來的教育專家,很好地承接了革命根據地的紅色文化。編輯出版人才隊伍具有天然優勢,為人教社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材工作,就加強教材建設作出了一系列指示批示。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編輯出版的義務教育和高中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和歷史三科統編教材,匯聚了政治可靠、學術精湛、陣容強大的編研出版隊伍。2020年11月29日,在人教社成立7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人教社老同志回信,充分肯定了人教社編輯出版人員“在基礎教育教材和教育圖書編研出版上辛勤耕耘、接續奮斗”的精神。
70多年來,人教社勇擔中小學教材編研出版的神圣使命,在編輯出版工作的具體實踐中,在教育出版事業發展的積累中,編輯出版人才不斷成長,隊伍規模不斷壯大,成為基礎教育教材和教育圖書編研出版的國家隊、專業隊和主力軍。
二、人教社編輯出版人才隊伍建設的理念與實踐
“尺寸教材,悠悠國事。”教材是育人的主要載體,體現國家意志,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中小學教材是人教社的核心產品,在長期的教材建設實踐中,人教社不僅形成了自身的發展特點,也形成了編輯出版人才隊伍建設的鮮明特色。
人教社的定位,首先是黨的教育方針在教材建設方面的堅定執行者。人教社的編輯人員不僅是教材的編輯出版者,是教材文本的編制者,也是教材建設的研究者和教材使用的服務者。這就決定了人教社的編輯人員在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出版導向、價值取向的前提下,既要做好教材的編輯出版,又要從事教材編寫和研究,還要承擔中小學教師正確使用教材的培訓工作。圍繞以上角色定位和職責,人教社編輯出版人才隊伍建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工作理念和戰略思維、戰術選擇和實踐特色。
1.理念和戰略層面
(1)“編研一體”促進編輯出版人才隊伍專業化建設
人教社建社之初,葉圣陶等老一輩專家就開創了自主編寫教材的路子。為了保證教材的質量,編輯出版人員身體力行,十分重視在研究的基礎上編寫教材,“編研一體,學術立社”成為人教社的優良傳統。1983年,由鄧小平題名的“課程教材研究所”成立,與人教社一套機構、兩塊牌子,合署辦公。課程教材研究所主要對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教學和評價進行研究,這是人教社在長期教材建設實踐中所形成的“編研一體”工作機制,也是人教社保持教材建設國家隊專業優勢的重要平臺。借此平臺,人教社支持編輯人員積極申報、參與國家社科基金和全國教育科學規劃等重大課題,設立面向青年編輯的專項課題;引導編輯人員深入了解本學科現狀及發展趨勢,深入學校了解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熟悉教材編寫的一般規律,將研究成果轉化運用于教材編寫實踐,并將對編輯出版人員科研成果的考核納入年度綜合考評體系之中。
近十年,人教社編輯出版人員發表論文近3500篇,其中有1000余篇刊載于核心期刊,出版個人學術專著40多部。多數編輯人員參與教材編寫,在中小學教材“編研一體”的歷練中成長、成熟、成才。
(2)創新機制為編輯出版人才成長搭建平臺
人教社申辦了首家教育出版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進產學研一體化,為教材編研和教育出版儲備人才;獲批成立了中小學(中職)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為思政課教材建設提供學術支撐和政策咨詢;創立了人教數字教育研究院,成為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融合發展(人教社)重點實驗室,牽頭建立數字教育出版科技與標準重點實驗室,參與研制多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培養出版融合發展專業人才;成立了人教研究院,整合課程教材、教育出版、出版融合發展等研究資源,同時開展宏觀政策、理論與實踐研究,將相關研究成果轉化應用于教材編寫實踐,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的“出版智庫”并承擔相關研究和咨詢工作;支持編輯出版人員在教育、出版相關領域的學術團體、行業協會任職,承擔學會、協會秘書處的工作。
開放的理念促進了人才培養體制機制的不斷創新,為編輯出版人才成長搭建了多維度的平臺,拓寬了編輯出版人才發展的路徑。
(3)戰略規劃引領編輯出版人才隊伍建設
人教社堅持黨管人才,由社黨委統籌干部人才工作。在“十三五”時期,人教社就制定實施了“以科研創新為動力的人才興社戰略”;“十四五”時期,為進一步落實編輯出版人才對整體發展戰略的有力支撐,人教社研究制定了《干部人才發展規劃》,實施六項重點舉措。
一是實施青年優才計劃,采取多種方式遴選在經營管理、編輯業務、科學研究等工作中表現突出的35歲以下優秀青年人才,完善跟蹤培養,加大選任力度,開展項目扶持。
二是實施重點人才培養計劃,包括領軍人才和教材編研帶頭人培養計劃、業務骨干培養計劃、融合發展人才培養計劃,有針對性地分類培養。
三是打造“圣陶學院網絡培訓平臺”,探索“互聯網+培訓”的模式,建設內容豐富的網絡學習資源,搭建供編輯出版人員學習提升的網絡培訓平臺。
四是構建教育實踐基地群,建設多點系統分布、優勢特長互補的教育實踐基地群,通過加強對教材在不同地區、不同水平學校和學生中使用情況的調研等,傾聽讀者聲音,修訂完善教材,促進編輯出版人員能力素質的全面提升。
五是暢通成長成才通道,通過持續規范地開展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工作,對編輯出版人員的業績和能力給予系統的評價,對他們的專業成長給予支持鼓勵。崗位管理方面,為編輯出版人員設置了雙通道晉升機制,管理才能突出的員工可以擔任編輯部門主任、副主任,不斷優化管理崗位任職條件,促進優秀編輯出版人員脫穎而出;希望在專業領域不斷發展的員工,可以按照編輯/初級研究員、高級編輯/高級研究員、主任編輯/主任研究員、資深編輯/資深研究員序列謀求專業發展。
六是設立人才發展基金,用于支持高層次人才引進,鼓勵員工提升專業技能和水平,給予科研項目配套資金支持等。
2.戰術和實踐層面
(1)通過教育出版實踐和崗位交流歷練人才
實踐是最好的老師,編輯出版更是需要在干中學的工作。人教社引導廣大編輯出版人員立足崗位履職盡責,在教材編研出版使用中練就真本領、硬功夫。
一是支持編輯出版人員積極投身教材編寫。人教社編輯與學科專家、優秀教研員和一線優秀教師形成“三結合”教材編寫團隊,互相砥礪,切磋琢磨,從教材編寫出版規范、學術水平和教學實際需要等方面合力打造精品教材。廣大編輯出版人員在深度合作中向其他專家學習,在實踐中增長了才干,提升了本領。
二是將教育實踐作為從事編輯工作、申報高級職稱的必備條件。人教社明確要求編輯出版人員必須通過到中小學聽課、授課、參加新教材試教試用、教研活動、課堂培訓、教材回訪、市場調研等方式進行教育實踐,促使編輯出版人員熟悉一線教學情況,了解師生需求,把握教育教學規律,提升教材編研水平。
三是選派編輯出版人員積極參與貧困地區的對口幫扶和鄉村振興,到有關地區和單位、上級黨政機關借調掛職,推動社內不同部門、不同崗位輪崗交流,在不同崗位歷練中使編輯出版人員開闊視野,增強大局意識和管理能力。
(2)通過多種途徑培養促進編輯出版人員成長成才
人教社遵循編輯出版人才成長規律,針對編輯出版工作的不同階段以及工作中的重點、難點,有針對性地采取豐富多樣的培養方式。
一是對于新入職員工,實行周期一般為三年的導師制培養。每年指定高級崗位或具有高級職稱的導師與新入職員工結成“導師—學生”對子,切實發揮老同志豐富經驗、對新人起到傳幫帶的作用。導師因材施教,結合新員工特點擬定有針對性的培養計劃,在工作中進行細致入微的指導,幫助他們融入人教社大家庭,錘煉政治品格,強化責任擔當,熟悉工作流程和技巧,夯實專業能力。
二是定期舉辦中青年論文評選、說課大賽、教育出版專題演講比賽、青年編校知識與技能競賽活動。目前,人教社已形成四大特色品牌活動,以賽代練,以賽促練,提升了編輯出版人員的科研素養、編校水平和授課、表達能力,增強了職業自豪感。
三是聚焦國際視野、理論前沿、數字能力的提升。人教社與國外兩所高校建立了訪學機制,自1996年至今已選派100多位編輯出版人員進行為期半年以上的訪學活動,開展聯合培養。其間,安排訪學的編輯出版人員到國外出版機構進行兩周實習,選派骨干人才赴國外開展培訓,重點學習國外教科書編寫、教育出版機構運作以及中小學教育教學經驗等。
此外,人教社還鼓勵編輯出版人員積極參加國際書展,與海外出版和教材研究單位互訪,與國際同行進行行業探討和學術交流,在對外交流互鑒中開闊視野,提升能力。
(3)通過正向的評價和激勵引導編輯出版人員積極進取
人教社積極發揮考核評價、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的導向作用,引導編輯出版人員樹立職業理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營造愛崗敬業、奮進向上的良好氛圍。
一是設置年度“突出貢獻獎”,表彰獎勵由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署、教育部以及教育或出版行業學會(協會)組織評選,在出版和教育領域具有廣泛影響力和認可度的優秀出版物獎、科研成果獎、綜合榮譽獎獲得者。如負責項目獲得“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出版政府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入選國家級出版基金資助項目或國家級出版物規劃項目的編輯,科研成果獲得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中華優秀出版物論文獎等的編輯,以及韜奮出版獎、中國出版政府獎優秀出版人物、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韜奮杯全國圖書編校暨高校編輯出版能力大賽獎項的獲得者等。
二是設置年度“崗位之星獎”,獎勵在產品策劃、編校質量、科研成果、教材培訓、數字出版等方面表現突出的編輯出版人才。
三是設置面向青年員工的“青年成長獎”,每年獎勵年齡不超過35周歲、在工作中表現突出的編輯出版人員。
在薪酬體系的設計中,人教社總體向編輯出版人員傾斜,在年度薪酬分配中體現編輯出版人才勞有所得、多勞多得。通過戰略上的統籌規劃和一系列實際舉措的持續落實,人教社編輯出版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良好成效,教材編研和教育出版專業人才形成規模,青年編輯出版人才成長迅速,歷史上形成的人才優勢得到了延續,基礎教育教材和教育圖書編研出版的國家隊、專業隊、主力軍的地位得到鞏固,為教育出版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關于建設一流編輯出版人才隊伍的幾點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出發,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發現人才、使用人才、配置人才。編輯出版人才隊伍是教育出版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出版社應充分認識和總結編輯出版人才隊伍建設的特點和規律,充分體現其政治性、專業性、開放性和創新性。
1.政治性
建設一流的編輯出版人才隊伍,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加強對編輯出版人員的政治歷練和思想淬煉。新時代的編輯出版人才,首先要確保思想的正確性、先進性和純潔性;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要提高政治站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善于把握政治大局,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大局中明確自己“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職責和使命;要提升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和政治執行力——把黨和國家對意識形態的要求積極主動融入教育出版工作,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出版導向、價值取向,切實提高意識形態問題識別和處置等能力,守牢意識形態陣地。
出版社黨組織要加強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明確人才工作戰略定位,優化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強化編輯出版人才的黨性修養和業務能力培訓,推動黨建與人才工作相互促進,教育引導編輯出版人員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以教育出版高質量發展服務教育強國建設。
2.專業性
建設一流的編輯出版人才隊伍,要充分認識和堅持編輯出版工作的專業性,促進編輯出版人才專業發展。
教育出版事業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教材編研出版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必須由高素質、專業化隊伍來完成。在長期的教材編研出版實踐中,人教社堅守出精品教材、育一流人才的理念,聚焦高質量教材體系建設,弘揚“編研一體、學術立社”的優良傳統,強化精品意識,弘揚工匠精神,加強編輯出版人員的專業培訓和繼續教育,注重在編研出版實踐中鍛煉和提高職業功底,借助出版智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教育實踐基地、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等平臺,強化編輯出版人員的研究能力,在教學一線實習和調研回訪中、在與國內外研究機構和出版機構的學習交流中,培養編輯出版人員的讀者意識和服務水平。人教社努力打造成為一個學習型企業,成為培養訓練基礎教育教材編研出版專業人才的大學校。積極適應新時代教育出版事業發展的新要求,持續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和教育出版物,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3.開放性
建設一流的編輯出版人才隊伍,要堅持開放的態度、開闊的視野和胸懷,愛才、育才、引才、用才。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教育出版事業是植根教育、匯聚英才服務教育的行業,要以開放的姿態開門辦出版,在教材編研出版工作中吸引、培育、用好高素質人才隊伍;要堅持引育并舉、匯智聚力,五湖四海、任人唯賢,通過應屆畢業生招聘、社會招聘、博士后招聘、特殊人才引進等方法構建多層次的引才渠道;通過顧問指導、掛職、兼職、借調、技術咨詢等多種形式,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返聘政治立場堅定、具有較強意識形態把關能力、在某一領域具備專長的退休專家,發揮他們深耕專業領域所積累的選題策劃、編輯審稿、學術研究能力和對青年員工的傳幫帶作用;發揚組建“三結合”隊伍編寫教材的優良傳統,在教材編研出版全過程中,在配套教學資源和其他教育出版物編研出版中,以及在相關課題的研究、攻關中吸引社會賢才和高水平專家參與,培養形成強大的作者隊伍。總之,要圍繞教育出版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構建匯聚優秀編輯出版人才的良好格局,建設有利于人才成長的良好生態。
4.創新性
建設一流的編輯出版人才隊伍,要堅持理念和實踐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教育出版事業面臨建設教育強國、文化強國和出版強國的新形勢新任務,編輯出版人才建設要不斷創新,適應形勢任務發展需要;要適應教育數字化戰略發展要求,提升數字素養和技能,在重大融合出版項目、重點數字產品開發和應用中,推動編輯出版人才數字化實施能力不斷提升;要不斷更新觀念,采取各種方法和措施不斷創新選人用人機制,通過豐富培訓培養方式持續優化人才結構,著力造就復合型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推動優秀年輕人才脫穎而出。
服務教育出版事業高質量發展是人教社編輯出版人才隊伍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將以習近平總書記給人教社老同志的重要回信精神為指引,進一步優化完善編輯出版人才引進、培養、激勵和管理等制度體系,持續優化編輯出版人才干事創業成長環境,培養造就一批教育出版領軍人才、教材編研出版帶頭人,持續建設一支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陣容強大的編輯出版人才專業隊伍,為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和教育出版物,鞏固提升教材編研出版國家隊和主力軍地位,做強教育出版事業提供堅實保障。
|參考文獻|
[1]王建軍,顧承衛,李媛. 新時代黨建人才現狀及培養創新:以上海某科研院所調查為例[J]. 管理觀察,2019(32):51-54.
[2]曾斌,李偉. 我國教育出版高質量發展路徑探究[J]. 科技與出版,2022(2):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