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算力產業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創新和迭代速度明顯加快,產業規模加速壯大。
截至2022年底,我國總算力規模達180EFLOPS,僅次于美國,存力總規模超過1000EB,國家樞紐節點間的網絡單向時延降低到20毫秒以內。
與此同時,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設施,5G基站、5G移動電話數量持續增加,千兆光纖用戶數突破6100萬戶,算力產業生態持續優化。
然而,當前算力產業面臨兩大挑戰:
一是由于互聯網傳輸效率偏低、安全性差,而專線網絡又會產生較高的成本,嚴重影響數據的傳輸效率,對算力資源的統籌、調度和共享產生較大障礙。這就導致當前大部分的算力需求都集中在經濟較為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產生算力需求東強西弱的局面,西部及東北地區的算力資源無法得到充分利用。
二是當前我國算力產業基礎依舊薄弱,基礎性的技術瓶頸嚴重阻礙我國算力基礎設施建設。例如在芯片層面,我國自主研發生產的芯片在國際市場上難以占據主導地位,創新能力亟待加強。在產業體系方面,包括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等在內的多樣性算力產業體系仍需完善,系統創新思維亟待提升。
因此,做大做強做優算力產業,要在以下三個方面重點發力:
一要加強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數字中國建設的算力底座。
針對我國東西部算力資源相對分離、互補協同效應不足的問題,應加快推進“東數西算”工程,優化數據中心建設布局,促進東西部協同聯動。
另外,應進一步構建水平更高、技術更優的算力基礎設施,強化頂層設計,通過優化調整,特別是對資源需求的改進與提升,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優化算力資源配置。
同時,應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建優算力網絡,把所有的算力資源鏈接在一起,強化算力資源統籌智能調度。
二要加強算力產業基礎創新,把握數字中國建設的戰略基點。
圍繞算力發展需要,應聚焦我國算力產業發展中面臨的一些基礎性瓶頸,加強先進計算的關鍵技術創新。
在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等技術部分,推動高端芯片、計算系統、軟件工具等領域關鍵技術攻關和重要產品研發。
同時,增強算力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知識產權布局能力,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水平,形成全體系協同、多路徑互補的系統創新優勢,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
三要促進算力產業融合應用,激發數字中國建設的強大動能。
目前,算力正加速向各行業領域滲透,已成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點。為加快算力賦能產業發展,應建立完善的產業合作體系,深化產業協同開放合作,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助力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促進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協同合作,形成良性互動。
編輯/溫碧琳 統籌/高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