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觀賞舞蹈藝術期間,需要觀看者具有想象力,在將舞蹈所具備的藝術意象良好地傳遞給觀看者時,需要表演者具有較強的想象力。舞蹈屬于一種藝術,無論在創作抑或是表演等方面均需要具備想象力,舞蹈表演者在演出期間,應對自身“想象”空間進行充分運用,通過肢體動作向觀眾表達作品情緒,從而使觀看者在情緒方面產生共鳴。在創作、表演以及欣賞舞蹈過程中,想象力均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創作舞蹈時離不開想象力,只有具備想象力才可更好地呈現藝術思想,想象力可以賦予表演者無限想象,賦予其創作靈感。基于此,本文介紹了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提升舞蹈表演者想象力的建議,希望對強化舞蹈表演者的想象力有所幫助。
關鍵詞:想象力;舞蹈;表演;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J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905(2023)26-00-03
在舞蹈藝術中,想象力是其重要的構成部分,不管在形態刻畫抑或內容呈現方面均離不開想象力的支持,倘若在舞蹈表演的整個過程缺乏想象力,會導致舞蹈表演失去靈魂,使其變得膚淺及呆板,甚至還會導致整個舞蹈失去最初想要表達的情感[1]。舞蹈表演與舞臺藝術息息相關,在舞蹈表演的舞臺進行藝術處理時,更加需要想象力,在充分發揮想象力的基礎上,塑造舞蹈中的人物形象,這樣可有效豐富舞蹈的藝術內涵,使舞蹈藝術畫面具備較強的吸引力,這樣的舞蹈藝術畫面不僅可給觀看者帶來較大的觸動,并且還可提升其觀看興趣,給觀看者帶來不可比擬的視覺盛宴。所以,應意識到想象力在舞蹈藝術作品中的重要性,推動舞蹈音樂作品向更高的層次發展,為舞蹈藝術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一、想象力的內涵
想象力屬于創造能力,站在心理學層面來講,想象力指的是人們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對記憶中的材料或形象進行再次加工,從而產生全新的片段。但需注意,想象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常情況下很難打破對原有事物的制約,并且發散想象主要以原有認知為主。由于個體的不同,在經歷及記憶等方面也會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每個人的想象力也不盡相同[2]。想象力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其一,有意想象,其二,無意想象。在舞蹈表演過程中,無意想象不會給舞蹈表演者能力發揮帶來制約,對于主題以及動作等方面不會有過多的要求,舞蹈表演中隨意性明顯,并且具備連貫性的特點,不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但是在多數情況下,舞蹈表演動作在有意想象的情況下創造出來,在表演舞蹈動作時要求舞蹈動作與舞蹈主題相貼近,同時需要結合舞蹈主題來呈現舞蹈及舞蹈動作,此種舞蹈具備連貫性及邏輯性的特點,與此同時,有意向的舞蹈表演也可以使受眾更加容易地領悟舞蹈所要表達的內容。
二、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
(一)想象力是舞蹈中的重要元素
想象與舞蹈動作之間存在自然關聯,其不僅與人的情感相關聯,并且還可表達人的思想。人的表情動作會受思想情感的影響,同時思想情感可以對人的舞蹈活動起到指導作用,想象活動可以激發思想內容,使具體的舞蹈動作更加生動形象地呈現出來,從而給觀看者帶來視覺盛宴[3]。由此可以發現,舞蹈與想象力關聯緊密,就像一臺設備,若其中某個部件被損壞,便會給機器整體運行效果帶來影響。在學習舞蹈內容時,應注重引導學員的思想,不斷提高舞蹈教學水平,使學員在練習過程中,身心處于平衡狀態,在整個過程中,不僅需要擁有較強的技術能力,并且還需要具備創新能力,增強自身的領悟能力。當學員具備了良好的創造性思維,在表演具體舞蹈時,可以將舞蹈所具備的魅力發揮最大化。想象力屬于一種思維模式,在人體大腦中往往會積累諸多信息,而這些信息會通過大腦加工轉化為心靈的感悟,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打破諸多因素的制約,如時間及空間等,在提升機體協調感的同時,還可以判斷舞蹈教學成果。整體來講,其是意識和心理系統關鍵的構成部分,人從外界所獲取的知識會在大腦中生成認知,人的認知可以反饋出外界事物,與此同時,希望能夠通過意識來改變外部世界[4]。倘若依靠自身的感覺來感悟事物,在大腦中便會產生記憶,而該種記憶會得到持續的保存,能夠再現客觀事物,對于想象力來講,這些認知均是具備使用價值的材料,可以重新組合原材料,形成新的表象,所以可以將想象理解為表象。
(二)想象力使舞蹈表演者的創造力得到提高
眾所周知,舞蹈屬于藝術形式的一種,創新舞蹈內容是賦予其生命力的主要方式,在吸引受眾目光的同時,還可促進該種藝術形式的快速發展。但在舞蹈創作和表達過程中,需要想象力的支持,只有具備較強的想象力,還可賦予舞蹈靈魂。站在藝術欣賞層面而言,倘若舞蹈缺乏想象力,那么便會失去生命力,大幅度降低舞蹈的觀賞價值。此外,在創作舞蹈過程中,并不是憑空想象進行創作,需要舞蹈表演者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使舞蹈動作與主題更加契合,使職業及創造等方面的能力得到顯著提升[5]。此種想象力將以對原有的舞蹈素材理解作為基礎,在感悟生活及作品的前提下而發揮出來,可以理解為,提升創造能力離不開舞蹈創作者自身的職業素養與生活感悟,通常來講,每個人的想象力會因為不同的人生閱歷以及生活經驗而發生改變。為此,想象力并不是天馬行空發揮的,想象力是創作的基礎因素,而個人素養及生活經歷是想象力的主要來源,所以在創作舞蹈期間,舞蹈表演人員需要結合自身知識以及生活閱歷,充分發揮想象力,這樣可使舞蹈創作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三)想象力的發揮讓角色形象更加立體
舞蹈表演者在對作品進行創新時,應將自身專業素養和生活經歷作為切入點,并不是單純地將記憶中的情感素材注入作品中,需要將情感與想象力深度結合,在此基礎上加工和雕琢表演形式,從而編制出完整的藝術作品,并將其呈現給觀眾[6]。例如,在舞蹈《秦俑魂》作品中,不僅需要表演者刻畫出秦俑的人物形象,并且在表演過程中還需要理解秦文化,將理解的內容融入舞蹈動作當中,這樣才可完成作品的創作。想象力與個人情感的有機結合,可以將創作者帶入時代情景中,對歷史及人物特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不斷豐富角色,使舞蹈演員與角色之間產生情感共鳴,用自身的肢體動作充分表達角色情感,從而使舞蹈角色變得更加立體,更好地表達情感。
(四)想象力讓舞蹈表演的情感變化發展更有層次
對于舞蹈作品中的角色性格以及形象需要舞蹈表演者結合自身的理解以及想象呈現出來。在表演中,舞蹈演員想象力不斷改變,而舞蹈角色情感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例如,在《天鵝之死》舞蹈作品中,舞蹈演員需要從正常人的角度來演繹即將死亡的天鵝,該部作品之所以會成為舞蹈作品中的代表作,主要是由于舞蹈表演者巴普洛在演繹期間,結合自身職業能力及生活經驗對角色進行了想象和創造,在表演中將天鵝逐漸衰竭至死亡的整個過程表現得淋漓盡致,使作品中的角色在舞臺中更加立體地呈現在觀眾面前,使觀眾與作品產生情感共鳴,在此期間,表演者的情感傳遞發揮了關鍵的作用[7]。舞蹈表演者可通過想象將自身思緒融入角色當中,并將領悟的情感通過舞蹈動作呈現出來,不僅可使舞蹈表演情感變得更加強烈,還可賦予其層次感。
(五)想象力可以塑造舞蹈形象
舞蹈可以呈現出優美的姿勢,這便需要舞者具備良好的協調性,全身動態地開展藝術表演,正如俗話所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表演中需要舞者創新和美化自身舞蹈動作,同時塑造優美的舞蹈造型和姿勢,但更加重要的是,舞者需要體驗和感悟舞蹈角色的情感狀態,而該些內容均對舞者的自我思考起到了促進作用,從而使其創造出身形具備的舞姿[8]。例如,在舞蹈《雀之靈》作品中,在表演過程中,表演者將自己想象為一只孔雀,展現孔雀的生命力及精神,舞者雖然不是真正的孔雀,但在表演中通過想象生動形象地展現孔雀動作。舞蹈演員在完成某些動作時,需要靈活有節奏地扭轉自身關節,如手、腕以及手臂等,從而惟妙惟肖地演繹出孔雀精神,使觀看者身臨其境。
(六)想象力促進創作者的水平提高,增強表演感染力
想象力不僅是舞蹈的靈魂所在,也是舞蹈的基石,在呈現舞蹈藝術作品過程中,倘若缺乏想象力,便會導致舞蹈藝術價值降低。與此同時,沒有想象力的舞蹈創作會失去其原有的吸引力。在創作舞蹈過程中,需要將舞者生活經歷作為切入點,在此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通過鍛煉想象力,使舞蹈表演技術實踐變得更加豐富。在舞蹈創作中注入情感因素,從而使舞蹈創作呈現出藝術內涵,此外,這種創造性訓練還可使舞蹈表演人員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創作情感,快速地與舞蹈作品所創造的意境相融合,用舞姿呈現舞蹈作品所具備的深刻內涵,使觀看者產生情感共鳴,充分彰顯舞蹈藝術的文化價值,強化舞蹈作品的吸引力。一些舞者人生閱歷不足,不能在舞蹈作品中注入自身情感,這便需要他們在查閱有關資料的同時,將自身創造性發揮最大化,良好地感受作品的內在情感,從而生動形象地展現舞蹈內涵。
三、舞蹈表演中想象力的應用
(一)舞蹈表演過程中想象力的發揮
與其他藝術相比,舞蹈的文藝表現形式有所不同,因為舞蹈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藝術規律,即使是同一舞蹈在不同舞者的表演下,也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表演者主要是通過肢體動作對作品進行詮釋,讓觀眾感受到舞蹈中所富含的人物情感以及社會現象,進而激發觀眾共鳴[9]。舞者們藝術形式表現具有差異化特點,主要是因為每個舞者的思維不同,其在創作過程中會加入不同的元素,會根據自己的理解表演舞蹈作品,所以說想象力是舞蹈表演者需要具備的重要能力之一。舞蹈表演者可以通過自身想象力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和作品之間產生共鳴,有利于表演者將作品更好地呈現在舞臺上,提升作品的藝術效果。觀眾在觀看舞蹈演員表演時,也可以通過演員的想象力了解更深層次的作品內涵。通俗來講,舞蹈表演者具有良好的想象力,能夠賦予舞蹈作品更強的生命力,可以更好地將舞蹈道具與舞臺燈光相融合,觀眾也可以通過舞蹈表演者的想象力,了解其自身的創造能力,這對舞蹈表演者至關重要。
(二)人物塑造中想象力的應用
舞蹈表演者在表演過程中讓觀眾感受到作品人物形體與情感,主要是通過肢體動作,其想要有更強的表現能力,需要不斷感受生活中的人物與事情,增強自身的理解能力與想象能力,將這些細膩的情感合理使用在舞蹈作品創作中,能夠大幅提升舞蹈表演者對作品人物形象與情感的分析能力,對作品人物進行處理,進而創造出更優秀的表演[10]。此外,擁有良好的人物塑造能力,有利于舞蹈編者對作品中人物形象與情感進行了解,反復揣摩角色的各種細節,幫助舞蹈編者創造出更加完整的舞蹈動作,使舞蹈表演者在舞臺上通過舞蹈動作增強與觀眾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吸引觀眾注意力,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俗話說,藝術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都存在藝術,所以舞蹈表演者應不斷豐富自身生活,在對舞蹈人物形象進行分析時,利用豐富的想象力,融入舞蹈基本技能,賦予舞蹈作品二次生命,充分發揮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對人物塑造的作用。
四、結束語
舞蹈表演者想要獲得更好的舞臺呈現效果,想象力必不可少。良好的想象力能夠使舞蹈表演者深入了解作品創作背景以及作品人物中的豐富情感,有利于提升表演的連貫性與表演者的專業能力、藝術修養等。想象力不僅是舞蹈表演的重要元素,更是舞蹈編者提升自身創造力的重要內容,因此在舞蹈表演過程中舞者應充分發揮自身想象能力,教師也應不斷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加深舞蹈表演者對人物的理解,進而創作出一個優秀的舞蹈作品。
參考文獻:
[1]金昊.探究舞臺表演實踐活動對舞蹈表演專業學生的重要性[J].藝術評鑒,2023(02):164-168.
[2]王敏.演員表情與氣質在舞蹈表演藝術中的重要性分析[J].藝術品鑒,2022(32):92-95.
[3]陳子瑤.民族民間舞蹈表演者的“環境意識”培養策略研究[J].明日風尚,2022(17):9-12.
[4]彭媛瓊.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舞蹈創編能力培養探究[J].戲劇之家,2022(22):158-160.
[5]賈真.邁克爾·契訶夫方法結合舞蹈表演創新教學的思考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2(07):211-214.
[6]何妍.表現力在水平三學生體育舞蹈教學中的價值及其實踐運用[J].尚舞,2022(06):125-127.
[7]黃曉娟.淺談中學生舞蹈表演能力訓練[C]//華教創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中國環球文化出版社.2022教育教學現代化精準管理高峰論壇論文集.2022教育教學現代化精準管理高峰論壇論文集,2022:222-226.
[8]李春迪.基于舞蹈表現力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思考[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1,37(10):74-75.
[9]劉青.關于高校舞蹈教學的思考——談舞蹈表現力[J].戲劇之家,2020(33):124-125.
[10]陳榕.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以舞蹈作品《七彩靈鹿》為例[J].戲劇之家,2020(02):107.
作者簡介:練曉穎(1990-),女,江蘇南通人,助教,從事舞蹈研究。